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霞:50年甘为中国作家的摇篮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45 光明日报 徐德霞 参加讨论
年轻时有很多理想,只是从来没想过会编一辈子《儿童文学》。曾有人问我:“是什么原因让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在《儿童文学》一干就是30多年?”理由似乎很多。说到底,就是“魅力”两个字,因为《儿童文学》是一本有魅力的刊物。 不只是我本人与《儿童文学》结缘很深,还有众多人对它一见倾心,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且不说亲手创办了这本杂志的茅盾、叶圣陶、冰心、张天翼、严文井、金近诸位前辈,终其一生,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这本刊物。创刊50年,前前后后有一百多位编辑,不论是相伴走一程还是终其一生,哪一个不是竭心尽力,兢兢业业,甘愿奉献。还有数以千计的作者,无论《儿童文学》是在峰巅还是在谷底,始终不离不弃,把最得意之作悉数奉献。其中有从创刊第一期就在本刊上发表作品的著名老作家葛翠琳、金波、杨啸等等,至今已近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另有一批少壮派作家,从《儿童文学》起程,无论他们走多远,始终视《儿童文学》为家,这就是他们倾心守护的精神家园。还有那些父子作家、母女作家,《儿童文学》与他们结下的是世代情缘。现在杂志社里还珍藏着一张照片,上面有两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很多人都认不出那个梳着两条辫子、眼睛大大的姑娘就是现任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当年她初出茅庐,和一批《儿童文学》讲习班的学员一起去拜访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先生。 与《儿童文学》结缘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更不用说那些“铁粉”读者了,两代人、三代人共读的大有人在,收藏者也数不胜数。我更愿意说,50年后的《儿童文学》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吸日月精华,纳天地雨露,引百鸟筑巢,结百友为邻,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它魅力独具。 《儿童文学》的魅力之一是它的纯净。在一个多元化社会环境下,能守住这份纯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内容的纯净自不待说,一本给少年儿童阅读的刊物,本就应该引导少年儿童向真、向善、向美,帮他们树“三观”,做好人,那是责任,是本分。《儿童文学》的纯净还体现在艺术上,它始终坚守纯正文学的艺术方向,即使所有的刊物都变了味道,《儿童文学》也不动摇,“纯文学”是它的立身之本。我办刊30多年里,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写的是温家宝总理关心留守儿童的故事。此作一出,却招来读者提意见,说这种新闻报道类的文字不应该在一本纯文学杂志里出现。还有前几年,“类型化写作”盛行,本刊自然要有所反映,刚刚登了几篇,读者的批评又来了,说《儿童文学》一向以大雅纯净著称,这类滥俗的东西你们怎么能登!如果说《儿童文学》的纯净是编辑和作家打造的,莫不如说是几代读者和我们一起打造的。好读者就像美食家,挑剔中透着精到。 《儿童文学》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质朴。它不追风,不媚俗,也从来不配合什么、迎合什么,从装帧设计到内容都朴实无华,一心一意做文学,让读者真正欣赏到文字之美、故事之美、文学之美。它的朴实还体现在不认“大牌”只认大作,只要作品写得好,十几岁少年之作也可以登上头条。与质朴相伴的是亲切,任何一个读者,都能找到亲近《儿童文学》的渠道。因其质朴,作者、读者一直把它视为知己。就像大树扎根于泥土一样,《儿童文学》深深地扎根于读者、作者心中。 大气同样是《儿童文学》撇不开的气质。现在轻阅读、小清新、小格调的刊物很多,《儿童文学》讲究雅俗共赏、轻重结合,厚重但不沉重,轻灵而不轻飘,坚守传统又不失时尚。1963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团中央联合创办以来,《儿童文学》就担着“国”字头,守大节,有担当,有包容,自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尽绵薄之力。创办之初,《儿童文学》就定下两大任务:一为少年儿童提供优秀作品;二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因此,才有数以千计的儿童文学作家从这里起步、成长,才有了“中国作家的摇篮”“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的美誉。《儿童文学》的大气和包容还体现在鼓励创新,奖掖探索,艺术多样,兼容并蓄,百花齐放。把刊物打造成一座让少年儿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的百花园,是《儿童文学》编辑们的终极追求。 有人说《儿童文学》50年不变,指的是它始终坚守纯正文学之根本没变。当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以不同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时,唯有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与读者共成长才有出路。 50年来《儿童文学》与时俱进,时时在调整改变之中,以适应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没有这样的创新能力,在文学不景气的今天,无法达到每月100万册的发行量。就在当下,《儿童文学》正在大变革中,2014年将从旬刊变成周刊,而且在开本和整体风格上也有很大变化。曾有发行商问我,现在《儿童文学》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改刊?我的回答是为了适应市场,适应读者的需要。改刊后的《儿童文学》将读者年龄段细分,分成少年双本套和童年双本套,定位更准确,内容也更适应当代少年儿童的欣赏趣味。世上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儿童文学》就是向着更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一本刊物能否魅力永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办刊犹如栽树,根本不动,枝繁叶茂。只要我们坚守住文学艺术之根本,不惧风雨,不受诱惑,办最正宗的儿童文学,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徐德霞 作者系《儿童文学》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陈乐民、资中筠:学术双璧 神仙眷侣
- 下一篇:祝勇:触摸历史深处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