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比得兔的圣诞故事》:110年的变与不变


    
    2010年夏季的某日,当艾玛·汤普森打开一个装有比特兔的亲笔信和一截被咬过的萝卜的包裹时,她立刻被这份匠心独具、极富风趣的邀请信所打动。在邀请信中,比特兔赞誉汤普森有着诙谐活泼、顽皮可爱的眼神,他认定汤普森无疑是续写波特小姐那部百年经典的最佳人选。
    这其实是费德里克·沃恩公司为了纪念比得兔诞生110周年,向著名演员艾玛·汤普森发出的邀请,希望她能在比阿特丽克斯克丝·波特原作的基础上,创作《比得兔的新故事》,并于2012年问世。在新故事中,比得兔的冒险超过了原有的疆界,它跳出了麦克格雷先生的花园,一路跑到了苏格兰。2013年,她又继续创作了《比得兔的圣诞故事》,讲述了两只勇敢正义的小兔子如何帮助火鸡威廉逃脱变成麦格夫妇的圣诞大餐的命运。“比得有种反权威的精神,这是我爱他的所在。”汤普森如是说,她在这两个故事里都贯穿了比得兔这一宝贵的品质。她认为:“比阿特丽克斯·波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波特小姐离开了,却留下了《比得兔的故事》,它是这样特别,实际上有点黑暗甚至恐怖,但是又非常安全,具有爱和教育的意义。”2014年,第三本续作《The  SpectacularTaleofPeterRabbit》(《比得兔的冒险故事》,暂译)也已由英国沃恩公司出版,相信很快会和中国读者见面。
    当艾玛·汤普森受邀续写两部比得兔的新故事时,比得兔已经整整110岁了!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对于大多数生命来说都不是一段能轻易承受的时光,但岁月似乎并没有在比得兔身上留下太多印记,新作中的它依然和那位同名的永无岛男孩一样,稚气未脱,在很多方面保持着波特名著的血脉和基因。
    这首先体现在绘画的技法方面,英国插画家艾莲诺·泰勒仍然采用了与波特原作高度相似的色相、彩度和明度,雅致柔和。人物造型虽然不及波特原作的精细,但是仍然不失准确活泼、可爱逗趣。图画的框式设计也保持了和原作一致的以自然留白区隔的柔和圆角框式。
    其次,新作中的几类主要人物关系延续了波特原作中的设定:比得在妈妈面前还是调皮和鲁莽的孩子;而本杰明保持了《小本杰明兔的故事》中在比得面前相对成熟和更有鬼点子的形象;而农场主麦格夫妇与比得等动物的关系与冲突仍然是故事的基本矛盾和焦点所在。
    再次,新作在一些细节上与原作也有着明显的呼应。我们可以看到比得、本杰明兔、兔子太太的服饰在样式和色彩上与波特的原著设置基本没有变化,而《小本杰明兔的故事》中对于麦格太太看重帽子的一处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也成为新作故事翻转的关键所在。
    “麦格先生驾着马车出门了,麦格太太也在车上,而且他们肯定一整天都在外面,因为她是戴着漂亮的软帽出门的。”(《小本杰明兔的故事》,连环画出版社,第16页)
    新作画面中时时出现着装饰性的串场动物小鸟和林鼠,是波特原作中出镜频率颇高的配角,小不点儿林属太太更在拯救弗家小兔时立了大功。此外,本书在扉页、内书名页等的设计上也极力模仿了原作的范式。
    创作者刻意保持与波特原作的一致性并非思维惰性或创意枯竭,而是有着特定的考量。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延续原作的设定是同人式续作的基本要求,创作者必须响应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保持上述辨识度很高的符号和元素,将给予熟悉比得兔故事的读者们一种具有亲和力和唤起感的阅读情境,易于较迅速进入新的故事。
    然而,一名有抱负的作家或画家不会只满足于亦步亦趋地模仿,而是要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同时,又要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阅读期待。如何做到老瓶装新酒?在不损害前作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更具现代感图画书形式,并融入现代编剧理念,这是新作给出的变化策略。
    如前所述,圆形自然留白是波特所钟爱的框式,但波特对图画框式的变化不多。画家艾莲诺则着意设置了一大一小两种框式,并以奇偶交错、首尾相连的形式有规律地布局,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节奏感。文字统一设置在小图上方,加强了左右图的平衡感,和波特习惯一图一文的形式相比,图文的融合感、连续性更强,而且更为活泼。此外,和原作纯色环衬不同,画家环衬部分设计了极富冬日和圣诞色彩的细节纹样,有力地呼应了主题和暗示了场景。这些新的设计和变化,体现了画家具有的现代图画书技巧和意识,彰显了现代儿童图画书发展的成熟度。
    波特式的叙事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童话中的气味和氛围,多数情况下我们阅读波特故事,仿佛是坐在乡村苹果树下听一位温柔知性的女子讲述英格兰民间故事,幽默俏皮、娓娓道来。而艾玛·汤普森是有着相当丰富编剧和演艺经历的现代作家,对于影视创编的范式和规程有着成熟的把握,她将这种现代编剧理念运用在比得兔新故事中,在序幕(比得与本杰明相遇)之后展开故事(火鸡威廉出场),并马上突出故事的焦点矛盾所在(威廉将被麦格吃掉)、设置悬念(如何挽救威廉)。比得和本杰明藏起威廉的三次尝试非常滑稽,形成了本书的第一个小高潮并改变了之前的紧张恐惧节奏。在比得等人的努力失败之后,艾玛有意将故事线转向麦格家的活动,拉长了读者的期待时间,造成了谜底揭示的延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张弛有度而富于戏剧性。充满温情的尾声则以大餐和安眠完美地收束了整个故事,儿童的心理期待得到了满足。总体来看,艾玛的跌宕起伏的现代写作方式十分符合现代儿童追求故事性的阅读心理。
    《比得兔的圣诞故事》最重要的变化是故事的指向性。波特原作中的比得一直以弱者的形象出现,面对人类的威胁只能充满恐惧,飞奔逃命,毫无办法。但在新作中,我们能明显感到比得内心的变化,为了帮助朋友而去冒犯一直躲避的人类,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由此不难看出,《比得兔的圣诞故事》其实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戏弄威权、挑战强者,以戏谑化的形式比得完成了一次自我力量的确认和升级,这也是二战以来儿童文学描写儿童成长的一种常见路径。
    既保留了波特原作的风情和元素,又展现了现代图画书的技巧与魅力,《比得兔的圣诞故事》为比得兔系列增添了一条漂亮的“貂尾”。
    (周明刚 本文作者为苏州高等幼儿师范教师、儿童文学研究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