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叶嘉莹:莲心不死,人生未老(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0 中国新闻网 张道正 参加讨论
每次讲课,叶嘉莹必然坚持站立。讲起古典诗词,这位素衣华发的老人便焕发出不一样的青春。历朝历代诗词的精华,仿佛已然融入叶嘉莹先生的生命。纵情吟咏之后,叶嘉莹感慨,诗词有生命,读诗词能让人有心灵的力量。“稼轩60余岁仍想报国,我90多岁还在教书,心情是相近的。” 正是这种书生报国的愿望,让叶嘉莹超越了“小我”生命的狭隘与无常,她牢记顾随先生常跟她提到的话,“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献积蓄设立“驼庵奖学金”,正是这样的行动。叶嘉莹希望能藉此给予年轻人鼓励,使年轻人能认识到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她希望得到奖学金的青年学子,认识到“驼庵”之名所表现的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 “老师和学生之间,尤其是教诗词,有一种特殊传承。”叶嘉莹说,诗词是承载了作者怀抱、心性和意志,吟诵尤为重要。中国几千年诗人和词人的精神和品格都在诗词吟诵之中。 至于以老师别号命名奖学金,叶嘉莹表示,这与金钱无关,是为纪念我与他、我与弟子之间具有的超过血缘的关系。 当晚的演讲中,她笑意盈盈地展示了所穿衣服,还有一件绣有荷花的披肩,说这是许多年前讲课时一位学生所赠。 叶嘉莹重吟“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这句诗,称“逾骨肉”是因为子女和父母都未必有相同理想,“我却和老师还有弟子建立了思想与心灵的交流”。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是叶嘉莹曾经写的一阙词。她说,岁月如梭很容易过去,但自己有一个“千春犹待发华滋”的“痴梦”——在千年以后,自己种下的莲子还能开出莲花。(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这里走向文学记茅盾与商务印书馆的故事
- 下一篇:重温史铁生的两封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