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在“珊瑚岛”(2)
http://www.newdu.com 2025/07/04 05:07:10 《文艺报》2014年04月21日 苏曼华 参加讨论
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大会结束后,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办起《科幻小说创作参考资料》,以发表争鸣文章。为了支援朋友,我少不得也写些文字。老童看到后,每次总有信来。他的字很小,娟秀而拘谨,好像女人手迹。但他的作品却十分老到,气势宏大,幽默潇洒,很难相信他的作品是由这种字写成的。我曾特地收集他的作品,《雪山魔笛》《古峡迷雾》《五万年以前的客人》等等,都拜读了,真是非常佩服。 1982年夏,他的《西游新记》开始在天津的《智慧树》杂志连载。这是一部幽默作品,是让《西游记》里唐僧的三位高徒再西游一次——去美国留学。三位高徒本来就是喜剧形象,从古老的东土大唐一下子掉到高度现代化的美国社会,自然洋相不断,笑料迭出。他又采用《西游记》半文半白的语言样式,更增强了幽默效果。一次,老童来信要我注意《西游新记》每章开头、结尾的打油诗,要我帮他挑挑毛病,以便在出单行本时改正。我回信说我不写诗也不懂诗,怎能挑出毛病?由于他坚决不让我称“老师”,我在口头和笔下改了称呼,但在心里是一直奉他为师长的。我向人家学习还来不及,怎么敢真的去吹毛求疵?老童又来了信,里面没有信笺,只有《辽宁科技报》的一则剪报,是我的两首旧体诗《七律·省科协“二大”抒怀》—— (一) 二十一年梦重重,科技战友喜相逢 执手细问甘和苦,促膝倾谈过与功 秋风萧瑟秋日暖,二月花落霜叶红 百曲千折遮不住,万壑流水尽向东 (二) 疑是彩霞从天落,疑是百花身旁开 锦心绣口小儿女,娇娇童稚致词来 我闻致词深愧怍,心潮起伏浪澎湃 笔虽无锋勤磨砺,为伊写到两鬓白 这两首小诗还是1980年辽宁省科协“二大”期间,大会简报组来要稿,我匆匆写了应付他们的。后来听说《辽宁科技报》给发表了,可我一直没见到报纸。想不到老童竟然会看到,又细心地剪了报样留下来,真让我十分感动。我自己既无底稿也无报样,抄录于此,以兹感念吧。他在报纸边上写着:“我以为你是一位很老的老先生。” 《西游新记》到结尾处,老童跟几位朋友都开了个玩笑:他把我们写到书里去了!那是悟空·孙、八戒·猪、和尚·沙在美国拿到学位,学成即将回归东土,众多美国朋友前往送行之时—— “沙僧看到人群中几个华人走来,服装整齐,高矮不一,原来此乃中国科幻小说访美代表团也。其成员有操广东口音之郑文光,操上海口音之叶永烈,操苏州口音之肖建亨、王晓达,操四川口音之刘兴诗,另有一操东北口音之女士,即苏曼华是也。他们乃应美国宇宙航空局之邀请,来肯尼迪宇航中心参观,适逢此告别仪式,故亦赶来参加……” 后来《西游新记》由新蕾出版社出单行本,这段话印在第355页。这样子开玩笑只有老童能干得出来!可以想见,他肯定是一边写着那些文字,一边自己忍俊不禁,满脸是调皮的、得意的笑容。他是个很快活又很忧郁,很浪漫又很拘谨,很幽默又很严肃,很带洋派头、骨子里又很中国的人,是一个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