校园里的“受气包小分队”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2:01:30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马伟 参加讨论
“我被塞进储物柜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好像这里还挺宽敞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小个子来说。” “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个词——‘羞辱’。我发现,我用这个词真是得心应手——‘那个尖酸刻薄的辅导员老师无缘无故地羞辱了那个乖巧的男孩。’” …… 不用转述更多的语句,因为书中处处洋溢着这种“幽默”。你一定会以为我在向你描述推介一部快乐搞笑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不是的!这是美国小说家、漫画家米歇尔·弗莱写的《受气包小分队》(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被誉为“美国桂冠儿童读物”的首套反校园欺凌小说。 “全世界个头最小”的12岁男孩尼克在校园里总是遭受着同伴罗伊的欺负,一次次被塞进三英尺高、一英尺宽、一英尺深的储物柜里,“两条腿会变得直挺挺的,完全弯不了,就像屁股下面挂着的是两个木头”,变成一个“僵尸屁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尼克于是和校园里另外两个受气包莫莉和卡尔组成了一个“安全巡逻小分队”,他们在当门卫的特工杜普蕾先生的帮助下开始了自救,用窃听器窃听罗伊的秘密,尼克还用外婆的手机骚扰罗伊,扮演着一个分裂的“双面人”角色,甚至他们想方设法去偷罗伊的档案,想知道他的“死穴”所在,好反制他。最后他们居然潜进了罗伊的树屋,偷走了他最心爱的玩具猪,而这竟然就是罗伊的“死穴”。因为玩具猪有妈妈的味道,而妈妈已不在人世了。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最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达成了和解。 对于有过校园生活的人来说,“校园欺凌”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甚至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会发生,有人将现实的欺凌拍成视频、图片,传播到网络,对被欺凌者进行二次伤害。从8岁进入校园,迄今我已在校园生活了近40个春秋,其间经历和目睹了无数的校园欺凌事件。当然,因为学生时代自己瘦小如尼克,我一直是被欺凌的对象,这也使得我在成为一名老师后,对校园欺凌有着本能的强烈反应。我决不允许我的班级里存在霸道欺凌的现象,一旦发现,对欺凌者力惩不怠,甚至校园里“路见不平”,我也会以一个教师身份站出来劝诫力阻,而绝不会袖手旁观。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校园黄昏,我站在教师公寓的走廊上目睹了一场围殴。那是在对面教学楼的顶层平台上,五六个初中男孩对一个同样大小的男孩发起一轮轮攻击,被打者没有还手,因为反抗显然会遭致更凶猛的攻击。被打的孩子似乎只是个沙袋,一次次挨着他们轮番的脚踹、膝顶、拳击……是因为我喊破了嗓子的劝阻,还是那帮打人者最后累了?围殴持续了七八分钟才结束。 第二年我离开了那所私立中学,我不知道我的离开和那次目击带给我的心理冲击有没有关系,但那个晚霞如血的校园黄昏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此后,所有的校园欺凌在我的印象里几乎都被涂抹上血色的背景——直到我今天读到米歇尔·弗莱的小说《受气包小分队》。 我从来没有想象过一本反映校园欺凌的小说会写得如此幽默风趣,而且每一页都有作家自绘的生动插图,它的样子简直有点像我小时候最爱看的小人书了。 这不禁让我思考作家这样做的用意。作为本书的主要读者群,孩子们该怎么面对校园欺凌?如果把野蛮和伤害直接呈现,警醒教育作用是有了,孩子会不会望“校园”而却步呢?所以作家并非要把小读者们直接带到校园欺凌的一线,他所做的更多是像在策划一场“演习”,所以就不要一刀见“血”了,“油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我说这本小说也是一本反校园欺凌的文学版“应用手册”,或者可以幽默地称之为“反欺凌演习·尼克行动方案”。 你见,或者不见,校园欺凌一直存在着;是你,或不是你,总有人在校园里被欺凌着。校园呼唤文明,弱者应该得到保护,终于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 “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与《受气包小分队》的幽默诙谐迥然不同,这段话措词严密适切、语气平静理性,它摘自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因为是政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校园欺凌会得到有效遏制,“尼克们”会迎来更多舒心快乐的校园生活。 真的希望有一天《受气包小分队》只是一个幽默故事,其夸张离奇的情节永远存在于小说里,而不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学生现实生活中上演。校园欺凌,多想和你说“拜拜”!(作者 马伟 系上海市闵行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30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