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远去的书香(3)


    雷峰塔倒掉的那个日子,是年轻的俞平伯偕夫人许宝驯在俞楼居住后不久。他与俞楼,有着一段短暂而深远的情缘。1920年4月,俞平伯从英国留学回来,受聘于杭州第一师范学院,和夫人客居杭州。当时的俞楼因俞樾晚年回到苏州而荒置。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24年,俞平伯才得以入住俞楼。人住后的第二天,他就无比欣喜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这是我们初入居湖楼后的第一个春晨……今儿醒后,从疏疏朗朗的白罗帐里,窥见山上绛桃花的繁蕊,斗然的明艳欲流……今朝待醒的时光,耳际再不闻沉厉的厂笛和慌忙的校钟,惟有聒碎妙闲的鸟声一片,密接着恋枕依依衾的甜梦……”
    1925年,俞平伯离开杭州,回到北京任职燕京大学。虽然在俞楼只呆了短短的九个月,俞楼却带给俞平伯无限惊喜,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留下了《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竹萧声的西湖》《忆江南》《眠月》《春晨》《西泠桥上卖甘蔗》等一篇篇美文。
    朱自清说,俞平伯是与西湖“粘”在一起的。回到北京后很多年,俞平伯对俞楼,对西湖,总有“一种茫茫无羁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夏日午后,我穿着布鞋,一个人慢慢走在俞楼里,闻到了一种遗落在时间里的馨香——“斯文一脉,累代相传”,那是俞楼日夜浸淫在袅袅书香中的女性,为俞楼注入的一种别样的馨香。
    俞樾的结发妻子文玉,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姐,两人情深义重,辗转流徙,不离不弃。得知丈夫部考第一的喜讯后,文玉在信中回了一首诗:“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既是恭喜,又警醒他。
    俞平伯的夫人许宝驯,是俞平伯的母亲许之仙的侄女,也是杭州书香大家出身,自小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唱起昆曲字正腔圆,还能填词度曲。1922年,俞平伯创作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冬夜》,就曾由夫人亲手誊写过两遍。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夫唱妇随,唱曲吹笛,填词谱曲,神仙眷侣一般。
    就连俞家的小孙女,也被一脉书香耳濡目染得格外聪慧伶俐。杭州灵隐的冷泉就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当年俞曲园偕同家人游冷泉时,见亭上原有一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俞老夫人说,此联问得有趣,何以作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