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非小说的原型人物体系——以《落日的呼唤》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5/02/12 04:02:52 《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 张旭敏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当代埃及小说家杰马勒·黑塔尼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苏非主义色彩。本文以他的《落日的呼唤》为对象,围绕心灵功修、人主合一、神爱论、完人等苏非思想的核心概念,分析小说人物的苏非原型及其体系,解读苏非主义的隐喻,揭示苏非主义之于现代阿拉伯社会的精神价值。 关 键 词:杰马勒·黑塔尼/苏非主义/原型人物/《落日的呼唤》 作者简介:张旭敏(1985- ),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阿拉伯现代文学、中东社会文化,近期发表的论文有《细密画模式书写的苏非小说》(载《东方研究》[2014],阳光出版社,2015年) 杰马勒·黑塔尼( ![]() 《落日的呼唤》( ![]() 黑塔尼的苏非小说在表达方式与思维模式上,总是力求保持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行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着力于从传统中反哺现代。通过创造一种象征性的隐喻话语,来实现文本内部现实与幻象之间的接驳功能……《落日的呼唤》的叙事经验尤其具有独特性,作家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一种令人感动的、超越性的叙事能力,这部作品堪称发扬阿拉伯文化遗产的典范之作。黑塔尼利用寓言的叙事结构、神话般的叙事元素刻画了一场超越时间与感官的东方旅程。④小说贯穿了从超越自我到与真主融合的完整苏非思想体系,作者“借助旅行来表现人之灵修的过程和体验,苏非灵修既是它的结构形式,也是主要内容”⑤。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艾哈迈德从埃及出发西行展开,他在未知的时空中游历至摩洛哥的海陆边界,旅途中遇到了一系列人物,甚至连身份也经历了从流浪汉到国王这样巨大的转变,最后他彻悟了生命与存在的终极意义。最初,艾哈迈德只是一个离乡背井的流浪汉,他无奈地抛弃了熟悉的家乡和亲人,走向未知的旅途。进入沙漠后,他最先遇到的是一支驼队的向导哈达拉毛人,向导教授他天文星象知识、辨别时间空间的方法和求生技巧,这些技能储备为艾哈迈德继续前行埋下了铺垫。尔后,呼唤声催促他离开驼队再次出发,来到第二站绿洲。他不仅在这里娶妻生子,也成了他人故事的倾听者。第三站到达的是鸟王国,艾哈迈德意外地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在真正掌权后却又毅然放弃,为延续沉思冥想的苏非修道状态,他继续追随呼唤声西行。最后,他来到摩洛哥最西部的海陆边界,国王下令由一位与艾哈迈德同名的书记官记录下他所有的旅途故事,但艾哈迈德清楚自己不能停留,即便呼唤声不再响起,这趟旅程也注定永不结束。在神秘主义的关怀中,主人公艾哈迈德作为“旅行者”、“异乡人”,告别了现世生活的暂时“旅舍”,从世俗“自我”出发,在“小世界”对“大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弃世转向消除欲望、净化心灵、觉悟灵性,达到自我寂灭、灵魂升华,最终体验“人主合一”⑥的苏非功修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