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引导大学生幸福成长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2:01:38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宫敬才 参加讨论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柴素芳著 人民出版社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但何谓幸福,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早在古罗马时代,幸福的定义就有278种之多。现如今,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更是丰富多彩。但对幸福发表系统且能成一家之言的看法,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的一个群体,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如涉世不深,思想活跃和易于激动等。怎样对这些青年人进行幸福观教育?怎样才能让青年人把追求幸福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摆在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命题。柴素芳教授潜心砥砺多年,最终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一书,奉献给读者一份能成一家之言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里面,既有核心概念、基本判断,又有各种代表性的观点和不同观点的相互交叉与辩驳,还有上述各个方面内容的演化历史。这些内容都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紧密交织,不把这些内容搞明白、说清楚,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处于缺乏理论基础和历史承袭的地位。该书作者深知这一点,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中花了很大功夫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所见到的则是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核心概念的清晰界定和基本理论问题的条分缕析。理论基础的系统性为解决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主题思想的演化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幸福观问题的探讨属于哲学层面,幸福观教育问题属教育学层面,二者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则殊异相别,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情况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大学生。柴素芳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探取大学生幸福观的真实状况,样本选取具有典型性,既有综合大学,又有理工科院校,问卷调查的结果客观鲜活,这就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供了经验基础。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当然有明义理的目的,但更直接和更重要的目的是应用,即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格局中,使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占有确切的位置,内容丰富且具有吸引力,能够对大学生建立科学、健康和有益的幸福观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柴素芳用全书近1/2的篇幅详解了自己的做法,给人的明确感觉是在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与目标”一章意在阐明教育对象应得到的东西,如自然生命观、精神生命观和社会生命观各有什么内涵?它们与幸福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章的重点是教学方法,意在表明,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采取怎样的方法,其中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一章最精彩,也最有启发性,该章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具体内容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幸福成长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一书的追求,这正是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的价值。(宫敬才 作者系河北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28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童年河》: 唤起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 下一篇:《书香,也醉人》:改变,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