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重视“童心”,不是儿童生活照单全收


    儿童诗创作应重视和突出“童心”,但“童心”不是简单的“儿童化”。我们应提防那种未经提炼的素材化写作。那种收集大人眼中的童趣和模仿“小儿腔”的创作,往往会降低儿童诗的美学品质。
    邱易东说“童心就是真心”,我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但在有些儿童诗人那里,现实主义的“真”常常被直接降为自然主义的“真”,以致出现“把一些琐屑的事排列得像诗”的“真”、出现儿童信口开河的吹牛、搞笑的段子甚至是“屎尿屁”那样的原生态的“童心”。另一方面,因为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思维和语言特点,所以在面对“灯,把黑夜烫成一个洞”这样的儿童诗句时,我们会不禁惊呼“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但一个成人作者把儿童的生活碎片及其只言片语不加提炼地照单全收式地“抄”在诗中,看似“别致”“另类”、贴近儿童,实则可能是对诗歌的语言、韵味、意境等诗性的放弃。
    儿童诗是“诗”的审美约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刘绪源说:“好的儿童诗,也应该是有诗性,不能只有分行的散文性。”除了分行分节的直观形式辨识之外,儿童诗的艺术魅力应该来自其鲜明流动的韵律、简洁精妙的语言、真挚饱满的情感、浪漫美好的意境、充满童心童趣的韵味等。那些以“儿童”为借口而降格以求的艺术平庸、拙劣、毫无诗意的分行文字,是不能进入儿童诗艺术范围的。
    其实,当下儿童诗的病症和创作乱象,也反映出我们对儿童诗的评判标准出现了混乱。我认为,儿童诗不是“儿童”与“诗”的简单相加,它需要兼具诗歌艺术和童年精神,并在两者的统一融合中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童心澄明、诗艺精湛,这简单的标准应该成为辨识童诗真假、衡量童诗优劣的美学共识。每一个儿童创作者,都需要在这两方面的修炼,将“童心”和“诗艺”加以个性化融合,以炼成“化骨绵掌”般的功力,不断提升儿童诗的艺术品质和审美品格。由此,才不会在儿童诗歌日渐活跃的今天造成“劣币逐良币”的状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