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剥开教育的责任》:对教育责任的深入探析


    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TOP10 
    教育责任的深入探析
    
    《剥开教育的责任》,祁智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当下对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关注,已远远超越了体系扩增、战略目标等宏大叙事的影响,人本、校本成为高频词,幸福、快乐连缀起教师和学生。一些大量存在而又熟视无睹的现象,一些看似寻常实则深意存焉的理念,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点话题。譬如教育的社会责任,在负重前行的急速脚步中,如何回归、解析,怎样重构、建设,正走向学校的前台,让从教者再度审视,博学之,追问之,以期释疑去惑,正本清源。
    围绕教育责任的几十个话题,十几位一线教师省察反思,按照主编祁智的观点,意在揭去伪责任,阐述真责任。如此结集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石激浪,直击司空见惯的弊病,唤醒日渐麻木的冷漠,叩响切中肯綮的关节。
    譬如成功体验在教育实践中的缺失,代之以居高临下的单向奖罚,使学生疲于应付,不得休息放松,没有自我修正和纠错训练,丢掉兴趣与热爱这个最大的原动力,忽视自勉自立逐渐上进的过程,舍弃肯定赏识的润泽,可怕的结果随之而至。“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与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瑞典作家林格伦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美国科学院12年前发布报告,认为教师若要实现有成效的教学,必须平衡整合知识、学生、社区、评估中心四部分,以解决教、学、学校和社区环境以及面向所有人的实证结果,来检验课堂实践和学习效果是否符合规律。过分执迷于启发式,玩味于表演性的公开课,工具理性压倒一切,备课成为背课,冷冰冰的试卷,大剂量的灌输,缺乏想象力的空间,无疑都在戕害着教育。借助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观点,学校应成为师生、家长等所有相关人的有机体和共同体,彼此走近,互相适应,每个人都要对这个环境保持敏感,去共同创造它。
    教育危机、精神培育,诸如此类的全新命题使本书境界高标一格。对传统教育范畴的批评,对既有知识框架的突破,只有寄希望于教学实践者的深刻思考。本书通过对教育责任的社会学、心理学透视,意在使读者明白,教师和家长放弃自视为重要的东西,关注学生的真正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无限接近教育的本真。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4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