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我的中国文化时地观(6)


    注释:
    ①曾祥波博士云:“道统文统暨正统学说既然已经成为主流话语,这一学说进入诗歌,其背后隐含的那种‘(中)唐—宋’的政治、文化分期观念就以‘二百年’的形态表现出来……使得北宋前期诗歌能够从唐末五代诗风的自然延续中醒来,自觉的续接上中唐诗歌这一传统。”载曾祥波:《从唐音到宋调:以北宋前期诗歌为中心》,43页,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②王艮说:“百姓日用即道。”参见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参见李贽:《焚书》卷一“答耿中丞”。
    ③参见袁行霈:《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在笔者和丁放合著的《盛唐诗坛研究》中重申了这一点,并按照这种看法阐述盛唐诗歌,参见袁行霈、丁放:《盛唐诗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魏征:《隋书》卷七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
    [2]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