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乌东德的新变


    7月21号至23号,我随着昆明作家艺术家采风团走进乌东德进行采访。我们直接来到农村,到工地,到农户家,去感受真实的生活。我们与工人师傅交谈,与农民交谈,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金沙江大峡谷轰轰烈烈的水电站建设,去观察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给昔日贫困的农村、贫苦的农民带来的生活上、思想上的巨大变化。
    一
    下着小雨,公路湿滑,车行进不算太快。好在雨一会就停了。大雾从两边山峦升起,飘浮在密林上空。一位穿皮褂的牧羊人赶着两头牛和几十只山羊从密林中出来,又隐没在密林中。包谷苗已经吐穗,豆角苗缀满星星点点的白花,烟叶伸展开肥厚的巴掌,头上顶着小黄花……两位采蜂人用高倍望远镜朝远处瞭望,寻找隐藏在悬崖、树干上的野蜂巢。
    当日,正逢云龙乡的赶集日,有几个小贩在路边收购野生菌。我问了问,收购价不到昆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集市上到处都是外来的水果,低价的糖果、糕点摊到处都是。还有不少拾菌人陆续从密林中朝集市赶来。雨水好的年份,拾野生菌的收入占了附近农民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野生菌是天下最美味的食品,从来不愁销路,几个小时后,云龙沾满露水的野生菌便会出现在昆明的农贸市场,甚至空运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云龙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口最少的乡,云龙水库像片碧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条直径2.5米的水泥管道以倒虹吸的方式把水库的水输送到昆明,解决了昆明市区六成的生活用水。为了确保水质的纯净,云龙山区大片农田土地退耕还林,成了云龙水库的水源涵养地和保护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禄劝县的云龙乡是昆明乃至云南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典范。
    二
    皎平渡是金沙江大峡谷的一段,位于云南禄劝县与四川会理县交界处。现在,这里成了乌东德电站的库区,水位比过去升高了40多米,按照电站的规划设计,水位还将提高30多米。过去站在皎平渡需要仰视的笔架山、毛公山现在举目可及。原来的村庄、街道已经没于水下,只有一段简易公路像条蟒蛇把头伸进水里,留在山坡上的尾部牵引着人们的记忆。
    乌东德电站是国家西电东输的重点工程,是金沙江中下游大型梯级电站的第一梯级。这个梯级水电站包括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2020年10月前后,随着白鹤滩电站的建设,位于皎平渡下游的树桔红军渡也将被淹没。皎平渡已不复存在,树桔渡也将不复存在,选址重建,那是必然。重要的是,长征精神不能被淹没,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一代代传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中发扬光大。
    一座水泥桥飞架两岸,站在会理县“长征驿站”眺望前方,夕阳下,山峰青翠,连绵起伏,披了一道金色的霞光;低头俯瞰,峡谷中的阳光已经爬上山坡,库区的水有点浑浊,却也静如止水。努力回忆皎平渡原来的模样,我突然想,毛泽东、朱德以及那些从这里走过的红军,当时或许并没想到过金沙江大峡谷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然而,今天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不正是他们开创的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延续吗?
    三
    乌东德电站是中国第四大、世界第七大的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水运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近1000亿投资,自2011年开始筹建,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至2020年7月,十二台机组已经有四台开始发电。2021年10月,十二台机组将全部建成发电。如此高效的建设速度,靠的正是红军长征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300多米高的大坝把金沙江拦腰切断,连通了江两岸的云南四川,两岸山体被掏成一座地下空城,隧道循环往复、四通八达,十二台机组,六台在云南,六台在四川,都安置在山肚子里。梯形大坝,顶宽超过30米。四条水龙从大坝中段的水槽飞跃而出,轰隆隆响。江面上白浪滔滔,水雾茫茫。工程车、运输车这条隧道进,那条隧道出,在大坝往来穿梭。
    金沙江大峡谷气候炎热,正烈日当头,工人们挥汗如雨,在大坝上忙活。他们的红色工作服上,绣着“葛州坝水利建设集团”字样。中午12点,面包车、皮卡车、电动三轮车把饭送到工地上,工人们陆续放下手中的活计,向送饭车聚拢。打了饭的工人,找个地方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饭菜不错,豆腐干、炒肉片,家常小菜,每样有点。
    河南来的陈师傅估计三五天没刮胡子了,粗硬的胡茬钢针样钉在下巴上。我问他这么热的天,是不是吃完饭就要接着干活?他告诉我,是的!热就热点,跑来跑去耽误工夫。我问他,参与这么大的重点工程建设,有什么感受?他想想,笑笑说,能有什么感受,不过,回家过年说起来,还是有点自豪的。
    四
    金沙江大峡谷沿岸土地稀少贫瘠,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原来,居民住房大多用泥巴冲墙,建在江边的山坡、台地上。他们守着金沙江,人畜饮水却十分困难。路不通,老人没出过山的比比皆是。电不通,村民没电视看,寂寞无聊,天黑就睡。学生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生了重病,要找人辗转抬出大山,才能得到医治。乌东德电站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这里的经济发展。路通电通水通,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环境改善,给当地居民带来众多发展机遇。
    库区建设,移民搬迁,涉及禄劝县乌东德、皎平渡、汤郎3个乡镇,7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1029户,3662人。移民新村集中建在距离乡镇不远的山坡上。阳光下,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小洋楼喜气洋洋。道路贯通整个移民区,区内有小学、中学、卫生院、活动室。
    2019年10月,农户全部搬入新居。农户家中,衣柜、家电一应俱全。有的农户在门前、阳台种了花草,有的农户利用楼下的堂屋开起小饭馆、小超市……
    疫情好转,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加之气候炎热,出门的人少,小区里静悄悄的。入户找了几个留守老人聊了聊,都一个劲地夸党的扶贫政策好。
    五
    解读禄劝县扶贫攻坚取得的成效,是我们这次采风的重要任务。由此,我们走进了乌东德镇赊角村干塘子村民小组。
    干塘子村民小组仅42户,152人,坐落在风帽岭下,海拔3000多米的高寒山区,周围森林密布。因为寒冷,这里仅出产洋芋、荞麦、青稞等农作物。过去,虽然生态环境优异,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产单一,农户的日子过得非常贫苦。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干塘子村被确定为生态旅游示范村,入村公路修通,村民住房重建,村里道路硬化,饮用水进村入户,标准化公厕建成,房前屋后的田地加装了护栏。村庄后面的山脚下,还修建了供村民演出娱乐的舞台、广场,通往后山的小路还修了凉亭、栈道。墙是白墙,瓦是灰瓦,屋顶墙体间统一绘了灰色装饰线,外墙上都挂了装饰画。山林葱郁,草场如织,一个美丽的田园农庄像一幅素色的刺绣,铺展在翠绿的山川草地竹木之间。
    50多岁的善治学神情有些腼腆,儿子已经独立成家,在外打工,女儿也已出嫁,家里就剩下夫妻二人。善治学家的住房是10年前盖的,还比较宽敞,一个院落,一排房,堂屋左边是厢房,右边是厨房,另外还有猪圈、牛圈。堂屋左边沙发前,水泥地上被善治学敲掉一块,做了火塘。扶贫攻坚阶段的宜居农房建设,经过评估,善治学家享受B级农房改造政策,政府补助两万多元,他用这钱换了屋瓦,加固了房子,美化了院墙。厨房还是老样子,里面的墙被熏得黑黢黢的。善治学老两口非常勤劳,除种地外,靠发展养殖摆脱了贫困。
    孙宗芬70多岁,身体还硬朗,背着个大背篓在忙活。她家的老房子评估为D级危房,必须拆掉重建。拆老房子之前,政府为她盖了两间简易的过渡房。承载着她大半个人生的老房子就要拆了,孙宗芬有些不舍,一直在院落里拾掇,把一个狭窄的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说起来,孙宗芬是个不幸的却令人敬佩的女人。当小学教师的丈夫与她育有3个孩子,却在她35岁那年突然病逝。为了3个孩子,她没再嫁,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如今,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都曾经多次提出,要把她接到大山外面住,孙宗芬却不愿意。原来的老屋是没办法住了,幸好赶上党的好政策,重建了新居。
    在乌东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这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人民群众身上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体会到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