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走“青”连心——浙江作协对口支援结硕果


    2009年,浙江、青海两省作协积极响应中国作协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东西部作协“结对子”合作交流机制。浙江对口青海文学扶贫工作开展11年来,两省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文学交流、作家培训、作品研讨、作家采风等多方面的合作,为作家之间搭建交流学习桥梁,有力地推动了两省文学发展繁荣,青海文学也日益呈现出高原文学特有的活力和风姿。
    工作日常化,联络不断线。中国作协提出了“关于东西部地区作协缔结友好合作关系的参考意见”要求后,浙江、青海两省作协高度重视,两省都把“结对子”工作纳入作协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职能处室的固定工作项目,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络。十余年来互相通报各自工作情况,做到常联系不断线,结对又连心。
    分步开展,从点到面。“结对子”合作交流机制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9年至2013年,以两省作家互访、扶持青海作家创作项目、文学期刊交流等形式为主。2014年至今,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增加培训等帮扶方式,同时积极推动基层作协签约结对、拓展交流面。把省级作协交流的“点”扩展为全省交流的“面”,每年推动两到三组基层作协结对子,把仅由省作协组织的交流拓展为各结对单位自主交流,将交流全面延伸至基层作协,从省、市、县一级作协负责人到两省文学创作中坚力量中的代表性作家都有交流。目前,两省共结对12对,148位作家参加了互访活动。
    开展培训,提升创作。浙江的文学创作培训邀请青海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浙江、青海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浙江省影视文学创作研修班,浙江省青年诗人创作研修班,浙江省“新荷计划”青年作家研修班等均有青海作家参与。研修班邀请了大批知名作家、评论家和高校教授通过集中学习、采访考察、研讨座谈等形式,指导学员进行有目的的创作,有效地修改作品,拓展发表平台,提高了两省青年作家的理论素养和创作水平。通过研修活动,浙江作协发挥作用,为青海文学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共有42位青海作家参加了浙江作协的培训。
    签约扶持,助推精品。从2011年开始,青海作协每年向浙江文学院推荐中青年作家签约。所签约的青海作家享受签约作家一样的扶持政策,所发表的作品列入推荐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范围。此举有力地弥补了青海作协财力之不足,极大地鼓舞了青海作家的创作积极性。至今已有15名青海作家成为浙江作协签约作家,创作扶持资金24万余元。浙江作协《江南诗》《文学港》等期刊推出青海作家作品150多人次、200多篇(首)。
    交流互访,共促发展。两省进行学习、交流、考察活动,举办浙江、青海作家文学交流座谈会,两地作家积极互通信息,交流心得。到目前为止,交流互访共开展了23次。由浙江、青海共同组织的活动得到了中国作协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例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个人所获“郁达夫小说奖”5万元全部奖金作为活动基金支持两地共同组织“少年追梦” 贫困地区少年文学行活动,并亲赴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出席启动仪式,为征文大赛授旗。
    两省结对,成效明显。青海省参与“结对子”的作家近年来创作并发表或出版小说20多部,出版散文集、诗集20多部,作品入选各种选刊和全国年选的数量显著增加,部分作家参加了全国青创会,近20人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曹有云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龙仁青、江洋才让、德本加等许多作家的创作引起全国文学界的关注。青海文学日益呈现出高原文学特有的活力和风姿。支持青海的同时,浙江自身文学发展也有了积极变化,西部多民族融合地域尤其是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进一步开阔了浙江作家文学创作的视野,交流也激发了浙江的青年作家发展。两省作家均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砥砺思想,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许多作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成为创作上的益友。
    作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今后,浙江作协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两省在巩固现有结对帮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结对帮扶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断扩大交流,全面深化合作,力求使交流的层次和方式更多元化、丰富化、立体化,为双方作家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在文学发展繁荣的道路上一同携手前进。 (浙 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