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09 中国民族报 周芳 参加讨论
关键词:《玛纳斯》 7月13日,正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玛纳斯》口耳相传,与《格萨(斯)尔》《江格尔》一起并称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为让读者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玛纳斯》,本报记者专访了《玛纳斯》史诗研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玛纳斯》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玛纳斯》《格萨(斯)尔》《江格尔》这三部史诗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在讲话中提及。这次在新疆考察,总书记再次关注《玛纳斯》,用意一脉相承。您认为作为史诗之一的《玛纳斯》,对于我国有何重要意义和价值?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活态口头史诗的代表作。这次在新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观看《玛纳斯》说唱展示,再次明确指出《玛纳斯》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名将《玛纳斯》史诗研究作为自己终生研究目标的柯尔克孜族学者,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柯尔克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关于这一民族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量英雄史诗以口头形式记录柯尔克孜族的生存发展历程,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数十部,《玛纳斯》是其中的巅峰之作。自19世纪以来,经过各族学者的不断搜集记录、研究阐释,《玛纳斯》作为一部从古流传至今的口头史诗文类代表作,为学界对人类口头文化传统尤其是口头史诗这一文类的准确认知和解读提供了范例。同时,无论从篇幅、结构还是内容来看,《玛纳斯》都为世界罕见,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打破了西方学者所谓“中国无史诗”的谬论。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一直以来,学界认为《玛纳斯》既是柯尔克孜族的传记性英雄史诗,也是一部“柯尔克孜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您能否为读者详细解读一下?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一个人一蹴而就创作出来的作品,而是柯尔克孜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世界的认识,汇集了祖辈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千百年锤炼、打磨而走向艺术巅峰的口头史诗杰作。它是柯尔克孜族人的集体历史记忆,是由一代代史诗歌手玛纳斯奇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与听众交流互动,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 史诗内容丰富、结构宏伟,以玛纳斯家族为故事叙述脉络,高度艺术化地描述柯尔克孜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讲述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前赴后继,率领柯尔克孜族人民抗击外来入侵者的斗争事迹,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英雄主义精神。 《玛纳斯》的雏形产生于10世纪左右,到16世纪至17世纪逐渐定型,其内容涉及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举凡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传统、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史诗还清楚地记录了柯尔克孜族与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因此,它被国内外学界称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成为研究我国北方乃至中亚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口头文献。 记者:作为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一部珍贵的文艺精品,《玛纳斯》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是的。《玛纳斯》被誉为柯尔克孜族精神文化的巅峰,其体裁涵盖叙事诗、抒情诗、神话、传说、谚语、格言等丰富形式。生动形象的众多人物形象,多重的叙事视角,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都从不同侧面显示出史诗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多重艺术表现特色。作为一部大型口头史诗经典,其丰富、形象、生动、高度艺术化、充满隐喻色彩、程式化的语言艺术特征,为其叙事结构的不断延伸、故事情节的连贯发展、神奇意蕴的深度拓展、哲理蕴意的纵深演进提供了便利条件。每一位玛纳斯奇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史诗文本的一次重新演绎,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加强保护传承,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据了解,《玛纳斯》现存最完整的版本,是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大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演唱基础上整理而成的,那么目前的传承情况如何?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奇是史诗《玛纳斯》的传承主体。经过一代一代玛纳斯奇接续不断的传承,《玛纳斯》才冲破历史的尘烟,从远古传承到今天。2014年6月1日逝世的居素普·玛玛依,无疑是玛纳斯奇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所演唱的讲述玛纳斯家族8代英雄业绩的8部23万行的《玛纳斯》唱本,是目前世界上结构最宏伟、内容最丰富的史诗杰作。他本人更是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口头史诗艺人的研究典范。居素普·玛玛依不仅给我们留下精彩绝伦的史诗经典文本,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一代玛纳斯奇。他的家族中就有很多后代是优秀的《玛纳斯》传承人,成为为数不多的家族传承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近年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建成州级保护中心和多个县级保护中心,认定、命名、造册登记并建立联系的《玛纳斯》传承人达100多名,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成为促进《玛纳斯》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 记者:《玛纳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离不开各族学者的挖掘整理,也离不开党和政府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保护。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玛纳斯》史诗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搜集、记录、翻译、出版、研究工作,到今天已经完成对居素普·玛玛依完整唱本的编辑出版,以及艾什马特、萨特瓦勒德等代表性玛纳斯奇一部分唱本的记录、编辑、出版工作。史诗的多种文字翻译、研究阐释、普及推广、艺术转化等工作也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各族学者的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从《玛纳斯》学肇始,《玛纳斯》史诗就吸引了汉、柯尔克孜、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多民族学者的关注,郎樱、胡振华、萨坎·奥木尔、刘发俊、张彦平、贺继宏、马克来克、托汗·依萨克、梁真惠等便是不同时期的《玛纳斯》研究方队中的佼佼者。郎樱、胡振华更是我国《玛纳斯》学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玛纳斯》学的发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赢得国际《玛纳斯》学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来,我国各级《玛纳斯》保护中心、研究中心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研究数据库、图书文献库,利用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对《玛纳斯》及传承人作品进行抢救性保护。 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当代价值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尤其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其当代价值,《玛纳斯》是如何转化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近年来,我们不断挖掘《玛纳斯》的当代价值和社会功能,使其更加适合当代民众的审美需求,在新时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各族艺术家的努力下,根据《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雕塑、绘画等现代艺术形式的各种文艺作品不断呈现,以丰富的形式集中表达史诗主题,更加充分地展示爱国、勇敢、智慧、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玛纳斯》汉译工作的推进。如果没有完整汉文译本的出现,《玛纳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激发各族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不可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年4月《玛纳斯》8部18卷23万行、2000余万字的汉文全译本的问世,是《玛纳斯》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传播历史性飞跃的又一重要成果,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您认为《玛纳斯》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进一步体现其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发展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其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体现。由于其传播地域跨越国界,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都有流传,因而成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民间交流中占据显著位置,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大对《玛纳斯》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史诗所蕴含的丰富厚重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与价值,从而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孔倩倩、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应昊对本版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