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死而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10 未知 欧阳杏蓬 参加讨论
第一次生病,他根本没有想到死。 他觉得身体的毛病主要在肛门,拉不出,又胀。每天都要上十几次茅厕,反反复复,有时拉稀,零零星星。有时候吃点儿盐酸小檗碱片又管点儿用,但只是管一小会儿,又开始反反复复跑茅厕,人也受不了这反反复复的折腾,日渐消瘦。 他听了我娘的话,去县医院检查——他已经往返过乡镇医院好多次,吃药,塞药,吊盐水,毫不起作用。 县医院的医生比乡镇医院的医生高明,还是治不了,建议他去省城大医院诊治。 他觉得自己不就屁股胀、一天跑十几次茅厕的事情嘛,小病,或者仅仅是痔疮。医生小题大做,是骗人的、吓人的。 我娘说:“你看你这身体快干了,再不去治,就死在屋里了。” “死?你死了我都不会死。” 他很强硬,但也感觉到了这么拖延下去,会出问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了省城,省城的医生肯定比县城的医生高明,开几服药,吃一吃,回来又是一条好汉。他做好汉完全是个人追求,没人要求他做好汉,我们只要求他活着,活轻松一点儿,活健康一点儿。六十多岁的人了,不出问题,对我们做儿女的来讲,就是幸运、幸福,也是我们的责任。他习惯了做好汉,他始终坚持认为做个勤奋的人不会错。我们不能守在他身边,这不能怪我们,我们虽有错,但客观环境就是这样,骨肉分离,似乎成为平常之事,平常到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欣然接受。但是话说回来,并不因距离而缺乏关心、问候,我们的心思没改,只是鞭长莫及。 我们把他弄到省城的湘雅医院,拍照,做CT,医生说是结肠癌,要手术,割掉肛门、结肠,在肚子上开孔,做人造瘘。 我想,这样子,太出乎他的乐观估计了,也超出了他最悲观的估计,他死也不会接受。 “没有保守治疗方法吗?” “没有。” 我带他到梅溪湖散心,目的是希望他思想放松,心情愉悦,热爱生活,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此时此刻,再告诉他要动手术,让他做好挨刀的思想准备。 他有点儿意外,说:“这不是个小病吗?不是吃几个疗程的药就能解决问题的吗?” “你说话不算,我说话也不算。我们既然进了医院,就听医生的,医生有治疗方案,医生不会害人,医生不会让你的病情加重,医生只想治好你的病。我们就全听医生的,配合医生,医生讲什么,你就听,医生要你做什么,我们也按医生的要求做。” 我耐心地开导他。除了手术,我们已经没有选择。 他神情有些黯然,这太意外了,这偷走了他的精气神,在生与死之间,他已经没有权利选择,他只得泄气地说:“我想不到,这么个小毛病,还要做手术。” 我据实以告:“医生说了,做了这个手术,至少可以多活四五年。” “不做呢?” “只能拖个一年半载。” 把底兜给他看了,他没看清,未来怎样,我也看不清。但四五年相对于一年半载,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早晨八点半插管,进手术室,下午五点多,才出手术室。 我们担心他身体弱,会死在手术台上。医生说不会的,是他醒麻醉太慢,一直醒不过来。 把他推回病房,我跟他讲:“从今天起,你就算一岁,以前的归零了。” 他看着我,眼睛没有光,也没有失望,很平静。 出院后,他回老家乡下,我们各奔前程。他知道现今的情况,儿女们都忙,也默默支持我们做着各自的事情。看着我们各奔四方,他深感无力。回到老家,休养恢复了,又闲不住了,他要做好汉,就不能闲着,忘了我跟他说的他才一岁,以为自己还是壮年——人总是活在年轻的记忆里。他上山去劈柴,下地种菜、种红薯,并且乐滋滋地告诉我,他劈了一屋子的柴,他酿了三百斤红薯酒,我们过年回来,有柴烧,有酒喝。 我说你不要折腾了,略微出个小问题,到医院花的钱,可以买几车的煤球,几千斤红薯酒。 他说:“我晓得的,我自己的身体,我还不晓得?” 日子拉锯一样过着,过了四年多,一切平平常常,平平静静。医生的话,却一直在我耳边,四五年,眨眼就过。人活几十年,看起来就是一瞬间的事。可细分到每一天,却很漫长,漫长到无聊。我们就在这无聊中紧张地生活,挥霍着时间。 我娘说:“你爹的病又发了,咳嗽,从早到晚地咳,半夜也咳,要咳死了。” 该来的,总会来,不是迟早,而是不迟不早,依约而来。 兄弟把他弄到长沙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老乡说,那里做介入和放疗,可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我查了一下资料,结肠癌细胞扩散到肺部,已算晚期,能活多久,全在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力。我从广州赶到长沙,见到他时,他就像一片纸儿贴在沙发上,不动,只有眼睛会转。站起来,脚也抖,手也抖,全身颤颤巍巍,好像是秋风吹着的一片秋叶,扑腾着,颤抖着,要蔫了,要蜷缩在一起了。 他没有想到过会死,他认为是年轻时候得的肺结核,这回感冒,是肺结核复发了。 肺结核是病,但依现在的医疗条件,不至于要命。 我们不敢据实以告,是癌细胞在扩散,不控制,很快就没命。 命是残酷的,生死由命。 命也是释然的,大不了一条命。 命的价值,轻如鸿毛,重如泰山,对一个老百姓来讲,不适用。老百姓的命,是听天由命,是自然的,也是无奈的,不存在美好,也不存在什么残酷,怕的是遗憾。为了少点儿遗憾,我跟兄弟讲,尽量延长他的生命。我的兄弟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养大了我们,我们给了他很多遗憾。但能让他多活一天,我想,以前再多的遗憾,都可以忘记、忽略。醒来能睁开眼睛看到这个鲜活的世界,就是最大的幸福。什么比活着重要?愉快地赴死。可惜这世界上,没几个人愿意这样去做。 9月1号到9月30号,我陪着他,做了两次介入手术,十次放疗。 放疗要做模,当那一块特殊塑料蒙住他的脸、他的胸,我像看到了一只赤裸的小鸡,瘦骨嶙峋,随时都会塌了的样子,我担心。他还是好汉,憋足气,也憋足劲儿,一点儿也不担心死,顺顺利利地下了CT机。 在岳麓山下住了一个月,我守在他身边,一步不离,没上过一次岳麓山。 我不是怕他死——在医院,人是不会轻易死的——这是我的认识。我怕他孤单,老年人最怕的是,好像亲人不要他了,世界不要他了,那他,只有死路一条了。我们都要他,我们就得给他希望,让他看到希望,让他感觉到活着是很幸福很宝贵很难得的。他怕我们一直守着他,误了我们的事。活人的事,在死面前,能算什么呢?活人很多事,都是可以放下的。这一点,他还没弄明白。他希望活着,他觉得他还有事没做完。做不做得好是其次,重要的是没做完。比如说我娘,他死了,我娘怎么办?他死了,三个孙子的事他看不着了,这也是事,他放不下。死人之所以不甘,是因为事没做完,死不甘心。 他想活着。做介入,做放疗,都很折腾,他配合折腾。 他积极,我们跟着积极。 一如当年,家里那么穷,他要做个好汉,要战天斗地,也带着我们,要做个好汉,不屈服于生活的安排。命运,只有出生,不代表过程和终点。他以身作则,所以一家子人在他的带动下,都很要强。 在病床上,他很少安安静静躺着,吊七瓶药水,他都坐着,看着窗外。他希望有奇迹,他知道很可能没有奇迹,他非得试试不可,不试怎么知道此路不通? 他知道,要创造奇迹得从自身找动力,所以面对癌症,他坚强、乐观,甚至硬拗。 我知道,奇迹基本是没有的,也不可能出现在我们这些凡人身上。但对奇迹的向往所产生的力量,每个人都感觉到过。我们希望他能尽量扛住,多扛一些时日,只要他愿意。 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住了足足一个月,他不咳了,可以行走自如了,他要出院。他说,他再不回去,我娘就以为他死在医院里了,我们拉着尸体回去,让人家看笑话了。 我说:“回去可以,什么事都不要做了,跟娘一起,惟一的事,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轻松怎么来。” 两个古稀老人,能指望他们无恙安度晚年,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他回去了,还是闲不住,种红薯,种白菜,种芹菜,插葱栽蒜。我娘担水,他浇灌。天天买蛋吃,划不来,还养了七只鸡。 我说:“该闲了。” 他说:“农民不种点儿田土,还叫农民?”又说,“不出去动一下,浑身不舒服,吃不下饭。” 仅仅两个月,他又扛不住了。或者不关他的事,是他身体里的癌细胞更活跃,扩散到了肩、颈、背、腰。他说:“半夜背上疼,疼得睡不着,贴膏药,打火罐,擦活络油,都不管用。用高度酒擦了,可以顶一阵子。” 我娘说:“一夜起来好几道,他没疼死,我要被他拖死了。” 癌细胞扩散的疼,我是知道的。隔壁邻居乳腺癌晚期,临死的那个月,叫疼叫了一个月。她男人说她不是病死的,是疼死的。疼得撕心裂肺地叫,满口骂人的话,翻来覆去地挣扎,旁边的人看了,像针一样戳,不忍心地说“死了好,死了个痛快去”。我和兄弟不忍心他受这种折磨,把他送到县医院治疗,治不好,但至少疼痛会少一些,生活质量会提高一点儿。 在医院,他的境况大不同于以前。两个月以前,他上下床还自如,轻轻松松。现在像个乌龟,上床就像乌龟翻墙,先伸出一只手撑在床上,再把屁股挪到床上,尽量往里挪,挪不动了,又伸出右手在床头撑着,慢慢把上身放下去,嘴里还“哟哟哟”地喊着,脖子疼,肩疼,背疼,碰不得。放好了上半身,又提右脚,再提左脚,把脚放床上去。我娘说:“你像个千年老乌龟,又活不得千年,活千年才好。”他不回应。我要帮他,他拒绝,说:“我还活着,让我自己来。” 这一次,他还要以生抗死。 医生跟我讲,你爹没多少时日了。 我们全家都知道了我爹没多少活头了,但经医生的嘴说出来,还是像法官的宣判,庄严,神圣,不容置疑,一锤定音。 “能不能过年?” “看他的意志了。” 我相信他的意志,一直相信,也将永远相信,他是这世界上意志最坚强的男人。他不想死,尤其是在这个关头,他认为他绝对不能死,他得活着。他从护士那里知道了吗啡的副作用,开始减量,再疼的话,他就握紧水杯,疼不过了,也不吃药,叫我帮他按摩按摩,哪里疼,按哪里。按着按着,他说:“你还是回广州吧,这阵子我死不了。我把大家都拖在这里,不是个事。叫你娘把那七只鸡交给邻居照看,让她下来操心我。” 我娘把家看得很重,把七只鸡看得很重,把一块地里没挖的红薯看得很重。 我娘说:“他死了,我还要过日子的。” 他对我说:“我死了,你娘怎么办?” 我说:“你安心治病,没那么容易死。” 他说:“我不想死,哪个活人想死?我已安排了,到时候,你妈会把钱拿出来,连柴火我都准备好了,不要你们兄弟出一分钱。我就担心你妈,我死了,她怎么办?” 他俩打打闹闹一辈子,到这时候了,才看出来,农村里的这些夫妻,算计、吵架、打骂,都不完全是真的。他们的爱,不显山水,却是实实在在的一辈子,一辈子都没提过一句离婚散伙的话。回看我这半生走过的路,比起父辈,简直渺小得不堪。 我说:“你想多了。” 他说:“我还想活个三两年,那时候,大孙子大学毕业了,可以自食其力了,我也放心了。” “面死而生,心想事成。”我说。 他看看我,像看个陌生人一样,仔仔细细从上到下看了我一眼,嗯了一声,开始吸氧。 (摘自《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灯盏·2019(上下)》,王婉、王杨、李英俊编,作家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广东努力打造“文学粤军”青年方阵
- 下一篇:庆祝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