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


    教师在教学中享受美好时光
    凌性杰是语文教师,也是诗人和作家。他认为,“学语文,重要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真切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获得感动。”2008年,他在建国中学,陪伴一群大男生度过高二下学期与高三上学期,并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今结集出版,便成了《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这本书。
    今天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生长在信息社会里,对信息环境有着更强烈的亲近感。一款新的电子产品上市,他们往往是最先最快的接受者。他们习惯了利用多媒体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多时候,他们掌握的信息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他们生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习惯了好莱坞的电影叙事模式,喜欢惊险、激烈、劲爆的电影画面,他们大多数都不会缓慢地凝视,无法安静地体验真实细致的生活。
    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学生,教师一定要了解当代学生的这些特质,从这些特质出发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路径,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凌性杰正是这样一位懂学生的老师。
    美食对学生的诱惑总是很大的。圣诞节前夕,凌性杰老师会特意乘车到台北车站的微风广场吃午餐,临走时再买上八十几个甜甜圈,给自己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送去一份心意。有学生希望和他约谈,他也会先奔到校外买一些包子之类的食物,和孩子们边吃边聊。他认为大家在一起享受食物时,彼此的心会贴得更近。
    正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一个因打篮球受伤的同学,拿起冰敷的水袋,双掌挤压,朝旁边的同学喷水,然后又将水袋递给旁座的男生,互相喷来喷去。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凌老师对他们说:“你们还可以更幼稚一点!”表面上看,他快要动气了,其实心底在暗暗地发笑,因为他自己在中学时代也常做类似的小“恶搞”。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些无伤大雅的“恶搞”,可以缓解求学生活中的疲倦与烦忧,为单调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百无聊赖的青春期,如果不做点无聊、无益之事,可能就白过了吧。”凌老师如是说。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借助阅读让学生的心宁静下来,让他们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情趣、生命的真谛。这是凌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他坚信,“不管学业成绩如何,只要能够进入阅读的世界,就能拥有幸福的秘诀。”他花很多时间在课堂上陪伴学生阅读,带着学生到书店里阅读,直接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主持阅读活动、编辑校园文学刊物,等等。一项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的机会,也让他们逐渐养成了静心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在教书的过程中,凌性杰意识到,对世界缺乏感觉,是当今学生面临的困境。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与他人、世界及自然交流、沟通,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扩展对他人、世界及自然的了解,并认识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升学至上、分数第一的竞争环境中,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课堂与书本里,很少有与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即使教师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学生也缺乏走向外界的意识,往往把时间挥霍在网络中。对世界的感受能力过于薄弱,自然无法理解他人,也无法理解自己。
    学生因为“与世隔绝”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常识的缺失。为了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感觉,凌性杰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高三应考最紧张的阶段,也要腾出一些时间,带领学生去看画展、参观张大千故居、到台北故宫去游览,或者带领学生走访一些作家、文人,大家一起畅谈文学、朗读诗歌,或者带着学生去电影院、剧院,观看时下流行的电影,欣赏最新改编的京剧,等等。
    凌性杰告诉学生们,真诚沟通的意愿,便是写作的关键。要写好一篇作文,一定要对世界有感觉,对自己使用的语言有感情,通过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品味。练习写作的诀窍只有三句话:第一,多读书,多旅行。第二,要真诚。第三,要懂得“人之常情”。
    《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凌性杰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5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