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明四大奇书研究 >

罗贯中籍贯研究述评——《三国演义》文献李研究之一


     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①的作者几无争议②,但他的身世经历却湮灭难考。20世纪20年代以降,一批相关的明清文献资料和有关版本的发现,为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由于这些文献记述颇多抵牾并错之处,《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又极其复杂,因此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有较为一致的观点,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久悬不决的世纪难题。本文拟以史为经,以“说”为纬,详今略古,突出重点,对该课题作一梳理,以期鉴往知来,对21世纪的罗贯中籍贯研究及整个《三国演义》文献学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明清以降,有五种说法:1“太原(今山西太原)”说;2“东原(今山东东平及附近)”说;3“钱塘(包括杭人、越人)”说;4.“慈溪”说;5“庐陵(今江西吉安)”说。
     “钱塘”说见于明清人的笔记③。不过当代学界普遍认为钱塘仅是罗贯中寄籍或搜集过创作素材的地方〔1〕。“慈溪”说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成说,该说主要持论者周楞枷在《小说札记·罗贯中的生卒年新证》(载《文学遗产》1981年第4期)和《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载《(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巴蜀书社1991年版)中认为罗贯中“也许原籍东原,值元末动乱,山东兵起,遂迁居慈溪。”就周氏行文看,实认为“慈溪”乃罗氏流寓之所。“庐陵”说仅见《说唐演义全传》题署,但这并不可靠。首先,《说唐演义全传》并非罗贯中作品,这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有定论[2]。其次,《说唐演义全传》现存最早刊本刊行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去罗贯中时代已四百年。显然不能根据这样一个晚出的伪托作品来确定罗贯中的籍贯。
     建国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
    “太原”说
    

     “太原”说的主要根据是《录鬼簿续编》中有关罗贯中的记载。1931年,郑振铎、马廉和赵斐云三位学者访书宁波,发现了天一阁旧藏明蓝格钞本《录鬼簿·录鬼簿续编》①,其中有罗贯中小传,位于《录鬼簿续编》卷首第二位(第一位为《录鬼簿》作者钟嗣成),全文如下: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
     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
     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
     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风云会》(赵太祖龙虎风云会)《连环
     谏》(忠正孝子连环谏)《蜚虎子》(三平章死
     哭蜚虎子)[3]
     由于罗贯中的传世资料不多且大多为去罗氏百余年之后人所追记,因此这篇为罗贯中同时代人且又为“忘年交”②所作的小传就成了迄今最早、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因而成为“太原”说的主要立论根据。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1933年初版,作家出版社1957年修订版)、赵景深《水浒传简论》(1948年)、郭豫适《略论<三国演义>》(1959年)即依此立说。建国以来几部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和小说史,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等也均据此主“太原”说。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