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上课记》:今天,我们如何给大学生上课


    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TOP10 
    今天,我们如何给大学生上课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上课记》给我启发尤深,因为我不仅是个读者,也是个大学老师。
    王小妮一再谦虚地强调“上课记”是任何一个老师都能写的。在我看来,能写和能做、能想是两回事,记录本身是容易的,一时的慷慨激昂、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是容易的,难的是始终如一地沿着理想行进。
    毫无疑问,网络已经使知识的获得变得无比便捷,“更新、更多、更快”成为数字时代知识更新的特点。大学教师如果一味追求知识的灌输大抵趋于徒劳。人是复杂的、社会性的动物,无论多么依赖机器的人也渴望在抬起头的时候面对一张真实的、有表情的面孔。
    《上课记》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的散文结集,成书时未曾刻意修饰。这是一本本色的书,就像她在写作课堂上提倡祛除好词好句一样,她尽一切可能用朴实的词来表情达意,文章洗尽铅华,尽显本色。她在课堂的努力虽然只是面对她教的那群孩子,但我相信,那群孩子同样会影响他们周围的朋友以及自己的下一代,所以,教育的深远影响和精神意义绝不是一双世俗的眼睛可以随意评估的。有例为证,齐邦媛80多岁了,写《巨流河》的时候还能清晰地回忆钱穆的讲座、朱光潜的诗歌鉴赏、战乱时期武大校长的训词。如今,雷马屏峨这个陌生的地名也随弦歌不辍一起印在我心坎上,激起悲壮情怀。同样,《上课记》附录部分学生的文章、信笺也显示了其所受教育的影响。
    《上课记》不仅是本个性化的写作教材,也是一本社会学的大学生心灵调查报告。没有经过科学的问卷设计,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困境;虽然各年体例不统一,看似没有规划,但却更显生动、真实。邓伯超、余青娥等一群孩子,已经携带着海南独特的风习走近我们。
    于我,《上课记》是一盏具体的灯,它不像霓虹灯一样迷人,也不像白炽灯那么耀眼,它就是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盏素朴的台灯。每当我懈怠、气馁的时候,每当学生对我提过分要求的时候,我就打开这本书。每当我想凑合的时候,我就想起每位学生50多元钱的课时付出,想起黄土地上农民们的皱纹、泪水和学生们眼睛里的希望,还有走在前面的王小妮老师。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4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