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蒙台梭利,看见儿童世界的风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2:11:5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朱永新 参加讨论
对话大师系列11 蒙台梭利是研究儿童和家庭教育绕不过去的一座山峰。 从2012年开始,我应新父母研究所邀约,担任“新父母晨诵”栏目主持人,选取不同教育家的家庭教育名言进行解读,每天早晨在网络上与千千万万父母共同阅读和分享。在确定的第一批教育家名单中,理所当然就有蒙台梭利,就这样开始了持续两年的蒙台梭利阅读之旅。首选蒙台梭利,除了因为她对于儿童研究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著作中,不断地出现“新教育”的概念,让人读来十分亲切。 医学女博士的教育之路 1870年,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一个军人家庭。作为独生女,她深得父母的宠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6岁时,她获得了罗马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 毕业以后,作为精神病临床医生,她对身心有缺陷儿童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898年的一次会议上,她明确提出了“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的论断,开始从医学走进教育。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与人文素养,31岁的她再次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并在著名人类学家塞吉的指导下从事教育人类学研究。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一个贫民窟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她每天与这些来自贫苦家庭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让他们学会了有礼貌、独立、自尊,并且在智力活动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被称为“神奇的儿童”。1909年,根据3年的探索实践,蒙台梭利写成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正式出版。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奠定了她在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地位。许多国家纷纷以“儿童之家”为蓝本建立蒙台梭利学校。她一生有许多著作,如《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家庭中的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新世界的教育》等,她本人于1949年、1950年和1951年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在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第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教育家。此前,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等开创了自然教育的传统,提出尊重儿童的个性。福禄贝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且提出了“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的重要主张。但是,是蒙台梭利天才地发现了儿童具有完全不同于其生理胚胎的“心理胚胎”和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提出教育必须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必须“让我们的儿童自己生活”。她发明的一系列训练儿童感觉系统的教具,至今仍然在许多幼儿园使用。她关于自由与纪律的理论,关于教师与父母角色的论述,也充满睿智与机敏。 尊重儿童是蒙氏思想核心 在阅读蒙台梭利著作的过程中,我提炼了她的一部分重要思想,如“教育是实现世界重建的最好办法”“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是0至6岁”“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必须创造一个童年的世界”“儿童必须自己塑造自己”“生命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趋于完美”“与儿童最亲近的人最可能对其造成危害”“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纯真敏感的心灵”“抓住学生珍贵的专注时刻”“阅读与书写是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等,我把蒙台梭利这十个观点的相关文字,整理成为一本小书《蒙台梭利教育箴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蒙台梭利著作,最震撼我的是这样一句话:“儿童是成人之父。”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儿童是父母之子,但蒙台梭利这里讲的儿童,并不是指纯粹肉体上的儿童。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在于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在思考这个世界。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经常应该在精神上重新回到童年,应该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蒙台梭利提出,母亲的十月怀胎固然辛苦,但是孩子的辛苦不亚于母亲。她甚至认为,孩子面对的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世界,面临着“更艰辛、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因为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是一项最伟大的劳动——创造人的工作。所以,父母教育的关键,是不要完全把孩子当做一无是处的孩子,而要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创造性。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中一再批评,成人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总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有些教育家主张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其实,根本不用蹲下身子,因为在本质上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只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和孩子交往、学着以孩子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蒙台梭利认为,我们其实是一个成人中心的社会,儿童世界也是根据成人世界的样子建设的。其实,这样的世界对于孩子是非常恐怖的。蒙台梭利说,儿童在我们的社会,其实也有一样的感觉。另外一个方面,儿童有一个玩具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与巨人世界一样也不适合他。世界就是这样“和孩子开了一个玩笑”,因为“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可愚弄的对象为社会所接受”。所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让他们感觉到他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蒙台梭利特别希望,按照每个生命自身的节奏和规律去教育。她认为,每个生命都是有节律的,每个生命都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展开,就像每朵花都会按照自己的季节去绽放一样。所以尊重生命自己的节律和它的逻辑,按照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让孩子像一个发现者、探险者一样去发现世界之美、创造新的美好,不要把他们还没有需要的东西强塞给他们,我们要做的只是等待、呵护、尊重。 蒙台梭利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特别强调要“发现和解放儿童”,主张应该让儿童生活在一个不受拘束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自在地成长。她说,儿童是热情的观察者,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逃不过他那好奇的眼睛。但是,儿童还不能够适应快速的节奏,所以,父母应该放弃成人的节奏而用儿童能够理解、观察、模仿的节奏去行动。 “注意力”也是蒙台梭利教育学的一个关键词。她认为,注意力是打开儿童精神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她曾经说过:“心理生命的构成始于注意力这种独特的心理现象”。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呢?蒙台梭利反对那些坚持认为“儿童应该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给予注意”的观点,而主张尊重儿童自己的注意,并且建立未知领域与已知东西之间的联系,实现兴趣与注意的迁移。 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是意志。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事物或者研究一个问题,无疑是需要意志的力量的。意志也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无论是发动一个行为或者是抑制一个行为,都与人的意志力有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意志的生命就是行动的生命”,意志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坚持,不断地坚持,全力以赴地坚持”,是心灵自由发展的前提,也是所有名垂千古的人的特征。而这种坚持的力量,却经常被父母和成人摧毁。 蒙台梭利强调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她说:“我们必须关心和爱护心灵的孩子,等待他们的出现。如果想像的创造姗姗来迟,那说明孩子的智力还未成熟。此时我们不应勉强孩子去进行想象的创造,否则就等于给孩子戴上一副假胡子,实际上孩子要到20岁才能长出真正的胡子。”(《教育中的自发活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第794页)的确,欲速则不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关注敏感期,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也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够操之过急。否则,就等于“给孩子戴上一副假胡子”,终究不属于孩子。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她认为,就其工作的重要性而言,教师的工作丝毫不逊于科学家。她写道:“一个教师胜过其他科学家,因为科学家永远只能停留在他们所研究的物体的外部:电能、化学能、微生物的生命、星球等所有的东西都与科学家本身相距很远。但学校教师的研究对象是人自身,儿童的心理表现形式比其现象方面的兴趣在他身上能唤起更多的东西;他从儿童的心理表现中获得自身内心的揭示,他的情感在与他一样的其它人接触时易于波动,他所研究的是整个人生,而不是部分人生。”这是教师的困难之处,也是教师职业的神圣之处。 译本选择有讲究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她的著作版本也非常多。同一本书还有不同的翻译,甚至不同的译名。相对而言,我推荐的是我个人认为译文相对较好的优秀译本。其中,《童年的秘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译者是马荣根;《家庭中的儿童》是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译者是郭景皓、郑艳;《人的成长》是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译者是郭景皓、郑艳;《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译者是肖咏捷;《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方法》是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译者是黄丽平……这些著作,我不仅全部通读了一遍,而且写了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已经以“新父母晨诵”为主题,在我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发布,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走进,才会理解;走进,才会尊敬。我在许多场合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虽然蒙台梭利已经走进了儿童的世界,发现并解读了这个世界的部分瑰丽风景,但是,这只是冰山一角。让我们沿着她的足迹,继续努力走进儿童的世界吧。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5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阿列克谢耶维奇:人类孤独灵魂的探索者
- 下一篇:杨绛:读书好比串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