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写在原始森林边上——《狐狸的微笑》创作谈


    
    胡冬林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在长白山脚下体验生活这几年,天天往山林里钻,过着半个森林人半个写作者的生活。这种活法不但改变了我的后半生,创作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创作动物长篇小说转向森林生态散文,才有了这本写野生动物的《狐狸的微笑》。
    现在,这本书正接受文学界、评论界和读者群的检验,反响令人鼓舞。于是把这几年的创作体会梳理一下,也许会给热爱自然并有志于生态写作的朋友一点启迪。
    “在场”和“非虚构”是最直观反映森林生态的写作方式,可真实传递出原始森林的色彩、光影、气息等,仿佛一个向导,带领读者一起进入神秘、陌生的野生世界现场,行走、观看、倾听、嗅闻美丽新鲜的动植物群落,了解它们相互间共生共荣的关系、它们对森林繁茂的贡献。真实写作令人信服并极具现场感,读者自然会被吸引,并且喜欢你讲述的那些发生在身边的遭遇、故事以及自然界展示的大大小小的进化奇迹。
    生态散文要吸引读者,必须广交山里朋友,千方百计去搜集、积累和讲述引人入胜的山林故事。动物的求偶争斗、掠食与脱逃;遭遇猎捕时巧计避险;它们的智力在危急时刻的灵光一闪;这些本身就是传奇。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也更加向往自然。他们渴望看到描写野生世界的故事。好故事要揭示动物界的奥秘,我们还远未了解它们。作家有责任和义务写这样的作品,比如为了写“狐狸的微笑”,我等故事等了7年。
    我守候的是中国唯一的一片未遭斧钺的寒温带原始林,举目皆是绿色草木、花鸟虫鱼、蘑菇苔藓,那是大自然的万千珍宝。要呈现这片原始林,需要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态理念引领下,补充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生物进化、环境伦理等理论,还有鸟类学、植物学、动物行为学、鱼类学、昆虫学以及地理、气候、菌类、苔藓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实地辨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鸟类、昆虫、花草、蘑菇、苔藓乃至土壤、岩石等。多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食物链环节,利用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把生机盎然的山林现场展现给读者。
    我有许多动物邻居住在原始林中各自的领地。水獭、山猫、星鸦、狐狸、熊、青鼬、松鼠等,它们给了我无尽的快乐和自然启迪。比如《约会星鸦》是我用5年里的7篇日记写成。这种高山鸟类一生种树,维护森林繁茂,维护自然生态。读者读后心灵会受到冲击,更加爱护动物。为此,要熟知它们的进化史、生存之道以及与相关生物间的共生关系,讲述它们远比人类长得多的进化史——它们为人类诞生准备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至今仍在为人类生存发挥重大作用。在此意义上,我愿意把它们当成同伴,发现其生存真谛,站在整个地球生态的立足点,讲述它们的动人故事。
    当人类利益与野生世界发生冲突,我会站在野生世界的一边。体验生活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利益驱动是破坏生态的病根,一个彻底的环保人,无论为人为文都要旗帜鲜明地与之斗争。作品能影响读者,行动能教育民众。比如2012年我曝光的杀熊事件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当地公安迅速破案并加大保护力度,保护水平明显提高。同时,行动也是一种经历,会给创作带来鲜活的素材。
    描绘森林的语言要像露珠那样清新透明,像蘑菇那样芬芳留香,像土地那样朴素。森林人的表达简洁明快,鲜活生动,自成系统。写作中注意抓住特点,培养对森林语言的敏感度,在描写动植物、场面、细节、动作上合理使用,与传统语言的提炼相结合,使之产生传神效果,与作品的内容紧密融合,更好地展现山林之妙。
    创作实践证明,生态文学写作是一条深受各方关注和喜爱、前途大好的光明大道。(胡冬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