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在”开封(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4:11:5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宫立 参加讨论
另外,《导报月刊》于1946年8月1日创刊于上海,仅出一期,版权页上“发行者:改造出版社,编辑:丰子恺”,但由《编者播音》所言(“本刊主编任务已征得丰子恺先生的同意。即将抵沪,从下期起将以更新的姿态与读者见面,特先预告”)可推知,这一期并非丰子恺编的。 不过对于这期《导报月刊》,丰子恺还是给予大力支持的。本期有丰子恺以“八年乱离草”为总题的随笔,依次是《艺术的逃难》(配图“汽车不来,预报球挂起了”、“桂道”)、《沙坪小屋的鹅》(配图“鹅老爷吃饭”、“沙坪坝小屋”)、《宜山遇炸记》(配图“龙岗园”、“躲在V字形的岩石中”、“不知有无警报”),文末署“卅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沙坪”。并有丰子恺漫画四幅,依次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满地春如海,欲向樱花问往年”、“一时之雄也”、“念年来未有之晴明”。并且该期还刊有两则关于丰子恺新书的预告,可惜,笔者未能查到导报丛书系列的丰子恺的这两本书。 另有《导报》半月刊,笔者经查,《导报》半月刊刊出了丰子恺的部分漫画与散文。第4期发表了缘缘堂画集一《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第5期发表了漫画《富士山增光》,第6、7期合刊发表了缘缘堂画集三《营养》,第9期发表了缘缘堂画集五《脱离了狭窄的瓦盆》,第10期发表了缘缘堂画集六《落红不是无情物》,第11期发表了缘缘堂画集七《无罪良民无辜儿》,第12期发表了缘缘堂画集八《破家破国破衣裳》,第13、14期合刊发表了缘缘堂画集九《昔年欢宴处》。第13、14期合刊发表了题为《八年乱离草》(一)、《蜀道奇遇记》,附图《寒漏迢迢,旧话娓娓》、 《抱住了她的媳妇狂呼母亲》。《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收录了丰子恺致该刊编者的四封信,第一封信,以《来鸿》为题,刊于1945年12月25日的《导报》半月刊第4期,信中说“一别九年,得示甚喜。嘱稿,兹寄上漫画数帧,可缩小用之……弟须明年春间返沪,因交通奇艰,而弟故乡旧业尽毁,无家可归,故亦不急急也;然常思归,故喜得沪上刊物读之,聊可当归耳”。第二封信,以《陪都来鸿》为题,刊于1946年1月15日第5期,信中提到,“念忱先生弟在《导报》已久仰,来示云欲缔神交,自甚欣幸,尚乞先为致候,他日到沪,当图良晤也”。第三封信,以《陪都来鸿》为题,刊于1946年3月15日第9期,“贵刊已收到五期,每期弟必详读,甚感兴味,对各文宗旨,亦均赞佩,给暴徒以斥惩,予良民以吊慰,甚合‘导’字本意,足见编辑有方也。近闻上海物价竟比重庆更高,弟奄留山城,须今夏可赋归来,不知归来后情状又如何,念之甚惆怅”。第四封信,以《山居》为题,刊于1946年4月5日第11期,“来示盼弟返沪,美意甚感!早归固所愿也。但事实上阻碍甚多,故乡(浙江石门湾)缘缘堂及老屋早为日本兵改成焦土,片瓦不留。沪杭租屋,听说必须金条。弟无此物,何以为家?一也。江南物价高过重庆二倍,公教人员均踟蹰不敢遽返,况弟不事公教,在家闲居者?二也。交通阻塞,凯归窘于逃难,又何苦来!此其三也。因此三难,弟惟有‘迟迟吾行’耳”。通过梳理《导报》半月刊,可以推断两点:第一,丰子恺渴望回上海,但由于交通阻塞等种种原因,一直“迟迟吾行”;第二,丰子恺很欣赏《导报》半月刊,认为“编辑有方”,并且给予该刊大力支持。但并非担任过该刊的编辑。 综合以上种种,可以确定,“丰子恺流落开封”是真,丰子恺的确因“此间戒严,火车亦停驶”,在开封患病待了十天左右,并打算举办画展赈济灾民,但是否实际举办了画展,展出了哪些画,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另外,丰子恺对《导报》半月刊和《导报月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否是应刊物之聘才返回上海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丰子恺热切期盼返回上海。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为季羡林先生的文集做“衣裳”
- 下一篇:周汝昌:人间自古重真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