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拿什么滋养未成年人精神成长

精神成长,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尚是一个玄虚的话题,而究其实,这已然成为关乎未成年人成长的时代命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精神成长丛书” 傅书华主编 希望出版社出版
    危机
    编辑这套丛书,源于时时涌上心头且挥之不去的一种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是深感当今中国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缺失。放眼望去,当今未成年人的生理成长、知识成长甚至心理成长都已经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普遍重视,唯独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至今未能引起关注。大略说来,基于营养的健全,这一代未成年人较之他们的父母一代,其身体发育普遍提前甚至超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到知识成长,你只要看看这一代未成年人那沉甸甸的书包,看看双休日他们频频出入于各种补习班的身影,听听“现在最辛苦的就是中小学生”的无奈感叹,也就不难知晓,现在对未成年人在知识灌输上是如何地慌不择路、饥不择食了。至于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虽然补救的措施不够得力,但总算在媒体上时时出镜,在家长的口头上也时时被提及了,心理咨询室虽然常常是徒有虚名,但也总算是在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学挂了个牌子吧。
    然而,我们很少听到关于这一代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话题。精神成长,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玄虚的话题,还是一个模糊的甚至是不知所以的话题,而究其实,精神成长已然成为当今一代未成年人成长的时代性危机:生理上的提前成熟,使他们精力充沛却不知将精力用于何处,甚至如纽曼所说:“如果他们话多,必乱说无疑。”知识上的强力灌输,使他们在这样一个技术至上的时代,日益将知识作为换取世俗功利的手段,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不择手段。职场上的弱肉强食,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都是这方面的显例。心理的成长,虽然使他们在自我与外部失衡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但却离心智的成长相去甚远,郁闷虽然可以通过宣泄得以缓解,但宣泄的内容与方式,却有着高低优劣之别。明乎此,我们才会明白,精神的成长,是灵魂的健全,是人格的生成,是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觉意识的形成。
    精神的成长不是凭空进行的,需要汲取各种精神资源,但这些精神资源,不是那种换取世俗功名的“实用知识”,而是着意于“自由人”得以成长、形成的“自由知识”。概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都是这一代未成年人,基于自身精神成长价值生成点的需要,所应该充满兴味地去涉猎的。而现在的未成年人,对此却缺乏清醒的认识与应有的了解。网络的平面化、共时化,正在消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对一代未成年人精神的深度滋养。我们常常看到,这一代未成年人在时尚的潮流中话语滔滔,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一旦进入人类精神的深处,却眼神茫然顿然失语。我们也因此看到,文化贩子、学术掮客,在当今大行其道,真正的学术研究者,却又深居“象牙之塔”,自得其乐。所有这些,使这一代未成年人在精神成长过程中急需的精神营养品,在文化市场中难觅其踪。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