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作家与咖啡馆(3)


    
    风靡世界的咖啡起源于哪里?
    咖啡兴奋提神的魔力又来自何处?
    应当说,西方对咖啡的认识是从16世纪以后才开始的。当十字军东征,随即“东方旅行”时髦起来,最早横跨欧亚的旅行家兼传记作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里却从未留下任何有关咖啡的只言片语。没有这小小的褐色的咖啡豆,又何来咖啡馆?作家与咖啡馆也就无从搭上关系了。
    尽管与沿袭几千年之久的东方茶文化相比,咖啡文化的历史可谓相当短暂,且身世朦胧,但它在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流行饮料,以至于许多西方学者作家都想方设法、引经据典把咖啡的历史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并竭力否定它的“东方血统”。譬如,他们对《圣经》和古希腊故事连篇“考证”,论定《荷马史诗》中美女海伦娜引诱众英雄的“黑汤”就是咖啡,《旧约》里的圣人也曾品尝过咖啡,这样一下就把咖啡的历史足足往前推了2000年之久!而且标榜它“理所当然的属于欧洲文明的一部分”。
    这些今天看来近乎荒唐的论著,让人想到这些自负的学者作家们当年谈论的一个重点话题乃是欧洲人非常重视的饮料文化,实际上大多来源于其他古老文明的产物——咖啡、可可、茶,没有一种流行的非酒类饮料植物土生土长在欧洲大陆。现今,咖啡的起源地已被专家考证公认在非洲伊索比亚的高热山区,它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到了这个世界的命运,特别是作家的命运。
    当德国著名作家埃格拉斯伯纳在19世纪中叶首次来到多瑙河帝国的都会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市民对咖啡馆似乎永久不衰的热情和迷恋。逗留半年后,他自己也成了咖啡馆的常客,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文:在这个城市里不管人们想干什么,好像都只有一个地方:咖啡馆——在哪儿我可以跟你说话?在咖啡馆!在哪儿我们今天饭后见面?在咖啡馆!在哪儿用马车接你?还是在咖啡馆!似乎维也纳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什么好地方,无论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或者深夜,总是在喝“维也纳米朗琪”(一家著名咖啡店)的牛奶咖啡……
    这真正是朝也咖啡,暮也咖啡,男也咖啡,女也咖啡,成也咖啡,败也咖啡了!
    “二战”之后,西方咖啡馆的复兴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有的前卫作家干脆把咖啡馆称为“现代浪潮里最后的孤岛”,许多古老又富有情调的咖啡馆只能永远留在文字描写和大脑的记忆之中了。为了强调“传承”,一位在咖啡馆喝“大”的作家开列出如下标准:“一个好的咖啡馆应该是明亮的,但不是华丽的。空间里应该有温馨气息,但不仅仅是苦涩烟味。主人应该是知己,但又不会过分殷勤,每天来的客人应该互相认识,但又不必时时说话。咖啡是有价格的,但坐在这里时间无须付钱。招待应该不断送上免费的水,但却不要让人有所觉察……”这难道就是咖啡馆最完美的存在方式?
    总之,门已打开,咖啡上桌,怎么喝法,列位作家,就看你的创作观念和人生哲学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