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搭建”主题阅读的支点


    编者按:3月28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本版以一堂主题阅读课为教学案例,希望大家了解如何利用图书开展安全教育,并思考主题阅读该怎么搞。
    
    图一:思维导图 清华附小六年级(2)班 张旭洋 绘
    
    图二:读书报告单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对谁来说都是生活的最低保障,所以我总想在“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为学生们上一节与“安全”有关的主题阅读课。
    清华附小长期以来一直在主题阅读教学上进行着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认为主题阅读的好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大量阅读同一主题书籍的方式,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在具体实践操作上我发现利用好“支点”,才能有效撬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在这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个支点是“主题”。这个支点不是简单地寻找一个词,而是需要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根据黑格尔的“正反合”理论,主题的建构应该是经历一个“建构——解构——建构”的过程。
    首先我把“安全”作为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以往的生活经历以及认知已经基本给我建构出一个“安全的概念”。
    第二步是“解构”。我问自己一个问题:难道安全教育就是安全知识的简单传播吗?肯定不是。那么安全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到了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安全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浩如烟海,是需要长时间慢慢积累的,所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才应该是这堂课的主要任务。
    第三步是重新建构主题,也就是说对于“安全”这个主题的情感点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珍爱生命”吧!
    第二个支点是“学习工具”。因为这种主题阅读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教材作依托,对于学生站在认知的哪个层面上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再加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的书籍已有了一定的篇幅,这次又是开放性选择书籍,所以如何在一节60分钟的课堂上把这么多的内容梳理归纳,并达到共同的教育指向,没有“学习工具”作为支点是难以撬动课堂的。
    学习工具(一)——思维导图: 为了了解学生对“安全”的已知程度,我要求学生画出关于“安全”的思维导图。之所以选择思维导图,是因为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工具,它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们对“安全”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图一为例)
    这张思维导图很有代表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最贴近生活的安全问题学生是知道的,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对安全维度的认识有局限,比如:户外活动安全、网络安全等没有涉及到;二是从学生的表达来看,他们的安全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人经验,自己的切身感受被忽略了。
    学习工具(二)——自选书籍:这堂主题阅读课不可能是从学生零阅读开始,所以在上课前,我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阅或从家里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以“安全”为主题的书,阅读并能说出喜欢的原因。
    学习工具(三)——读书报告单:读书报告单是国外阅读教学普遍使用的学习工具,也是多年来清华附小一直使用的阅读学习工具,它的最大好处是能把感性的阅读转化成理性的思考。(见图二)
    上课后的第一项活动是学生自由交换手中的图书,浏览后大家发现比较受欢迎的既有纯介绍安全知识的“手册类”如:《小学生安全自护手册》《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也有以故事情节为表现形式的“小说类”如“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皮皮鲁送你100条命》。然后,学生根据“读书报告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填写。
    从课堂生成看,“读书报告单”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它有效地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自己的生活。并在小组同伴的相互影响下,不断引发对“安全”主题的深入思考:“危险”一方面来自于安全知识积累的不够,但最重要的是对“遵守”的漠视!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并一步一步走向“珍爱生命”的高度,以下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为什么很多时候事先知道可能有危险但你依然去做?
    生:因为觉得没事。
    生:没人看见。
    生:别人也那么做。
    生:冲动,就是想!
    ……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大家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是什么?
    生:没有“遵守”……
    师:这些需要我们遵守的安全条例、规则是怎么得来的?
    生:是教训换来的。
    师:那么请问“遵守”二字告诉我们:遵循的是什么?守护的又是什么?
    生:遵循的是用教训换来的安全条例、规则,守护的是我们的健康与幸福。
    师:“安全”既需要我们不断积累安全方面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选择做为自己负责任的事,“遵守”是保护不是限制,珍爱生命要先从“遵守”开始!
    “读书报告单”的最后一题“我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才是最安全的。”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学习的延伸。
    经过小组化合作完成的“学习单”是学生之间最好的交流媒介。我始终认为“呈现”是成本最低的教育形式,所以下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读书报告单”张贴在班级板报中,随时供其他同学学习和讨论。
    另外,安全知识的积累也是需要在课下不断推进的。我在班里开展了“我的安全书”的编写,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安全常识编成书,然后给一年级小同学宣讲。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丰富了主题阅读的内容,而且在这过程中,学生们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教育,因为素材都来自自己的生活,所以在给一年级宣讲时特别受小同学的欢迎。
    这堂课上下来,我体会最深的不是学生阅读的数量,而是通过“支点”使学生对“安全”这个主题初步进行了结构性搭建,是把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堂主题阅读课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要坚持做的事情,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最好的检验一定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李红延,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28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