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问题的全新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2:01:08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俞家庆 参加讨论
盘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有关家庭教育书籍,普及读物可谓汗牛充栋,而具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价值的学术著作则是凤毛麟角。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文库”首部著作《家庭教育社会学》,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关颖研究员撰写的一部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是我国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给我们认识家庭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学视角。 家庭教育是一门独立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人们熟悉的赵忠心教授的《家庭教育学》独领风骚几十年,至今仍是我国家庭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那么,社会学与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在关颖看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被公认为是与家庭教育联系最为密切的三个学科。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与教育学比较,社会学不关注教育活动本身的规律性,而关注教育活动的社会基础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与心理学比较,社会学不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而关注客观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学视阈中,家庭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父母面对孩子、整个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的时候,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即跳出那些熟悉的惯例,跳过那些令我们纠结的表象,去发现成长中的孩子与父母、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地认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了解事情的清晰全貌,以便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家庭教育社会学》不失为社会学的想象力与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 这部著作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中,即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与社会和家庭相联系的要素,都应该汇入家庭教育社会学的观察视阈。比如,令父母们最头疼的是孩子“不听话”,总跟自己“对着干”。用社会学视角来分析,会更多关注孩子与大人之间的关系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是一个权利的主体,有与生俱来的权利,有自己的需求和对各种事物的见解,对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有积极或消极应对的能力。当父母违背孩子的生存、发展特点和规律,当父母不屑于倾听孩子的声音、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主观臆断、自作主张决定孩子的事情的时候,孩子的反抗便不可避免。其实孩子“不听话”是在表现自身的需求,与父母争夺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不是孩子与父母“对着干”,而是父母与孩子“对着干”。既然如此,要改变的首先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而父母的观念与行为又受社会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就是认识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学视角。 我们看到,《家庭教育社会学》这部著作从变动着的社会现状和家庭现实出发,围绕三个研究维度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的系统阐述:一是个体层面,探讨优化人的社会化的家庭因素,从儿童权利、父母角色、独生子女、未成年人犯罪等多侧面、多角度了解孩子、认识家长;二是家庭层面,研究家庭诸要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认识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文化、家庭生活方式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三是社会层面,考察当今学校、社区、大众传媒、社会分层、社会支持等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多元的文化氛围中揭示家庭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作者以新的理论视角观察、探讨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新颖的、启发读者思考的观点。比如系统阐述了儿童权利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提出“儿童权利实现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漠视儿童权利”;对“父母素质”这一家庭教育领域通常使用的概念作了全新阐述,认为教育素质是为人父母的特殊素质,教育观念引领方向,教育方式体现教育行为,教育能力决定家庭教育效果。而父母角色的“缺位”“错位”“越位”是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正确的角色定位需要角色学习等等。 这部厚重的学术著作向我们展示的如此丰富、深刻的内容,并非作者的一日之功。作为一名社会学学者,关颖研究员从1991年开始立志“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勤勤恳恳做学问。一篇篇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一个个见诸各类媒体对家庭教育问题振聋发聩的见解,汇集在了这部著作中。这些丰硕的成果源自于关颖研究员不仅在书斋里认真爬梳资料进行理论探究,而且常年进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正因如此,这部学术著作里充满了鲜活的正反面例证、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广大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研究者的困惑、要求和呼声。关颖研究员是一位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学者,《家庭教育社会学》是“接地气”的好作品。(俞家庆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14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爆炸现场》:长歌当哭
- 下一篇:《给孩子的古诗词》:把诗词送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