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迟到大王》:老师为什么不肯相信怪事(2)


    类似这样的在上学、放学途中遭遇到怪事的图画书已有不少。像马格丽特·梅伊(Margaret Mahy)文、史蒂文·凯洛格(Steven Kellogg)画的《跟男孩回家去》(The Boy Who Was Followed Home,1975),说的就是小男孩罗伯特特别喜欢河马,有一天放学回家时,跟回来一匹河马,第二天跟回来2匹河马,第三天跟回来4匹河马,第四天跟回来16匹河马……结果家里头河马泛滥成灾。可这类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仅仅是好笑而已,笑过之后不会让你深思什么。
    但这本《迟到大王》就不一样了。约翰·柏林罕在这本书里安排了一个缺乏想象力而又专横武断的人物——老师。当可怜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逃脱了鳄鱼、狮子和巨浪的袭击,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的时候,不管他再怎么申辩,老师总是不相信他所说的迟到的理由。这个男老师被约翰·柏林罕画得很丑,很可怕,他长着一双金鱼眼,短腿,一身黑衣还戴着方方正正的黑色博士帽。在这个古怪而又刻板的老师眼里,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就是一个喊“狼来了”的小男孩,他不是惩罚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写300遍“我不可以说有鳄鱼的谎……”就是气急败坏地尖声吼叫。人们常说童言无忌,何况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真的(至少在图画书里),但他被老师当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作者这次又站在了孩子一边,他是在用这个老师的形象,影射整个僵化、扼杀个性的教育制度。也许是他小时候先后上过10所小学的缘故,他对传统的教育制度总是深恶痛绝。
    最后故事的结局充满了反讽的意味——当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只秃头的大猩猩抱着老师开心地悬挂在房梁上,老师在冲他大声呼救:“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我被一只毛茸茸的大猩猩抓到屋顶上来了,你快想办法救我!”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不但听见了,还仰头看见了,可是,他冷冷地甩下一句“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就快步走出了教室。这真是大快人心!
    这个故事,对总是得不到大人信任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发泄,而对大人来说,则是一面镜子。
    这本《迟到大王》,约翰·柏林罕画得很鲜亮,尤其是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原野上的那些场景,青果绿、柠檬黄、珊瑚红……都是一些梦幻之国的颜色。有一幅,整个画面都是一种迷离的橘黄色,仿佛是起了雾,连太阳都只剩下了一个白颜色的圆圈。还有一幅是小主人公连续遭遇了鳄鱼、狮子和巨浪之后,第四次走在路上,这次两页合到了一起,画面上什么都没有,天空和地面几乎是同一种混浊而又不祥的颜色,小主人公一个人孤独地走着,不由得让人为他担忧起来:这回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怪物呢?还有,一路上似乎还有季节的变化,一开始时小道边上还看得见枝繁叶茂的果树,等到他最后一次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已经是肃杀的冬日了,树也秃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