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枫文稿》的通信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04 中国作家网 翟泰丰 参加讨论
书文同志: 大作早于2015年12月读完,回函晚矣,敬请见谅。 另,关于当代诗歌形式问题,诗坛与美学界有诸多研究与论点。 中国诗歌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巫婆、巫汉与诸王祭天大典的起舞念念之词,黄帝时年的“断竹”之歌,唐尧的《在昔》,虞舜的《卿云》、夏禹的《五子之歌》,直到世界上最早的诗集《诗经》问世,可谓诗之古国、大国。 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文体(文言文发展为白话文)诗体(古诗、律诗发展为现代诗)然中国文字、文体之传统印迹,始终融于革新后的文体、诗体之中(现代诗依然有韵脚者为多),歌舞、交响乐以至电影,都融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故站立于当今受众,发展于当今社会。 但是,至今中国风格的时代诗体似难于落生。爱格律诗者,依然敬守格律,且诗体依蓄。宋人遵律但诗体形式已为词,元人为曲,今天的诗体为何不能如同宋人创造之词牌形式,创造并开辟出一个体现我们伟大时代的新诗体呢?这不能不是我们这一代诗坛应予探索之时代课题。不是讲“创新”吗?您似乎是“开新天”的勇敢者。故将我在2013年10月30日诗坛会议上的一个发言寄您就教。 读您大作的心得报告附后。 谨致 春安! 翟泰丰 2016年2月27日 一 正当文艺界热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重要时刻,您寄来的大作《秋枫文稿》(上下两卷)和《秋枫绝句选》均已拜读。您的作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通过作品认识您这位诗坛新朋友,甚感欣喜。 二 这两本文稿,虽是小册子之形式,确有大论著之气势、之内涵。介中多篇论述,颇具诗歌美学学术深度。开章四篇,您谦而谓之“忘论”,我读“忘论”,则谓“大论”。一章一页,一字一句,在您的笔下,均倾尽心血。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人间要好诗》,论及诗史,全然体现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开章明义,“诗词最初产生于民间,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他从来就不是宫廷贵族少数人的专利品”。人民既是物质生产的创造者,又是精神生产的创造者。您的文章有理有据地论证这个观点。一论“诗歌产生于劳动群众之中”。二论“真正的诗人是与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相通相融的”。鲜明的观点,犀利直叙的笔锋,以诗史论证诗的本质属性、诗的起源、诗的发展史,辞直义畅,入情入理。 在诗歌的发展史上,正如习总书记《讲话》所论述的,人民既是诗中人,又是诗作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传之千古的《采薇》,就是一个兵卒的亲历;《周南·芣苢》是农妇的劳动之吟;《召南·死也有麕》是猎人之爱情颂歌;《周南·关雎》是传之民间千载的青年男女爱之钟情……诗经中《国风》160余篇,皆属源自劳动者之手的民歌、民谣,传之千古的诗作。此后的历代名诗人,又无一不是与人民同呼吸者,他们的诗作,大多都是为民吟诵,为民呼唤。 在论及诗歌创作发展和诗坛建设时,您提出了一个尖锐而又切中要害的问题,大众化?贵族化?鲜明地提出要“根植于大众”,诗人要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不能做“高居于象牙塔里的宫廷贵族诗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闭门觅句非诗法”。更不能仅为个人孤赏,“小圈子”内互为称道,甚至流派间互为诟病。 四 《从李白诗歌中的押韵到现代诗韵的发展》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诗歌美学的学术专论,颇具研究价值。 研究中国律诗的发展,不能不研究李白。因为中国律诗的发展完成于唐代,李白是唐诗之圣。当然,研究律诗形式、样式及其律诗法则的人很多,论证的作品也不少,研究李白的人和作品也很多。而您的这篇文章,别具一格,短小而有新见的,简明却开辟了研究李白的新领域。 您这篇论著集中研究了李白作诗的声律与韵部问题,列举了李白在1005首诗作中的声律与韵部的分类,不仅开辟了研究李白的新领域,也对律诗的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声律和韵部、句式和篇式、韵部语音与音系等律诗的形式、方法、法则作了研究,是对李白研究的新贡献。 您在律诗的研究中,提出诗韵是发展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研究学术问题的辩证法的方法论。“诗韵的发展亦同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唐人的《切韵》,宋人就修为《广韵》,到清代韵部作了较大调整,称《佩文诗韵》,三者虽同属四声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语境、语音的发展变化,诗人所吟诵的诗韵也必然要随之不断调整。到了元代的《中原音韵》,四声字音就化为阴平、阳平、上、去音系,后世又有“十三辙”以及近时又不断有涉及声律、音韵的新作面世。 诗词音韵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社会分工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引起社会人际利益关系调整,语言与言语亦必然会不断丰富创新。诗词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发展是必然的。您在这篇论文的结语中,有一个十分精彩而又准确的结论:“现代人写诗是要给现代人或后代人看的,不可能给前人看,所以研究诗词的押韵,也必须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对律诗的排偶与声调和谐的规格,及其用韵,都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五 《感兴、意象、意境在中国诗学中的作用》这是一篇论及中国诗词美学的哲学论文,对于诗坛建设颇具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与手段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对诗学中的感兴、意象、意境研究,正是为了在诗学中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提高诗歌原创能力。“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您在论文中论述了人与物、人与情感、情感与神思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能动过程。诗人的创作,实际上是外在物作为客体,转化为主观审美主体的情感化、个性化的抒情过程,是“神与物游”的内在审美升华过程。故而好诗总是“思接千载”发出吐玉纳珠之声,形成卷舒风云之势,充满抒情之美。 您的这篇论文,学术性内容丰富,值得诗人、理论家共同鉴读与探讨。 六 您作了诸多诗家创作的序跋,其中不乏为工人、农民、干部等非专业诗人的诗人,热情作序跋,为他们称道,为他们鼓与呼,支持以诗词形式吟诵现实生活,抒吟中国故事。“钢花飞舞心花放”“一腔热血铸脊梁”……走进了工人的汗水里。“门启醒鹅争早浴,梨开野老动晨耕”,再来到泥土的芳香中。又走近农民工,聆听“打工妇”、“打工叟”、“打工妹”、“打工哥”、“打工夫妻”热情的吟诵,句句动人魂魄,字字撼动心弦,“农妇虽羸弱,勤劳胜壮男”;“初出闺房一女郎,梦中夜夜见亲娘”;“建起高楼高几层,遥望乡梓雾蒙蒙”……多么朴实的情感,多么高尚的境界,多么生动的情节,多么纯洁精美的诗的语言。这些优秀诗作,用格律诗声调和谐整齐化、音乐化的规则,讴歌伟大复兴时代的现实生活,“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情,有梦想,也有内心冲突和挣扎”。这是来自工人农民诗人的原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我们“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让我们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走进生活,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相融合,用格律诗的形式,歌颂时代精神,抒发时代情感,讲好中国故事。 七 您的《秋枫绝句》别具一格,既见到您诗歌创作中的思想境界,又听到您诗吟中美的抒情和诗骨中的艺术个性。“充耳喜闻流水曲,天生我是性情人。”“苍鹰妒我双飞翼,我在苍鹰更上头。”突显诗人之诗风、诗骨,可谓文情含风,文骨刚健。全册绝句,题材广阔,诗风一统,朴实典雅,清丽无华,情辞相承,刚柔相合,遵古不泥古,引典不弄玄,浑然一部诗化了的中国故事,壮哉!美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张虎生:60年始终在路上(书人书事)
- 下一篇:悼傅璇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