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艾荷落铭文


    

 


    [印度] 日称
    日称(Ravikīrtti,即Ravikīrti,7世纪)是印度西遮娄其王朝的著名统治者补罗稽舍(二世)的宫廷诗人。在比贾普尔区(Bijāpur)洪贡德次区(Hungund Tālukā),马拉帕哈里河(Malāpahārī或Malaprabhā)南岸的艾荷落(Aihoḷe)[①],日称为耆那教先知胜主(Jinendra)[②] 建造了弥固底寺(Meguṭi)[③],并于萨迦(Śaka)556年(即公元634或635年)在寺庙东墙刻下18行铭文[④],史称《艾荷落铭文》。
    《艾荷落铭文》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铭文以西遮娄其王朝通用的南印度字体写成,语言为梵语,全篇诗体,共37首颂诗,运用了16种诗律。诗歌记录了遮娄其王朝的历史,赞美补罗稽舍(二世)的家族和功绩。诗人日称的文风受到迦梨陀娑的影响,例如铭文第17-32颂对补罗稽舍(二世)的赞美采用了《罗怙世系》的叙述模式。[⑤]
    《艾荷落铭文》中提供了遮娄其(Calukya)家族统治者的谱系:第一代统治者是胜狮爱(Jayasiṃhavallabha);第二代是胜狮爱的儿子战欲(Raṇarāga);第三代是战欲的儿子补罗稽舍(一世)(Pulakeśin I);第四代是补罗稽舍(一世)的儿子称铠(Kīrttivarmman,即Kīrtivarman);第五代是称铠的弟弟福主(Maṅgaleśa);称凯的儿子补罗稽舍(二世)(Pulakeśin II),杀死叔叔福主和福主的儿子夺取王位,成为第六代统治者。补罗稽舍(二世)又名真依(Satyāśraya),590年出生,609或610年即位,是7世纪著名的南印度王,与7世纪著名的北印度王戒日王(Śīlāditya,又名Harṣavardhana,简称Harṣa)不仅同时,甚至同年。戒日王16岁即位,于六年中臣五印度;补罗稽舍(二世)20岁即位,横扫南印度。戒日王即位之前,他的母亲、父亲、兄长和妹夫在一年之内离奇死去;补罗稽舍(二世)即位之时杀死了自己的叔叔和堂弟。更为有趣的是,这两位身世相似的帝王曾多次交战,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摩诃剌侘国的取悦河(Narmadā)沿岸。[⑥] 戒日王御驾亲征,铩羽而还。铭文第23颂记载了戒日王与补罗稽舍(二世)交战的情况:
    国王喜增(Harṣa,戒日王)伟力深不可测,
    邻邦军队顶冠摩尼珠的光华是他莲花足上的装饰;
    战争中,却遭到补罗稽舍设计,象王成群跌倒,
    咬牙切齿的他,名字连同心情都不再欢喜。(23)
    唐代求法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第十一卷《摩诃剌侘国》里同样记载了这次战争:“(摩诃剌侘国)王,剎帝利种也,名补罗稽舍,谋猷弘远,仁慈广被。臣下事之,尽其忠矣。今戒日大王东征西伐,远宾迩肃,唯此国人独不臣服。屡率五印度甲兵及募召诸国烈将,躬往讨伐,犹未克胜。”[⑦] 玄奘所述的摩诃剌侘国,梵语为“Mahārāṣṭra”,俗语(马哈拉施特利语)为“Maharaṭṭha”,音写作摩诃剌侘、摩诃勒吒等,意为“大国”,包括哥达瓦里河上游及该河与克里希那河之间的地区,相当于今天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此国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称为一个“摩诃剌侘迦”(Mahārāṣṭraka)。公元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遮娄其是南印度的强大王国。摩诃剌侘国是西遮娄其王国的所在地。《大唐西域记》中还记载了摩诃剌侘国的勇士和暴象:“国养勇士,有数百人。每将决战,饮酒酣醉,一人摧锋,万夫挫锐。遇人肆害,国刑不加。每出游行,击鼓前导。复飤(饲)暴象,凡数百头,将欲阵战,亦先饮酒,群驰蹈践,前无坚敌。其王恃此人象,轻陵(凌)邻国。” [⑧] 铭文称戒日王的“象王成群跌倒”。可知战争以象军为主力。由于戒日王在战争中落败,依据V·A·史密斯的说法,取悦河大战之后,取悦河成为戒日王疆域的西南边界。[⑨] 铭文与汉语史料互参,也可为中印文学、历史、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艾荷落铭文》(Aihoḷe Inscription)正文译自弗利特(J. F. Fleet)校勘本(Indian Antiquary,第8卷,第237-245页)及基尔霍恩(F. Kielhorn)校勘本(Epigraphia Indica,第6卷,第1-12页)。
    译 者
    

艾荷落弥固底寺东墙


    愿尊者胜主胜利!
    他永无生、老、死,
    如同被知识海洋
    环抱的世界岛屿。[⑩](1)
    愿无边无际、绵延不绝的
    遮娄其家族海洋永远胜利!
    这个家族众多人宝的诞生,
    成为大地顶冠的装饰。(2)
    愿真依永远胜利!
    他将布施和尊严同时同地
    给予智者和勇士,
    恰如其分如同数字的规矩。(3)
    当这个追求胜利的家族,
    众多族人已逝——他们的
    子嗣永远拥有大地爱人的
    称号,名副其实。(4)
    这是遮娄其家族的族谱:名为胜狮爱的国王,
    占有了向来善变的吉祥天女[11],凭借勇武;
    战中,象马步兵屡遭各类兵器击打晕头转向,
    刀光剑影如千道火焰,无头尸体恐怖起舞。(5)
    胜狮爱之子名为战欲,威严堪比天神,
    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君主,
    即使在熟睡中,曼妙绝伦的形体也能
    将他超凡脱俗的品质流露。(6)
    战欲之子补罗稽舍(一世),
    拥有月亮的美丽[12]
    还有吉祥天女的倾心,并把
    婆塔比城(Vātāpi)娶为娇妻[13]。(7)
    他追求三事[14],大地上已没有国王
    能与他并驾齐驱;
    因他举行马祭,大地得到祭祀的
    净化而光彩熠熠。(8)
    补罗稽舍之子称铠是那罗王(Naḷa)、
    孔雀王(Mauryya)、迦昙波王(Kadamba)的死亡暗夜;
    他对别人的妻子无动于衷,
    却因敌人的吉祥天女而心潮沸腾。(9)
    称铠是人主香象,伟力无穷;
    获得胜利吉祥天女,全凭战场豪勇;
    他刹那间摧毁枝繁叶茂如
    迦昙波树的迦昙波军队,毫无遗漏。(10)
    当称铠渴望获得天神之主的荣光[15]
    他的弟弟福主成为国王;
    福主身披马军尘土驻扎东西海岸,
    营帐注定遍及十方。(11)
    凭借百千刀剑和火把的光焰,
    驱散摩腾迦象聚集的黑暗;
    福主在浸染战争色彩[16] 的宫殿,
    迎娶迦吒周利(Kaṭaccuri)的吉祥天女[17]。(12)
    福主一声令下,士兵立刻进军离婆提岛(Revatī),
    带着无数彩幡,攻占壁垒城垣;
    刹那间,仿佛风神(Varuṇa)的伟力
    将大海惊涛卷成涡漩。(13)
    福主的长兄称铠之子,拥有那护沙王(Nahuṣa)的威严,
    名为补罗稽舍(二世),得到吉祥天女的爱怜;
    当他得知尊贵的叔叔福主对自己充满厌恶,
    他决心自我放逐,云游四方。(14)
    放逐中他运用蓄积已久的计谋、努力和能量
    彻底摧毁福主的各种武装;
    福主失去了偌大的王国和生命,
    也失去了自己儿子继承王位的希望。(15)
    当华盖破碎,敌人阴霾封锁整个世界,而补罗稽舍仿佛
    用他那难以忍受的炽热光芒驱散了暗夜;否则,雷声隆隆,
    雨云密布,边缘在疾风中被撞得淤青,舞动着闪电旗幡,
    这蜂群花环遮蔽的天空,何时才能获得光明?(16)
    饮倌(Āppāyika)和牛倌(Govinda)趁机率领象军前来,
    想要攻占怖车河(Bhaimarathī)沿岸的北方土地;
    对决中,补罗稽舍的军队让一方尝到恐惧的
    滋味;同时让另一方获得恩宠的结局[18]。(17)
    补罗稽舍征服了婆拿婆尸(Vanavāsī),那里有在胜施河(Varadā)浪尖嬉戏、
    排列如腰带的天鹅群,辉煌堪比天神之城;看哪!
    在这一呾刹那,他伟大的军队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
    仿佛陆地的碉堡,变成了水中难以逾越的壁垒。(18)
    恒伽(Gaṅga)和阿卢波(Āḷupa)诸王,
    抛弃七宗罪,曾经获得辉煌;
    被补罗稽舍的威力所折服,他们渴望
    恭敬地近身服侍他,如同渴望啜饮甘露。(19)
    在恭迦那族(Koṅkaṇa)的群落,
    孔雀王朝池塘之水的繁荣
    被补罗稽舍率领的恐怖的
    军队潮水横扫一空。(20)
    补罗稽舍如毁坏城池者(Purabhid)[19],率领成百上千艘战船,
    醉象颞颥一般汹涌而出,摧毁敌人海洋[20] 中的吉祥天女
    补利城(Purī)[21];天空好似初露花蕊的青莲一般
    幽蓝的大海,布满军队云团[22],大海也正像蓝天。(21)
    补罗稽舍的神威征服了腊吒(Lāṭa)、
    摩腊婆(Māḷava)和瞿折罗(Gūrjjara);
    他们仿佛成了在棍棒下屈膝的邻邦们
    举手投足的阿阇梨典范。(22)
    国王喜增(Harṣa,戒日王)伟力深不可测[23]
    邻邦军队顶冠摩尼珠的光华是他莲花足上的装饰;
    战争中,却遭到补罗稽舍设计,象王成群跌倒,
    咬牙切齿的他,名字连同心情都不再欢喜。[24] (23)
    补罗稽舍率大军征服文底耶山麓的离婆河(Revā),
    那里有各种美丽而富饶的沙洲;因国王的
    辉煌力量,更加光彩烁烁,仿佛出于嫉妒
    群山瑰丽而俊伟的身形,大象们纷纷闪躲。(24)
    符合仪轨,积聚三种[25] 力量,具备美德潮水,
    出身高贵,与帝释天媲美;
    补罗稽舍成为三个摩诃剌侘迦的君王,
    拥有九万九千个村庄。(25)
    羯陵迦(Kaliṅga)和憍萨罗(Kosala)诸王,
    拥有一家之主的内在德行,崇尚三事,
    粉碎其他土地保护者的自尊;然而在补罗稽舍的
    大军面前,他们的恐惧却如影随形。(26)
    补罗稽舍击溃毕湿吒城(Piṣṭapura)[26]
    难越的要塞不难逾越;
    这位迦利时代英雄的精彩行为,
    攻陷了难以攻陷的壁垒。[27](27)
    补罗稽舍征服鸠那罗河[28]
    战象颞颥的汁液遍洒渚波,
    受伤战士流淌的鲜血染红了河水,
    仿佛布满雨云的天空被赋予了夕阳的颜色。(28)
    成百上千的纯洁拂尘、旗帜和华盖迎风招展、遮天蔽日,
    补罗稽舍率领世袭军等六种大军,摧毁兵强马壮、洋洋
    自得的敌人;跋罗婆族(Pallava)之主,因拥有自己的武装而狂妄,
    却被他军队的灰尘覆盖,在迦耆城(Kāñcī)墙垛内隐藏了锋芒。(29)
    补罗稽舍立即对矩腊人(Coḷa)发动进攻;
    他们的迦维里河(Kāverī),游动的小鱼
    如顾盼的眼睛,却无法奔流入海,
    因它被醉象桥[29] 滴落的汁液阻隔。(30)
    补罗稽舍为矩腊(Coḷa)、
    喀拉拉(Keraḷa)和槃底(Pāṇḍya)
    成就了大繁荣,却是跋罗婆军队
    霜雪迷雾的另一种光明。(31)
    补罗稽舍兼具军权、王权和臣权[30] 的力量,征服十方,
    驱逐尊贵的大地诸王,敬拜众位天神和婆罗门,
    然后进驻婆塔比诸城;真依统治着深蓝色海洋
    怀抱的大地,如同统治深蓝色沟堑环绕的一座城池。(32)
    从婆罗多战争直到今天,
    过了三千七百三十五年。(33)
    在迦利时代,萨迦(Śaka)诸王们
    也已度过五百五十六年。(34)
    胜主居住的石头庙宇充满辉煌,
    由智慧的日称修建完成;
    真依的法令遍及三海,
    他给予日称至高无上的宠幸。(35)
    聪慧的日称亲笔撰写
    这篇赞颂之词,
    并亲自建造三界之师[31]
    胜者(Jina)的住处。(36)
    愿日称胜利!他通过诗作获得了与
    迦梨陀娑(Kāḷidāsa)和婆罗维(Bhāravi)相当的名声;
    深思熟虑的日称修建的庙宇坚固无比,
    裨益众生,是胜利的[32] 庙宇。(37)
    


    [①] 艾荷落在公元7、8世纪时是西遮娄其王朝的都城。艾荷落的俗语名Aihoḷe,=ayya+ poḷe,“ayya”意为林伽崇拜的祭司,“poḷe”意为河流、道路、光辉;梵语名Āryapura,意为圣城。


[②] 耆那教圣者称号。


[③] 此寺原为耆那教寺庙,后改宗林伽崇拜。Meguṭi,又名Myāguṭi,意为“高寺”或“高地寺”。


[④] 铭文现存19行,其中第18行后部及第19行为后人所加。


[⑤] Epigraphia Indica,第6卷,第3页;Indian Antiquary,第8卷,第237-239页。


[⑥] Devahuti, D., Harsha: A Political Study. London (U. K.) /Delhi (In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第109页。


[⑦] 季羡林等 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以下简称《西域记》)卷一一《摩诃剌侘国》,中华书局,2000年4月,北京,第891页;参见孙毓棠等 点校,《释迦方志》卷下,中华书局,2000年4月,北京,第82页,“(摩诃剌侘国)其俗有恩必报,有怨必复,强梁跋扈,不臣戒日王也”。


[⑧] 《西域记》卷一一《摩诃剌侘国》,第891页;参见第892-894,注释一、四。


[⑨] Smith, V. A., The Early History of India: From 600 B.C. to the Muhammadan Conquest Including the Invasion of Alexander the Great. Oxford (U. K.): Clarendon Press, 1924,第353页。


[⑩] 双关,梵语yasya(他的)既可以修饰jñāna(知识)-samudra(海);又可以修饰jagad(世界)-antarīpa(岛)。世界岛既可以作为复合词,解为(如同)世界岛;又可以拆开,解为世界(如)岛。此处正文取第一解;第二解可译为:被他的知识海洋环抱,整个世界如同海岛。


[11] 吉祥天女(Śrī或Lakṣmī)是王权的抽象代表,被称为Rājya-śrī,Nṛpa-śrī,Sāmrājya-lakṣmī等。吉祥天女生性善变,喜爱英雄。国王获得功绩,就会赢得吉祥天女的爱慕。娶她为妻,也就是征服了大地。


[12] 双关,梵语indu(月亮)-kānti(美丽,光辉),既指月亮的光辉;又指名为月光的城市。此处又可译为:占领月光城。


[13] 双关,即:占领婆塔比城。


[14] 双关,梵语tri(三)-vargga(品)-padavīm(道),既指法、利、欲三个途径;又指创造、维护、毁灭三个阶段。


[15] 指死去。


[16] 双关,梵语raṇa(战争,喜悦)-raṅga(染色),意为“被战争染色的”,即战场;或“被愉悦着色的”,即婚礼殿堂。


[17] 双关,即:占领迦吒周利。


[18] 指投降者获得恩宠。


[19] 湿婆或因陀罗称号。


[20] 双关,梵语apara(敌人、西边)-jaladhi(海),既指敌人海洋,将敌人喻为大海;又指西海。


[21] 双关,梵语purī,J. F. Fleet译为城市;F. Kielhorn 译为名为“城”(补利)的地名;此处将西海的Purī喻为敌人海洋中的吉祥天女。


[22] 双关,梵语ānīka,既指(云团)排列;又指(云团如)军队。


[23] 双关,梵语aparimita(不可测量)-vibhūti(力量)-sphīta(繁荣),既可以修饰戒日王;也可以修饰邻邦军队。


[24] 直译为“成为两个消失的‘喜’”。戒日王又名喜增(Harṣavardhana),简称“喜”(Harṣa),意为“欢喜”,被诗人调侃。


[25] 双关,梵语tisṛbhiḥ(三种),既可以修饰之前的 śaktibhiḥ(力量),指三种力量:utsāha(国王军队的力量),prabhu(国王自己的力量),mantra(国王大臣的力量);又可以修饰后面的guṇa-oghaiḥ(美德潮水),指三种美德。


[26] 击溃(piṣṭa)与毕湿吒城(Piṣṭapura)的名称相同。诗人运用了与第23颂说喜增“名字连同心情都不再欢喜”相似的文学手法。


[27] 双关,梵语durg(g)amadurg(g)amam,既可以拆为durgam(难逾越)-adurgamam(不难逾越);又可以作为复合词解为durgama-durgamam(难中之难)。此处正文取第一解;第二解可译为:难为事中之最难为。


[28] 梵语kaunāḷa,来自kunāḷa,又作konāḷa,J. F. Fleet将其解释为一种红色的鸟,用来比喻鲜血;F. Kielhorn将其解释为河名,又作kolanu,kollernu。诗中已将血比作霞云(sāndhya),因而F. Kielhorn 的解释更为合理。


[29] 双关,梵语mada(醉)-gaja(象)-setu(桥),意为醉象形成的桥;或将醉象比喻为桥。


[30] 参见本铭文第25颂注释。


[31] 双关,梵语tri(三)-jagad(界)-guroḥ(师长,尊重),三界的老师;或被三界敬重。


[32] 双关,梵语jina,既为胜利的;又指胜者(耆那教圣者称号)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