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著译初版本校勘记
http://www.newdu.com 2025/07/06 11:07:45 中国作家网 张元珂 参加讨论
![]() 部分李健吾著作版本 李健吾一生著述甚多,横跨小说、散文、戏剧、翻译、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据笔者统计,其初版本著作至少有85种,如此高产,且成就卓著,在整个新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些版本是从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文库中整理出来的,虽做了详尽的查证,但依然不全,还有待后来者进一步补充、丰富。虽是版本校对,但在此过程中,也偶或提出一些新问题,征引序跋中的重要资料,以便激发读者进一步讨论或研究的兴趣。 李健吾的著作大都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出版,初版印数量保持在2000册左右,其中,巴金和他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对其图书出版提供了巨大支持;商务印书馆版本不多,但其装帧、封面都很精美,纸张质量高,多为精装本,因此,像《福楼拜评传》这样的版本由于其内容和风格的独一无二,又加之初版本不多,故极为珍贵;几乎每一个版本中都有序和跋(往往很长),这些序和跋就是一篇篇精彩的论文,分析精到入微,注解非常详细,颇有学术大家风范。从版本收藏与研究角度看,除上述提及的《福楼拜评传》外,《西山之云》《一个兵和他的老婆》《无名的牺牲》《心病》《意大利游简》《咀华集》《希伯先生》《咀华集》《这不过是春天》《情感教育》等初版本都堪称民国新文学版本中的珍品。李健吾的这些初版本也面临着酸化、老化问题;又由于普遍采用简装工艺,故很多书籍封面、书脊早已破损,纸张发黄、变脆,有的早已破碎,难以拾取。文生社的装订一般在书脊中间集中打三个洞,而两侧不牢靠,故极易造成书脊破散。像《西山之云》这样的版本,采用书脊侧边钻洞(一般为三个)、用线固纸、后装封面的做法,由于中间的线很容易腐烂而致使书页脱落。因此,去酸化,或者采取措施使之延缓酸化,或者加速数字化进程,否则,其命运也将岌岌可危。相比较而言,商务出的书质量最高,纸张为米黄色道林纸,采用西式精装,故很多版本都保存完好。 自晚清以来100多年间,我国屡遭异国侵犯,国内战乱不断,使得原本印量不多的新文学版本,大都毁于战火,后经“文革”破四旧,所留下来的版本就更少了。像《域外小说集》《女神》这类初版本,其数量已降到个位数,像《呐喊》《昨日之歌》《红烛》《骆驼祥子》这类初版本,其印量一般在1000—2000册之间,留存下来的也不多了;又加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并不重视新文学版本的搜集、保护和研究,也致使新文学版本流落民间,自然消蚀,损毁严重。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也使得对新文学版本的收集、保存变得相当困难。直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唐弢藏书整体性的引入,并创建唐弢文库(类似作家文库还有100多个),这才使得新文学版本得到全面而集中的保护和研究。 即使如此,也还远远不够。具体到李健吾的著作版本,由于他和唐弢往来密切,经常赠书给他,故藏于唐弢文库中的版本相对完整、齐全,且多为初版本。有的书,李健吾往往写上题记,比如《情感教育》(共852页)扉页上就有“唐弢兄 为你的书库添一本厚书 健吾 卅七年四月”字样,其版本价值自不待言。这也表明,一个作家的著作版本若要收集全、保存好,全看历史的因缘际会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