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里的“未来”比想象近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02 新华网 李介 参加讨论
关键词:科技探索 海报设计:邓豪俣 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在火星上建造基地……这是几年前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桥段,勾勒着人类对火星的各种幻想。想必当时不少观众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想象过,有一天也许我们真的能去火星,亲自种下土豆,炸成薯条。 在即将过去的五月,随着“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我们离曾经的这个想象又近了一步。 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其实真的不远。回顾科技探索和发展的每一步,不少科幻电影里高科技已经成为现实,有些甚至更惊艳。比如,1902年诞生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讲述了一个从发明机器到登陆月球再到凯旋而归的故事,当时看来何等荒诞不经。可是仅仅几十年后,就有人登上了月球,去年年底,中国的嫦娥五号还带回了从月球采集的2公斤土壤。更别说人工智能虚拟助手、实时翻译、语音搜索、人脸识别等,这些曾在电影中让人叹为观止的技术,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连小孩子都能说出一二来。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科技领域尤其如此。世界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曾说,一个人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都能把它变成现实。但是,从科幻到科学,将想象变为现实,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以至于有科学家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目标在哪里,只是没想到实现它要花这么长的时间”。由此可见科学家的力量,科学精神的宝贵。所以,每一次科技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我们离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就更进一步,对那些伟大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就越发深刻。 五月科技领域的大事件,还有科学家袁隆平、吴孟超双星陨落。人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在对两位科学家的悼念中迸发,这样的热情让我们觉得离科幻电影里的“未来”似乎更近了。在怀念袁隆平院士的文章中,我们多次看到袁老讲过的一个梦。他说,他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么饱满,籽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这个梦境有些科幻感,但是也许有一天这个梦就真的成真了。 不信你看,曾经《八十天环游地球》,现在哪儿还用得了80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