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先有泥土,后有花朵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9:11:31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李军 参加讨论
教育阅读:先有泥土,后有花朵 ——区域内推动教师阅读的实践与感悟 书香坊里的女教师 肖云才 摄 如果按照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观点,学生就好比一粒粒种子、一棵棵秧苗。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教科书和教辅书,那么阳光将会没有了温度、水分也会渐渐枯竭,种子发芽、秧苗生长所需的土壤必然贫瘠。基于这样的认识,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积极推动教师阅读,并将“阅读与写作”作为助力教师、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要培育鲜美的花朵,必须先有肥沃的土壤,抓读书也要从根上抓起,从培育良好的阅读氛围抓起。自2010年开始,我们以阅读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兴趣驱动、自主阅读逐步引领教师走上专业阅读、学术阅读之路,一种由读书带来的幸福感正在教师的生活中慢慢生长。 从“强迫”开始的兴趣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坊区‘卓越杯’教师专业素养大赛”是由我们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提升区域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从2010年开始,获奖教师在拿到相应证书的同时,每人还获得了价值200元到500元不等的图书大礼包。 以往的“卓越杯”大赛活动,教师都把获得一纸证书作为参赛的主要动力,因为这证书能为职称评定加分。这种急功近利的参赛动机导致赛事活动缺乏研究性,甚至有的学校专门培养能够获奖的参赛选手而为学校“争得荣誉”。活动形式搞得轰轰烈烈,赛事结束依旧老样子,对改进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对获奖教师奖励图书,就是要重新激活教师阅读的兴趣。教师阅读本是职业本分,然而当今“教师阅读状况堪忧”又是不争的事实,采取这种多少有些“强迫”的方式推动阅读,确有无奈甚至尴尬。我的想法是:如果通过这种“强迫”能够唤醒更多教师读书的乐趣,并重拾教师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本分和尊严,即是有价值的。 为了让更多教师能够将兴趣阅读内化成阅读习惯,我们还积极鼓励教师写作,并于2011年开始编辑内部交流刊物《香坊教育》,用于收录一线教师的作品。通过这个最基层的平台,教师将自己的读书心得、教育故事、教学实录等,讲述给自己、同行、学生和家长。至今《香坊教育》已经问世36期,共收录一线教师作品六百余篇,更多教师的阅读兴趣被重新点燃,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深度阅读。 阅读需要静默独思,也需要交流分享。2014年4月,我们成立了由香坊区教育局直接领导、教师进修学校具体实施、基层学校教师自愿参加且致力于教师专业阅读的群众性组织——“书香致远”读书联盟。截至目前,联盟下设50多个以基层学校为单位的“教师读书社团”和20多个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科专业社团”。 向阳乡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他们成立“向阳弘毅书社”的初衷,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关注教参、教材以外的相关教育教学书籍。他们采取“月读一书、校内交流、推荐上报”的方式引导教师读书。他们还与向阳乡图书站、市图书馆联系,帮助教师借阅相关书籍。谈到教师读书后的变化,校长汪洋难掩兴奋:“虽然阅读的书籍类别比较杂,但是能静下心来读书总是好的。而且这样一种活动一旦形成常规模式,就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2015年“大夏书系读书节”活动开幕式上,我区另一所农村小学教师鲁丽静以“阅读先进个人”代表的身份作了题为《在读书中沉淀,在叙写中升华》的阅读分享,并从“读什么书”“阅读的作用”“阅读理想”和“给青年人的阅读建议”等方面,向全区老师传递阅读的魅力,同时也道出了她所在的读书社团——“和美香葵”读书社成员的心声。 为方便教师读书的分享与交流,“书香致远”读书联盟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和分享来自不同社团的读书经验,推介好书,并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观点展开研讨,力求“用观念撼动观念,用思想启迪思想”,并让阅读与分享打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传播给广大教师。 自主阅读的实现才是根本 阅读是自己的事,是人的一种生命成长状态。外在的激励是一种助力,最终实现自主阅读才是根本。2014年,我们提出了“自主阅读,提升教育品质,成就幸福人生”的阅读主张。 “自主阅读”体现在不同社团所读书目的自由选择上。“书香致远”读书联盟虽然会定期向社团推荐阅读书目,但是不给整齐划一的限制,各读书社团会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阅读书目。 “自主阅读”还体现在社团内部教师个体阅读选择书目的自由上。虽然各社团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选择共读书目,但是不会强制教师,也不把读书情况和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尊重教师个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阅读书目。 “自主阅读”更体现在“书香致远”读书联盟自身的运行机制上。之所以将联盟定位成群众性组织,就是要去行政化、不束缚教师思想、不干预教师的阅读习惯和选择。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主要为教师阅读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为教师的阅读成果、作品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否则很难培养出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而个性阅读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它是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品质的重要基础。台湾学者傅佩荣曾指出,面对文本可以依次自问:“它究竟说了什么”“它想要说什么”“它能够说什么”和“它应该说什么”。当然这并不是说任何阅读都需要按这种固定的模式进行,但通常看到原文,就能够认定“应该”说什么,而“想要”和“能够”是隐含其中的。这四个步骤对于一个人养成个性阅读习惯并进而形成独立思考之品格,很有借鉴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必须思考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尽管老师们每天都在从事着已经实践了多年的工作,似乎是轻车熟路,似乎已经掌握了一套规则、方法,甚至有很多的理念支撑。但是,它是不是真正好的教育或教学?我们不仅需要引导教师个性阅读,还要带领教师走向专业阅读乃至学术阅读。 从专业阅读到学术阅读 我这里所说的“专业阅读”,并非狭义上“直指学科专业”的阅读,而是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研究需求,能够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教师专业思维方式的阅读,是有别于浅层次、低级趣味的阅读。 2010年“生命化教育”理念正式进入香坊区,也全面开启了区域广大教师“专业阅读”的序幕。《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教育是慢的艺术》《活着就是幸福》《教学勇气》等已经成为香坊区众多教师案头必备书目。“专业阅读”让教师站在专家学者的肩膀上思考和实践教育,并与专业经典和学科前沿对话。教师的语言系统都在悄悄地改变,那些急功近利的语气渐渐淡出,诸如“生命”“润泽”“点化”“浸润”“灵动”等成为众多老师教育表达的主题词。区域阅读生态在改变,教育生态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2016年我们将“大夏书系读书节”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品质阅读、涵泳细节、提升教育质量”,旨在摒弃平庸阅读、肤浅阅读,免于教师读书陷入庸俗。让教师突破兴趣阅读而走向专业阅读,进修学校研训教师应该做好领航者。 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不要谈学术?我曾经也有过疑问。但这种疑问很快即被打消,我们不但要谈学术,而且还要大力弘扬学术,引领教师崇尚学术,敬畏学术。 2013年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学术委员会”,努力培育“敬畏学术的态度、根植学术的精神、修养学术的品质、营创学术的氛围”的阅读生态,引导区域教师走向学术阅读,这也是推动区域教师阅读的最高境界。“好的教学绝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对自己的真正本质身份的认同和自我生命的完整”(摘自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们坚持“以道御术,道术合一,道俱而术自成”的研训理念和价值追求。“道”即教育之道,即对教育价值与目的的哲学思考。教育究竟为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这些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本身就是学术。我坚信:这种思考永无止境,敦促我们时刻鞭策自己用好的方式做好的教育。 教育,为了人的生命完整!这是我在阅读与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张。阅读是拓宽人的社会生命宽度和提升人的精神生命高度不可或缺的途径。培养生命完整的学生,要靠生命完整的教师。建设适合区域师生生命生长的阅读生态是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应尽的责任,推荐阅读书目、提供交流平台、培育阅读文化、唤醒教师内在阅读力量、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协调统一阅读生态,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作者:李军,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3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给孩子打造一个一平方米的阅读空间
- 下一篇:书之序与书之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