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两度为茅盾《子夜》插图(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46 文汇报 钟桂松 参加讨论
妙笔还原当时的旧上海 我们知道,叶浅予先生是一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艺术大师,他比茅盾小十一岁,1907年生,是桐庐县人,茅盾的浙江同乡。茅盾创作《子夜》的时候,年轻的叶浅予先生也在上海,并且已经开始了漫画创作,后来出版的《王先生别传》等就是这个时候创作发表的。由于叶浅予先生对上海生活观察仔细,因此他的漫画是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活的形象资料。而且叶浅予先生对茅盾笔下的上海社会情形非常熟悉,所以在大师叶浅予先生的笔下,创作《子夜》的插图,应该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 1957年,五十岁的叶浅予先生选择《子夜》里的情景,为英文版《子夜》创作了这样一批插图,包括吴老太爷一到上海就发病,在吴府抢救的场面,十几个人围着老太爷,画中的人物神态各异,十分生动;莫干丞向老板吴荪甫汇报的场面;雷参谋与吴少奶奶旧情复燃的尴尬场景;双桥镇的农民暴动,冲进曾府的场面,仿佛听得到山崩地裂的呐喊声和嘈杂声;屠维岳在老板吴荪甫面前那种冷静和大方,显得精明能干的场面,没有什么语言却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气氛;四小姐和吴芝生等在外面游玩时的那种神态;李玉亭和吴荪甫无意间听到交易所的敏感话题时,吴荪甫的那种深思很有刻骨铭心的味道;何慎庵纵容冯云卿以女儿为代价,刺探交易所大佬的所谓情报,楼上楼下两个画面,金钱让人性丧失的勾当,在画面上清楚地表达出来;杜竹斋和吴荪甫的谈话画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六亲不认的亲戚关系;交际花刘玉英在交易所场面上的出现,让交易所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吴荪甫、孙吉人、王和甫三个人在办公室面对困境的窘境,栩栩如生;女工们在策划罢工,东西放得很杂乱,但是看得出人心很齐;丝厂工人罢工的场面,群情汹涌,画面上能够听到工人的呐喊声;屠维岳也有不淡定的时候,惊慌失措;老奸巨猾的周仲伟戏弄工人代表,场面非常真实;徐曼丽在黄浦江游船上,站上圆桌跳舞,成为那时候上海的一道风景;从双桥镇到上海的四妹,在沙发地毯上烧香,一脸愁容等等。叶浅予先生的这些插图,极大地丰富了《子夜》的内涵。这些插图是他认真研究《子夜》之后创作的,应该说,叶浅予先生的插图,真实地还原了《子夜》所要反映的内容的,并且紧扣作品的内容场景,让人在读《子夜》时,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到《子夜》的那个时代。所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文版、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的《子夜》都采用了叶浅予先生创作的这些插图。 病发终止《子夜》插图再创作 叶浅予先生后来对1957年创作的茅盾《子夜》插图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对作者所描写的三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以及大革命失败后工人农民和剥削阶级的斗争形势,理解不深,插图仅仅局限于故事情节的表面描绘,原著的深刻主题没有反映出来,觉得有损于原著的光彩。”他还自责《子夜》插图,“人物造形不够准确,用笔不够简练。” 在事隔二十多年后的1977年,已经七十多岁的艺术大师叶浅予先生重新研读《子夜》,体会作者茅盾创作《子夜》时的匠心,为重新创作《子夜》插图在思想和认识上作了充分准备。然而,正当叶浅予先生开始动笔时,心脏病复发让他不得不中止创作去养病,原来全部重新创作的心愿和想法,只能成为部分补作或者修改,增加了四幅新的插图,抽掉了一幅旧作,突出了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人物和场面。这样一来,叶浅予先生后来笔下的《子夜》插图虽然更加概括了,但是已成为另一番景象。其实,一般来说,第一次的印象是最准确的,所以,一代艺术大师叶浅予在《子夜》插图上的浪漫创作思想,给后人留下更多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