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斯妤:不让自己仅仅是自己


    20多年前,少女斯妤站在她家乡闽南海边蕃薯地的青青藤蔓里,柱着锄头想起她刚读过的一篇小说,忽发预感:“我相信自己此生将是一个作家。”    
    当一个人在说自己经历不多而能感到很多的时候;当一个从来不喜怒于色的人说“有一种眼泪是从心 里流出来”的时候;当一个一贯周正平和的人说出“先锋是一种精神”时候;当一个历来就讷于言语的人说出“语言是我钟爱所在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相信,有种作家的潜能,正从她的身体内部苏醒。平顺的生活秩序,庸常的生命节律因为她的出现而打破了贯常的表现形态与运行轨迹,斯妤,就是这样一种现象的命名。它首先表征了被它命名的生命所具有的诗性器质,接着标示了她以文学抵达诗性生活的一种言语方式。
      1980年,斯妤开始文学写作,而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曾经是她的最爱。“我近乎执拗地在散文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着力耕耘,发愿要在它的内涵、形式、风格上有所拓展。”这真是斯妤化了的文学言志,全然突破了她一贯温良恭谦的态度,于是从第一本散文集《女儿梦》开始,到迄今为止出版的《爱情是风》、《两种生活》、《感觉与经历》等十多部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对上述理念持恒不懈的追求:80年代初期对“三家模式”的反叛,力图在散文中表现以真为宗旨,以善为极致的审美情趣;1985年后转为对人生荒诞与人性荒谬的审丑思考;而90年代前后萌发的女性意识的自觉,不仅使她的散文内涵增添了文化历史的质感,而且也增添了思想的厚重感与浓郁的思辨色彩。斯妤对散文文体写作的偏好,对拓展其形式与内蕴的执着,成全了她在散文方面的建树,使她以散文名家蜚声文坛。文评家吴义勤曾指出斯妤的那些带有终极意味的形而上追问的散文,改写了散文“轻文体”的形象,提升了当代散文的品格。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如此看来,斯妤的出现,即便就是为了散文写作,那么至此也算是功成名就了。然而,斯妤的作家使命似乎还不止于此,散文文体的写作似乎并未全面开发出作家斯妤的潜能。散文也许可以直接宣泄她的情感,也能充分体现她的智性,它给我们带来平实的生活气息,也不乏思想深度的冲击与震撼,但它并没有完成把她带入真正的文学创造中去的使命,因为文学决不止于真实的表述或记录。文学与所有真正的艺术一样,它更能体现世界上所有事物本质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本质联系与作家想象力之间的奇特关系。    
    或许是出于作家特性的感召,或许是出于内心表达的需要,1993年,斯妤暂时结束了如日中天般的散文写作而转向小说领域。如果说写散文的斯妤,还在人们的料想之中的话,那么斯妤写的小说,可就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了。一向温柔敦厚,并以散文写真名世的斯妤,作起小说来却一反常规,出手凌厉,风格怪诞,立意高远,内涵繁复,意味深长。一种洞明世事的清澈与鞭辟入里的尖刻,把个众生相、尤其是女生相的本质,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架构入木三分地铺陈给我们看,令人触目惊心。如《狂言》中的“我”在失态后的狂出真理:“我不是透彻之后才善良(更彻底的善良),而是善良导致了不透彻。所以我说我更像个瞎子而不像是圣徒”。斯妤把人性方面一个十分微妙的症候揭了开来:善良有时就是怯弱的道德美化与虚伪托词,所以看起来对人满怀善意的人,走到后来却只有对人的恐惧。《浴室》把这种人性的荒诞表现得更为具像化了:一个常常受制于人,不敢说“不”的怯弱女人,通过一次幻想式的境遇改变了她一直想改变的现状。饶有意味的是,用幻想替代现实恰恰是女人逃逸现实的通病,幻想的力量后面是真实的无能。因此,当女人也用这个方法去改变她的色狼上司——女性生存恶劣境遇的象征时,他反而得以如愿以偿地占有了女人身体。此时,身体被锐痛刺激的女人才真正如梦初醒。如果想了解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的真正涵义,这个文本倒真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诠释:也许头脑还在接受并制造幻觉,只有身体感受才会真正道破真相。斯妤的叙事揭示了女性在性别关系中不仅弱势而且劣势的生存形态、心理形态与反抗形态。对现实的逃逸,结果是被现实罩牢。女性幻想式的反抗反而成全了男性的梦想而成为男性的现实,女性的梦魇。斯妤在小说中充分施展了她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故事被她以荒诞的形态所呈现,人生与人性的荒谬性尽在其中流露无遗。《出售呵欠的女人》、《竖琴的影子》就是她此类小说的代表作,当这些小说惊艳文坛时,一个文学的斯妤真正诞生其中:在笨拙的言谈举止后面,是思想的灵动与锋芒毕露;在循规蹈矩后面,是诡异狡黠的横空出世;在躯体的懒散惰性后面,是汹涌澎湃不能止息的内心生活;在粗糙的日常事务后面是精细入微的观察与思考;表面随和、懦弱后面是敏感、尖锐、执着、特立独行。当斯妤写出这些小说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罗兰·巴特把作家区分为两类是什么意思:一类作家写重要事物,一类作家不写重要事物而只写人,他觉得后者才是真正的作家。而对于斯妤来说,她起码以此实践了她的口出狂言:“不让自己仅仅是自己”这样一个貌似简单实则极具伟大的目标。
     
    当然,如果想具体看看什么是作家斯妤,中国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斯妤作品精华》三卷,从散文到小说,可供管窥其精,略领其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