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读书,暑假最重要的“作业”

读书,暑假最重要的“作业”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给中学生的暑期阅读建议
    
    闫存林 学校语文学科主任,高三语文教研组长。“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中国教师教育家成长工程”首批入选教师。主编《成功复习计划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新课程学习用书》等。
    
    曹书德 语文特级教师,高一语文教研组长,学校“高中现代文阅读”课程负责人。海淀区师德之星。主编《古代诗文阅读》、《高中语文学本》等。
    
    雷其坤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年制高一语文教研组长。著有《中学作文高效教学》、《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等。
    对于有些人来说,暑期大把的时间就像饱含了水的海绵充实而又柔软。不去好好读书,大有暴殄天物之嫌。然而读书之事虽是老生常谈,但时代不一样,阅读的环境不一样,想法也会有些不同,所以谈谈还是很有必要的。炎炎夏日,冷气开放,清茶一杯,气定神闲,北京十一学校三位语文教师——闫存林、曹书德、雷其坤关于暑期读书如是说。
    暑期:不可错过的读书时间
    闫存林:又到暑假,大约除了行万里路之外,便是读万卷书了。人生匆忙,但若没有纯粹的读书生活,匆忙中便很难找到意义,何况对于求学之人与传道之人呢!但是我们总是抱怨没有时间,于是“时间去哪儿了”成了全国人民都在追问的哲学命题。作为教师,细数我们的工作,每天需要备课、上课,上完课还要批改作业,与学生谈话等等,于是一天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等到拿起一本书时,疲惫往往伴随而来。再说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为人一生,毫无功利且赋予你时间阅读的大约就是学生时代了,然而现实也不容乐观,今天的学生课业繁重,没时间读书,成为不争的事实。幸好我们有暑假,希望这是一段平静的、毫无烦扰的读书时间。 
    曹书德:暑假读书正当时。读书需要相对清闲的时间和清静的空间,而暑假是一年之中最长的假期,又可以寻得更多独处的时机,在这么一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时段,捧起一本书来沉浸其中,燥热也会变为清凉,喧嚣自会化为沉静,岂不是可以驱热解渴、怡情养性?有同学可能会说:“我有那么多作业要做,哪儿有闲暇读书啊?”这事儿应该倒过来想,读书应该是最最重要的“作业”,假期应该把读书放在首要地位,开出一个书单,置于所有作业之前。如果因为读了许多书籍,有那么几张篇子没做,那也是非常值得的。整个暑假里,如果只是做了一些题而没能读书,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雷其坤: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情感、能力的发展都有一个关键时期,错过这个关键期,往往很难弥补。“狼孩”的例子就说明了问题。有些文学名著,特别适合青春年少的时候阅读。歌德曾写过:“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我上中学的时候读《红楼梦》,真是有些痴迷,见“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木石前缘心有灵犀却最终好梦破碎,往往情不自禁地怅惘、叹息以至于流泪。现在去读,也许有新的感悟,但不再有那样强烈的心灵悸动了。一些细腻的、纯洁的情感体验,对一个人的情感发育十分重要,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及时阅读一些合适的作品,是为了避免成为另一种“狼孩”。因此,千万不要这样想:等我以后有时间了再读,再多读一些来弥补。现在就读当下适宜阅读的书吧。 
    闫存林:有了时间却不去读书的人,除了真的不爱读书之外,实际上很多人是不会利用时间。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是乔布斯而延长,也不会因为你是无名小卒而缩短。所以既然有了暑假这样一个幸福的闲暇时段,就不要因为你的随意、懒惰而残杀了时间。那么如何保证时间的有效利用呢?我觉得首先要制订一个计划,简而言之,就是你先根据假期的时间确定要读几本书,然后就一定要完成。比如说,这个假期我要读5本书,大约每本书30万字,一个星期一本,必须完成。其次,在书的扉页上可以标明你开始读书的时间,读完之后,再标上读完的时间,这样你便会有一种成就感。时间的浪费往往是没有计划性造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近期的目标引导你,时间就会无声无息地流走。 
    曹书德:旅行与读书如影随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些说法都将旅行和读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暑假时间充裕,特别是毕业年级的同学,又没有作业的负担,更是会安排一些时间去旅行。“带着书去旅行”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带着介绍旅游目的地的风景名胜、文化传统的书籍,先看书再看景点,一定会看得很深很远;或者先看景点再看书,你就会时不时地觉得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看风景时没怎么弄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清楚了。二是带着幽默小品、诗歌散文之类能让人笑、让人回味的集子,既能解除旅途的疲乏,又能增添一丝快乐和浪漫。带着书去旅行,爽! 
    雷其坤:“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要有静下心来读书的愿望,心远地自偏。当然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整个暑假要有大致的规划,每天的时间,也要有大体的安排。早上,可以朗读一些精美的诗文,争取熟读成诵。白天或晚上相对完整的较长时间段,可以读篇幅比较长的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文本;吃饭前后、锻炼前后的零碎时间,则可以读一些篇幅短小的精粹文本。“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些妙言佳句,出自清人涨潮《幽梦影》。利用零碎时间,品味一则两则,韵味深远绵长。 
    读什么:有关兴趣,无关功利 
    闫存林:前几天,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给我发来短信,请我给他推荐一些好书。我想很多学生面对庞杂的书籍都会不知所措。所谓开卷有益,用在古代无可厚非,因为古代的经典文本虽说浩如烟海,但比起当今书籍如此膨胀的情形来说,不免小巫见大巫。因此,你会更加感觉到庄子说的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无比正确性。面对某些开卷未必有益的书籍来说,若花时间读完它们不啻于浪费生命,所以还真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的。1920年,胡适先生曾经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共列古籍31种,供中学生阅读。1923年,胡先生又为清华学子开列了《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当然胡先生开列的书目基本上都是国学丛书,但纵然过去近100年,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尤其是对语文教师或者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 
    我参与研制的《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初、高中分别确定了100本书,分为文学、人文、科学三大类,本项目已经完成,书目及导读将在今年9月发布,我想这对中学生的阅读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此,我推荐适合假期阅读的5本书,供大家参考:1.何兆武的《上学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何先生在书中叙述了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自己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但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何先生的读书求学之事,流畅的文字叙述中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2.刘慈欣的《三体》(重庆出版社)。如果你喜欢科幻,这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小说。你会发现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情节的安排,抑或是科学的思维,刘慈欣应该不输阿西莫夫。3.朱光潜《谈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本美学基础普及书,书名虽然淡然无趣,开始大约都会这么认为,但当我推荐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之后,他们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竟然不知不觉中知道了什么是审美。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很薄的一本书,但绝对和你的中学历史课本不一样,无论是叙述的语言还是历史观点。这本书还有一个武汉出版社的版本,号称为无删节本。5.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上海译文出版社),如果读完了他的《寻路中国》,可以再看看这本书,借用《南方人物周刊》的一句话:“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我深表赞同,你真的会有这样的感觉,熟视无睹的背后却有细腻的温暖。 
    曹书德:读什么书好呢?第一,跟着兴趣走。大多数中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阅读倾向,往往是看身边同学读什么书,自己就去读什么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阅读兴趣,那当然好;如果一味地跟着别人凑热闹,只是为了与同学有共同的谈资而浏览了几本书,这样读书是很难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的。有人爱好看球赛,有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请问你读过关于这支球队和明星的书籍吗?读了有关书籍再去看球赛和崇拜的明星,你的视角和看法与先前比肯定有巨大变化。之后你就可能继续阅读有关这个体育项目的书籍以及更多体育明星的传记,这样你的阅读兴趣就大体形成了。有同学特别爱好物理和化学,那么,你读过几本介绍物理和化学研究历史的书籍?读过几本有关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的书籍?如果你围绕物理和化学学科选择书籍阅读,那也算是找到了自身爱好的精神家园。第二,为增进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行分类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文学、科学、传记、心理、经济、体育这几个领域的书是不可或缺的。读历史,我主张首先读读最近的历史,比如有关中国30多年来改革历程的,关于“文革”的、关于现代史的。读文学,一定要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雅俗均可,读读武侠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读传记,最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方面的人物传记。 
    雷其坤:既要阅读“有用书”,又要阅读“无用书”。所谓有用书,就是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或者学业有关的书,以及科学方面的书。所谓无用书,就是看似没有实际功用的书,如诗歌、小说、戏剧等。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辞的时候曾提到,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在于它没有用处。巴金说,人不能单靠吃米活着,文学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可以说是无用而无所不用。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只读“有用”的书。既要阅读“有字书”,又要阅读“无字书”。我国历史学家张舜徽说,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书,二是无字书。有字书,即白纸黑字的书本;无字书,便是万事万物之理,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许多实际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要用心阅读“活的书”,他认为自然万物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书。外国也十分重视阅读无字书,卢梭说“社会就是书”,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阅读世界这部大书”。宏大、深邃的“无字书”,需要我们去用心阅读,深入思考。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例如,读史铁生《我与地坛》,如果自己也到地坛去亲身感受一下,对文本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地坛会有更深切的感悟。 
    怎么读:方法不拘一格 
    闫存林:作为老师,我觉得不要提出太多的要求给学生,比如写读后感、写评论等等。如果想给学生一个充实的阅读假期,那么就不要附加太多的任务。阅读应该是一种无功利性的行为,虽然它可能会产生功利性的结果。西方现在倡导公园阅读也好,裸体阅读也罢,都是在将阅读还原为一种纯粹的心灵交流。所以,在阅读中,你可以缓缓阅读,纸张上不留任何痕迹;当然你也可以像古人一样在拍案处批注勾画。你可以用一个漂亮的书签标注你阅读的位置,你也可以折角表示你今天阅读至此。遇到好的段落你可以大声朗读,无聊处也可一目十行。选择你喜欢的阅读方式,重要的是你读起来。当然,不一定都是纸质书籍,你也可以捧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用手指轻点画面,偶尔在手机上阅读也未尝不可,选择一个好的阅读软件,下载你需要的书籍,等车时便可阅读。 
    曹书德:读书读书,应该是口诵心惟。可是,学生在学校里,要么是跟着班上的所有同学一齐朗读,要么是一个人朗读给大家听,难得有机会一个人吟诵美文华章。放暑假了,一个人放声诵读的时机终于降临了。你可以选择清凉的早晨,找一处公园或者水边,边走边吟,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你也可以选择太阳西沉的傍晚,带着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诗词,一边高声诵读、一边进入意境。这样的朗读机会,要不是暑假,去哪儿寻得着啊?暑假有这么长的时间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所以你可以先读原著,读完原著看改编的话剧,看了话剧再去看电影,看完了电影说不定还可以看到电视连续剧。这样研究同一部著作改编为话剧、电影、电视连续剧之后的人物描述、情节处理,不但可以识别不同艺术门类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自己比较鉴赏作品的能力。比如读了《白鹿原》的小说,可以看看同名话剧、电影,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有时间还可以到书店去“游览”一番,在书城中接受书香的熏陶,开阔视野,碰上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再细细地读。也可以到图书馆去,在静谧、雅致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随便取、随意看的乐趣。 
    雷其坤:读自己基本上都懂的书没有多大意义,读自己基本上不懂的书也没有多大意义,最好选这样的书来读:大部分能懂,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经过思考、查阅有关资料才能弄懂。读这样的书才是最有意义的。有时候,碰上很难懂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未晓不妨权放过”(陆九渊《读书》),继续读下去,有一天也许就豁然开朗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其二)说的就是这种情形。阅读经典是必要的,但可用平常心坦然面对经典,不迷信书本,有批判精神,能独立思考,避免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另一个源泉。阅读经典、名著,受到古圣先贤、人类精英思想的启迪,有所感悟,激发起灵感了,就写下来,自己的思想便会越来越深刻;阅读佳作、妙文,对巧妙的表达技巧、精美的语言修辞感兴趣,也可模仿着去写一写,自己的写作也就会越来越有灵气。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