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二上皮勒村


    冬季的一天,天气异常寒冷。在祖国西北边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被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的大山银装素裹,塔什库尔干河也看不到往日的波涛。蓝天一碧如洗,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幕盖,没有一块浮云。惟独太阳金灿灿的,挂在苍穹,向这片洁白无瑕的大地挥洒着光芒。掀不起雪花的微弱寒风,却能让暴露的脸庞像针刺般疼痛难耐。
    明天,我准备启程去马尔洋乡皮勒村。回想第一次去皮勒村的情景,身体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不止一次听人说,现在的皮勒村已今非昔比,道路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可能是40年前它留给我的印象太深,我还是有些怀疑。
    皮勒村位于帕米尔崇山峻岭深处,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边远的村落之一。前往皮勒村不但要翻越许多雪山,入村前还要蹚过叶尔羌河流经的深谷,每一段路都是险途。春夏叶尔羌河河水汹涌肆虐,秋冬则是暴风弥漫、大雪封山。皮勒村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第二天,洗漱完毕,在马尔洋乡政府工作的百合提夏就领着一位塔吉克族男子来到门口,说:“叔叔,这个就是带你去皮勒村的人。”
    我转身仔细看了一下这位客人:他戴着一顶黑绒布蒙面的平顶羊羔皮帽,内穿毛衣,一身灰色西装,眉毛浓密绵长,黑色的眼珠非常有神,眼睫毛长长的,脸颊通红,显得很干练。简单的问候之后,我邀请他们俩进屋共进早餐。
    “叔,我就不进屋了,你们俩一块吃,吃好了一同出发就是了。我要赶去上班,就不进去了。”百合提夏谢绝了我的邀请。
    “哪有到门口不进屋的道理?进来进来,我们一起用早餐。”我愠怒。百合提夏终于答应和那位客人进来。
    “这样就好了!”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儿工作?”
    “我叫达迪力。叔叔,我在皮勒村放牧。听说您要去皮勒村,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大哥特意派我来接您。在来县城之前,我爸再三交代,到了皮勒村,哪儿也别去,直接把客人带到家里来。今晚要委屈您住我家了。”
    听完他的话,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一次去皮勒村,我可是走了11天才赶到,他竟然说今晚要住他家。百合提夏说:“叔叔,他是皮勒村乌里菲特夏大叔的儿子。他爸听说你要去皮勒村,执意要让儿子开着私家车来接你!”
    “真是这样吗?”我站了起来,握住达迪力的手,并亲吻了他的前额。此时此刻,五六岁模样、赤身裸体的少年达迪力浮现在眼前。“40年前,我曾住在他们家。那个时候,达迪力大概也就五六岁。”我说道。
    吃过早饭,我们一起出门,一辆墨绿色崭新的越野车停在门口不远处。
    “叔,请上车!”达迪力打开车门邀请我上车。坐到车里,我再一次抬头观察达迪力。他给人的印象是坚毅、精神、活泼、值得信赖。打火、启动、发车,他很娴熟,开着自家的小车,不难看出他也很自信。
    “这辆车是最近买的。我们皮勒村的农牧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经济,已经过上了美满幸福安康的生活了。自治区派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热合曼大哥是个能人,给了我们村很大的帮助。工作队的同志一家一户地走访,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倡导文明讲道德’教育,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牧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村貌大变样。现在我们已经实现整村脱贫了呢!”
    听着达迪力的话,40年前的一件往事忆上心头。
    40年前,刚到皮勒生产大队的第二天,天虽然晴朗,但腊月的寒冷叫人瑟瑟发抖。我坐在乌里菲特夏大哥家的炉灶旁烤火,可他那小屋根本抵挡不住风寒。虽然在烤着火,但背后就像是暴露在冰天雪地一样。就在这时,门突然开了,乌里菲特夏领着两个汉族中年人进来。
    两个人刚坐到褥子上,乌里菲特夏找出两件羊皮披在两人身上。这时,我才留意眼前的两位:他们两眼深陷,嘴唇干裂,脸色发紫,身子还在不停发抖。乌里菲特夏焦急地说:“家里没有细粮,青稞面粉打的馕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吃下!”
    “顾不了那么多了,你看他俩饿的!只要是能吃的就赶紧拿出来……”看到他俩的情况,我也有点着急。
    “你们好!”我用普通话问候道。
    “还好,还好。”他们中的一位看着我说:“是这位老乡救了我俩的命……”
    “早上,我赶着生产队的牦牛上山放牧。当我准备下山时,鬼使神差,好像有谁命令我朝山顶看一样。我抬头一看,就看到两个人影在山头蹒跚,一会儿跌倒,一会儿爬起来。冰天雪地的,他们跑到山顶干什么?我琢磨着肯定是在大山里面迷路的人。再抬头看去,他们已经走不动了。我把几头领头的牦牛拴在石块上,疾步朝山头赶。等我赶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俩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来不及细想,我依次把两人背下来,搭在牦牛背上驮了回来。”乌里菲特夏一口气说完了经过。
    “你做得对!一次救下来两条人命,好!好!”我也激动了。
    喝过了热茶,吃过了馕饼,两人的脸上有了些血色。他俩像商量过了似的,来到乌里菲特夏面前,唰地跪了下来:“如果没有您,我们可能早已没气儿了。我们身上没有啥东西,大恩大德无以回报,就让我们留在您身边,给您干活儿来报答吧!”
    乌里菲特夏听不懂他们的话,一头雾水。经过我的翻译,乌里菲特夏连忙把两人扶起来:“都是一家人,哪来那么多讲究!你们平安无事,是我最大的心愿。不要这样子,这就是你们的家,放心住在这里,等把身体养好了以后,想走就走,不想走就住在我这了。”
    我把这番话翻译给他们俩,他们连忙说:“谢谢恩人!您的大恩我们永世不忘!”
    他们中的一人赶忙说:“我叫李济保,我的伙伴他叫王勇,我们是从河南来新疆采玉的。一路上去了很多地方,最后,来到这里。说实话,这里遍地都是奇石宝玉,尤其是白玉和墨玉品位极好,一点都不比和田玉差。只是这山里的牧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宝贝,还躺在宝石上面受穷呢。”
    40年前的这一情节,像电影拷贝一样,瞬间在我的记忆中重播了一遍。
    “老弟,我记得40年前你爸曾经救过两个遇难的汉族兄弟,他们后来怎样了?你们有过联系吗?”我问达迪力。
    听到我的问题,达迪力似乎很兴奋:“你问的可是李大哥和王大哥他们俩?他们和我们就是一家人!可以说比亲兄弟还亲呢。这两位叔叔是我们家的福星!休息了一段时间,他们身体恢复利索之后,爸爸亲自送他们走了。没过多久,他们又回来看望我们。爸爸和他们结成异姓兄弟。他们教会爸爸鉴别宝石的技术,还资助我弟弟到北京学习玉石鉴别、打磨、雕刻技术。后来,我们开了一家玉石商店,我们家的致富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不光是我们家,他俩对我们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村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有他们很大的功劳。对了,王大哥自告奋勇地担任小学教师,教授村里的孩子学普通话,孩子们普通话水平提高得很快。所以,我们给王大哥起了一个塔吉克族的名字,叫‘夏德曼’(欢乐、喜悦、快乐之意)。”
    达迪力的话就像滚滚河水,滔滔不绝。听了他的这些话,我希望快一点到达目的地。
    “大哥你看!”达迪力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一座精美的大桥飞架在河床上。达迪力说:“从前,因为这条河的缘故,往来于皮勒村的人被挡在河谷两端,一耽误少说几天,多则几周,困在这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经常有冒险涉水的人被这条河冲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这么大的一座桥架在上面。”
    是啊,我在第一次来皮勒村的时候,就在这岸上被困了两天两夜。坐在车里,我把40年前的情形和眼前的变化作对比,何止一个“翻天覆地”能形容得了啊!从前狭窄崎岖的山道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笔直的柏油马路,沟沟坎坎、河流山川被雄伟的大桥覆盖相连……
    “到了!我们到皮勒村了!”达迪力开始慢慢减速。
    “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吗?”
    “我们走了5个钟头了!你一路上只顾看风景、听我说话,没感觉走了这么久。”
    太阳还没有挪移到西面,我们竟然就到了皮勒村!又走了不远,经过了漂亮、整齐的街区,越野车停在一座大宅前。达迪力先下了车,他一边给我开车门,一边大声朝院子里面喊:“爸!爸!客人来了!”
    从大门里拥出一群人。乌里菲特夏从人群中冲过来,我们热烈拥抱。
    “这不,我们又见面了不是!”我说。
    “是啊老弟,我们在最恰当的时候又见面啦!现在可不是40年前,我可以更好地接待你啦!”乌里菲特夏激动地说。
    我打量了一下周围,变化确实大!原先那些土块搭建的、快要垮塌的房屋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的漂亮洋房。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换成了平展宽阔的硬化马路。道路两旁整齐的农舍,门边围着别致的栅栏,一行行整齐的果木,别有一番风味。再看新落成的村委会、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更是锦上添花,把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落装扮得格外娇艳,与蓝天、绿水、银山交相辉映。
    “大兄弟,村子的变化翻天覆地,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这些要感谢我们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乌里菲特夏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一进这间大屋子,我又吃了一惊:房间很开阔,客厅里安放了沙发、茶几等,现代家具一应俱全。沙发对面的墙壁是一个完整的壁柜,上面摆满了装饰品,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电视机。卫生间、厨房装修得很好,浴室单列。
    “想想当初,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能住进这样的屋子。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坦!什么都不缺了!”老人骄傲地说。
    喝过茶后,乌里菲特夏牵进来两只肥大的绵羊:“老弟呀,你这是第二次来我们皮勒村。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当时囊中羞涩,但现在不同了。所以,这次要好好地招待你!”
    此时,我想起了40年前,我到乌里菲特夏家里经历的一段往事。当时,县里派来陪同我的是一个20多岁的塔吉克族青年。他消瘦,不善言谈。我们一起跋涉,天黑了就在山上睡,天亮了就赶紧赶路。经过打听,我这才知道他叫乌里菲特夏。
    我们走到托噶德尔达坂的时候,他终于主动开口了:“马匹驮着货物是无法翻越这个达坂的,马背上的这些东西还是让我来背好了。”他说着,将马背上的所有东西卸下来,背在自己身上,牵着马娴熟地开始爬坡。没走几步,因为山高路陡,空气稀薄,我已经感到呼吸困难,喘得很厉害,但我一步不离地跟着乌里菲特夏的脚步。最终,我们翻越了托噶德尔达坂,来到一处深谷。此时天色已经较晚,我们走到一个又破又矮、四壁透风的简易小屋前。
    “这是我的陋居,”乌里菲特夏说,“生产队队长库尔班江的屋子还在3个小时的路程之外,你就在我这里将就一宿,明天我再送你到生产队去吧!”说完,他把我引到他家。这间屋子很小,里面住着乌里菲特夏、他妻子,以及4个年幼的孩子。看见男人领着生人进来,他妻子用干草引燃了灶火。家里没有灯,哪怕是油灯也没有。灶子的火勉强照亮了屋子,我这才留意房间的布置。地上铺着一块没法判断颜色的、又旧又硬的烂垫子,还有两块破毡子。再看几个小孩,一个个都没有衣裳,都披着羊皮,骨瘦如柴地瑟瑟发抖,缩在角落。炉灶点火了之后,他们也赶紧围了过来。一群人围在炉灶边,稍微暖和了之后,女主人铺上了餐布,每人面前摆上了半碗玉米粥。
    “我们山里人实在困难,连往客人面前摆一整碗饭的能力也没有。”乌里菲特夏的话带着哽咽的腔调。
    乌里菲特夏在生产队放牧,还得做勤务,同时还负责运输任务,就是把县里分配给生产队的有限的生活必需品运回来,送到生产队惟一的袖珍商店。这期间,要翻越冰山雪峰、河流峡谷,其中很多路段都是牲畜也很难行走的险道。有的时候,生产队有危重病人,他还是“救护车”,搭背着病号往返在县城和冰天雪地之间。在这过程中,有多少次被困在冰雪之间,手脚冻出冻疮,吃了很多苦,经历过很多危险。即便是这样,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抱怨过,总是能够完成生产队交给的各项任务。他也因为这坚毅善良、吃苦耐劳的性格而受到生产队和社员的尊重和爱戴。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依旧艰难。
    在这个屋子里睡觉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围着火塘熬到了天亮。早晨,我们的早餐依然是半碗玉米粥。我观察到,乌里菲特夏的几个孩子直勾勾地盯着饭碗。
    这个家那时候的寒酸,还驻留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抹去。
    “老弟呀,还是到客厅坐吧!”乌里菲特夏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我转过身看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客厅已经用上了电暖,温暖如春。我坐在崭新而且厚厚的坐褥上,看着整齐的墙柜,硕大的电视机摆在中央。侧面也打了整墙的墙柜,柜子里摆满了整齐摞起来的缎面被褥。正对着门的墙上,挂满了“先进生产者”“富裕家庭”“生产能手”“优秀牧民”“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证书,十分显眼。
    一屋子人天南海北地叙旧,谈起新疆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派出得力干部到基层,加强扶持力度,让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就连皮勒村这个地处高山峡谷深处的偏远小村,如今都像一个小城镇,农牧民都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乌里菲特夏等牧民勤劳致富,不断养殖牲畜,从深山里找来奇石宝玉,加工雕琢,开办店面,经商务工,提高收入,生活一天天改变,一年好于一年。皮勒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驻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介绍说:“皮勒村有116户,496人。之前,94户414人是深度贫困家庭和人口。在扶贫帮困工作中,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关于扶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帮扶政策,因地制宜,从每家每户实际出发,从以前的着力‘输血’,转变到增强‘造血功能’,帮助村民每户至少培育一项产业、至少有一个从业人员获得特色致富项目,一扶到底,做到停扶能自立、收入有增无减。去年年底,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一万元,完全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乌里菲特夏动情地说:“走!我带你转一转我们村的巴扎,让你开开眼界!”
    精致的宝玉石一条街虽然不是很宽大,但每家每户均有一个店面,店里陈设着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石宝玉,很是吸人眼球。当我们来到巴扎的时候,这里已经熙熙攘攘了。不愿经商的山民早已改变观念,市场经济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市场里,除了宝玉、宝石以外,还有很多珍稀草药,以及各种精美的刺绣品、绿色食品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我看见一个身穿西装、扎着领带、头戴礼帽的青年,不禁和他打了一个招呼:“老弟留步!请问你从哪儿来?是来旅游,还是购物?”
    “我没从哪儿来,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本村牧民。”看来他没有因为我的冒昧而不高兴。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精神气质,从哪个方面看,他和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
    走着走着,我遇到了今年已经82岁的老牧民霍西纳扎尔。他对我说:“想当初啊,我们太穷了,穷得连一身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啊!那会儿你来村子,因为身上没有衣服,我都没脸下山见你。现在好了!这不,我是专门来看你的!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我们现在的日子比蜜还甜。我常进山,采摘库鲁姆草、拉达力奇、坎提帕、卡拉犀浦、补孜拉其等名贵草药,还有宝石玉石,拿到这个巴扎来销售,来旅游的游客可喜欢买了,收入相当不错!”
    在这个村巴扎,牧民们还做一些塔吉克传统美食。热合曼介绍说:“游客特别喜欢品尝塔吉克族风味的饭菜,因此,我们鼓励村民在村巴扎的夜市销售自制的饭菜,大受游客欢迎。游客可以品尝到地方美食,牧民提高了收入,实现双赢!”
    同时,牧民对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唱歌、跳舞以及一些精心组织的文艺演出,都开展得有声有色。鹰笛奏起,男男女女翩翩起舞,舞场顿时热闹非凡。在我兴致勃勃地观看精美的鹰舞表演的时候,一声“您好,大叔!”的问候声打断了我的注意力。抬头看去,一个西装革履、手持塔吉克热瓦普的青年站在面前。
    “我叫撒莱姆,是本村的牧民。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想用我的歌声表达我对党和政府,还有带领我们勤劳致富的驻村工作队的干部,表达我们由衷的感激和敬意。”青年说。
    “太好了!我们洗耳恭听。”我回应道。
    热瓦普清脆的旋律奏响了。小伙子表演了《党的恩情永铭记》《工作队和我们心连着心》《我们是快乐的塔吉克人》等一组歌曲。撒莱姆的音色很好,热瓦普弹得娴熟,唱得非常投入。他唱完,我赶紧起身,握住他的手,说:“撒莱姆老弟,感谢你,你的歌曲真的打动了我的心。很感人!”
    看着村里干净、整齐的街道,我不禁感慨万千。热合曼说:“为充分利用我们村的自然环境优势,实实在在地提高牧民收入,我们首先做好了“净化、美化、靓化”工作,这包括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环境卫生三个方面。为此,我们工作队的同志一户一户地进到村民家进行指导和帮助。”
    来自县法院的驻村干部道拉提凯戴姆·吐尔逊说:“扶贫先扶志,提高农牧民的素质很重要,要耐心地教授他们致富的技术,还要教会他们现代生活理念。现在到牧民家里,在街上,不难发现,村里的牧民非常讲究卫生,穿着打扮干净、整齐。在青年当中推广普通话。现在,他们均可以用普通话对话了。”
    “皮勒村这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书记热合曼大哥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感染了整个工作队,乃至整个村的村民。他带领村民们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村民富裕的美好村落。”副乡长尼噶尔艾力深情地说。
    “你说得很对!百闻不如一见,早听说皮勒村的变化很大,但到了这里,亲眼看到了这些成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感动了!祖国大家庭温暖了塔吉克牧民的心。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激动地说。
    “皮勒村最大的财富就是山里的珠宝玉石、珍稀草药,这是吸引游客不可多得的资源,是财富。我们在改善村民住房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庭院旅游产业,聘请厨艺高超的教师授课,举办了几期烹饪学习班,每家每户至少一人参加培训,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旅游接待点,每家每户都能烹饪出一桌宴席。然后就是下大力气,改善村容村貌,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沿街路面搞好绿化,在空旷处种植2000多株桑树、5000多棵苹果树和一万多棵优质杏树,村里的景象大为改观。以后,游客再来皮勒村,就会感觉好像来到了一座花园般美丽的果园。”热合曼动情地说。
    在皮勒村,我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鲜活风貌。祖国温暖滋润了牧民的心,党的恩惠惠及边远山区牧民,让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沐浴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当中,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