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康志刚:怀念恩师贾大山先生


    
    上世纪80年代贾大山(左一)参加人民文学笔会。资料照片
    1月12日下午,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4年春节大联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腊月的北京寒风凛冽,人民大会堂里温暖如春,高朋满座,精彩纷呈的演出,让人看到了我国文化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面对“群贤毕至”的情景,我想起了当年与我创作生涯的领路人、恩师贾大山先生一起参加类似活动的场景,不禁眼眶湿润,心潮起伏。
    我第一次见到贾大山先生,是1983年的初冬。我冒昧拿着自己的习作请他指教。那时,他刚担任正定县文化局局长,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把我的习作转给县文化馆的老师,发在他们编印的刊物上。他认为我艺术感觉不错,对我说:“你再写一篇吧,我给你往省里推荐。”此时,他的眼睛里流露出发现文学新人的惊喜和爱护之情。那时,贾大山先生正在全国文坛走红,他的《取经》曾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据说当时日本有个“二贾(贾大山和贾平凹)研究会”。他小说的风格影响了一大批作家和作者。因此,他的话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对创作也更有信心了。
    大山在创作上不赶潮流不跟风,而是根植于正定这块沃土,笔触深入老百姓灵魂深处,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常对我说:“咱们写小说,就是让人学好哩!”他是把写小说当作了佛教中的“布道”,给人心以警悟、以劝导。他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点清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