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山:我反对封闭式的读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19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却咏梅 参加讨论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既相互影响,又彼此有别,其中大众儒学尤其关心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在传统社会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对社会在市场化过程中的道德底线失守倍感焦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传统精神价值,关注人伦日用之道,由此促成了全国范围内“读经热”的日渐兴起。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儒学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大众儒学经典”新书发布暨当前读经问题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高校、书院、儒学推广一线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社会“读经热”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古代儒学是精英层面和大众的互动,理论和生活、文化人和大众是结合在一起的。现在的儒学,也需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教授认为,经典一定要读,但经书中并非句句真理,现在也不赞成完全恢复儒学的思维方式。 李存山坦言,读经要与现代学科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反对封闭式的、出家式的读经,那样不适合儿童的发展。“现在有一种出家式的读经,把儿童完全封闭起来,到一个深山里面去读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脱离家庭,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教育。家庭是中国人的‘教堂’,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到山上去参加读经班,等于和出家差不多了。” 对此,北京大学儒学院干春松教授非常赞同,他认为,“读经是为了弥补现在的儿童教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不应变成封闭式的读经。在大学里面读经,更要实现创新性的继承。” 在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看来,国学对大多数儿童而言是为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基本的世界观,要以中庸平和的态度看待读经问题,避免极端做派。北京人文大学的蔡恒奇教授从自己做推广工作的经历谈起,讲到读经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学而不解、学而不思、学而不行、致知而不格物等。他认同张践教授的“中庸之道”,认为“读经不等于教育,但读经是一个方向。” 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针对当前民间读经过程中的混沌现象,提出我们应该对现在中学以下的读经运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确立基本的原则,考虑学习的阶段和经典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刘叶翎老师作为体制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介绍了很多的鲜活案例,引人深思。 丛书主编赵法生说,“大众儒学经典”是我国儒学史上第一套由学者编纂解、面向普通大众的读本,共13卷14册。包括“蒙学基础”“家训家礼”“劝善经典”“四书五经通解”四个板块,每部经典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以达到忠于原著、贯通古今和深入浅出的编写目的。同时,为增加可阅读性,丛书还增加了原创国学插画及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4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