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脱贫,脱贫!——读长篇报告文学《姜仕坤》


    疫情期间,正好读书,读罢长篇报告文学《姜仕坤》,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敬重之感。这是对生活、对人的敬重。此时也才意识到,这种“敬重感”值得珍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生活的认知常常被怀疑、调侃、烦躁、亵渎乃至斥骂所左右。这本书不夸张,不煽情,不受社会风气的拘羁,没有宏言大论,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扎扎实实的人和事,朴茂坦荡的精神气格,坚实饱满的创作情绪,语言刚劲清和,又极具地方特质,逐渐抚平了读者被信息爆炸弄脏弄乱的心绪。心先是静了下来,然后热起来,随之被打动,敬重便油然而生。
    在信息迷乱的当下,只有端劲磊落地道出生活的真实,才能深合世道人心,才能真正折服读者。近年来国家着力推行一个观念:“脱贫攻坚”。从1949年计,贫穷已延续半个多世纪,涉及亿万群众,贫穷竟如此“持久”,确实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时候。然而,所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商品社会中人,特别是现代城市人,还真的能理解什么是贫困吗?这本书告诉人们,什么是现代社会真正的贫困。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被称为“喀斯特王国”。全国最贫困的县:晴隆,正是坐落于黔西南的大山里。
    对,是“最穷”,不是“之一”。
    大山上有小山,小山上乱石如麻,光秃秃的山崖裸露于蓝天白云之下,满目苍凉。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中,依稀有些泥土,可以种上一窝包谷,“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书中有个令人称奇的细节,晴隆的鸡不啄米。因从未见过米,不知道大米是可以吃的。由此可以想象人穷到什么地步了。有的农民甚至没有锅,或几家共用一口锅。俗语形容最倒霉的人是“喝口凉水都塞牙”,位于半山腰的晴隆县城,用水都要限时限量。
    贫困、贫困,“贫”与“困”常常连在一块。他们又被“困”到什么程度呢?是实实在在地无路可走,闯险道曾摔死过两个乡镇干部,像兰蛇坡上的村落,海拔近2000米,“山高,坡陡,谷深,不通电,不通水,不通公路”。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卫生组织实地勘查后得出结论:“晴隆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往高处走”,谁不想住好地方?晴隆百姓的祖先当初选择居住于此,肯定有不得已的理由,其子孙后代辈辈苦守于此,证明了另一种道理,对于中国的穷苦百姓来说,何处“适宜”,何处不“适宜”?既然“适宜”的地方住不了,不“适宜”就是适宜。民间还有句老话:“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一年年延续下来,当贫困成为一种习惯,若想改变现状,须首先转变观念。贫困很大程度是困在观念上。
    因举世尽知的贫困,许多年来晴隆接受救济多,本身开发少。没有开发也并非没有好处,首先没有走弯路,没有破坏,没有污染。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的思维的深入和拓展,再加上别处开发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晴隆的灵魂人物,开始重新认识眼前的这片大山:海拔最高2000余米,最低处500多米,落差达1480多米,形成一个个高山峡谷。年降水量在1050至1650毫米之间。这个数字称得上是雨水充沛,只因丰于石而歉于土,使传统农业没有优势。而发展草地牧畜业却得天独厚,在整个中国南方都找不到这样的好地方。
    即便是北方产羊的胜地内蒙古、新疆,年降水量也只有150至450毫米,因水少土干,羊吃草几乎连根拔起。被羊啃过的草场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加上冬季漫长,一年只有五六个月能在户外放牧。而晴隆山体破碎,学称“石漠化”,经过实验却适宜种草。草长起来还可以把裸露的岩石覆盖,使秃山变绿。由于年平均气温14.6度,一年四季都可让羊吃鲜草。所以晴隆的羊高纤维、低脂肪,肉质极佳。有个小实验谁都可以做,到北京吃涮羊肉,肉一进锅很快会泛起一层黑沫子,而晴隆的羊肉,从头涮到尾都不会起黑沫子。
    但,真正的脱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草的种植和管理,选择羊的品种以及繁育、饲养和销售,最终还要进入市场,形成商业规模……当一个科学且务实可行的思路确立之后,这个最穷的地方就可以吸引脱贫不可或缺的各路精英人才。比如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硕士毕业的刘树军、伊亚莉夫妇,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师兄一样设法留在北京,而是毅然投向晴隆大山,一头扎进国外优质羊与本地羊的杂交扩繁研究。在此之前,国内优质羊品种多依赖进口,一只种羊进口价要三万元左右。以刘树军为首的团队采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术,培育出适合南方喀斯特草地畜牧条件的优质种羊,直接将其命名为“晴隆羊”。每只售价仅5000元,满足了全国对优质种羊的需求。经过不断改良升级,仅2016年一年,第五代“晴隆羊”的种羊数量就超过了5000只。此是后话。
    有些特殊地区不能种草养羊,还可以种茶树、矮秆烟叶等等,总之要让可利用的土层,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好主意有了,要说服农民却并不容易。他们觉得种包谷虽然吃不饱,只要年景不是太差就饿不着,何况每年国家还给点救济粮,苦得实在,穷得牢靠。几辈子都是吃半碗稳当,就不要贪图冒碗,冒碗也容易翻碗……
    还有,既然被“困”得走投无路,就必须修路,修路难免要占点地,占了谁家地县里给补贴,不要补贴的还可以置换别处的土地。有的农户签了协议、拿了补贴,到开工时却挡在挖掘机前不让施工。历尽千难万难最后好不容易修成一条功德无量的大道,有些农民竟在路面上晒包谷、晾柴火……一位基层干部气坏了,脱口说了一句:“刁民!”
    当即被县长姜仕坤厉声呵斥:“没有刁民,只有刁干部!”
    他说话办事有个雷打不动的原则,脱贫是脱老百姓的贫,把利益全部让给群众。不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项目都是短命的。这不是随口而出的大话,是需要长期以行动兑现的立场和感情,最底层的百姓已经厌倦了空泛的许诺和漂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听上边有什么新说法,还要有日久见人心的真性情、真作为。姜仕坤这个年轻的苗家汉子,坦荡又敏感,谨慎又急切,他进农户必先掀锅盖,看看这家人吃的是什么?陶金翠家却连锅都没有,他从口袋里掏出200元塞到她手里:“先去买口锅,把年过了。”有个农民跟他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养头猪,过年时把它杀了。姜仕坤领了工资先去买了头猪,给那位农民送去……
    一个全国知名的穷县,一天到晚会有多少“穷事”!光靠他那点工资能帮几个人,脱贫更需要他的智慧、他的精力。他常常在凌晨一两点钟开会、碰头、给相关的人打电话。他每天都可以晚睡,也可以不睡,但清晨必须早起,天天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处理。赶上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他就是想睡也睡不着了,担心羊的安全……
    现代人大都活得精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唯他40岁出头看上去倒像60多岁。晴隆大山的石漠化治理得差不多了,他脑袋上的头发却快掉光了。他的脸总是灰扑扑的,却又精力充沛。累死的人有个特点,到垮的那一刻都精力充沛,倒也要往前倒。因为他对工作经常处于一种痴绝状态。
    这是一部有精神的书,写了一些有精神的人。没法不感动人。
    姜仕坤常说:“脱贫攻坚输不起,决不能败!”输了就会更穷,还会失掉老百姓的信任,成为历史罪人。既是“攻坚”就难免会有牺牲,去年姜仕坤刚满46岁,就倒下了,清风两袖,寸蓄皆无。
    不知多少辈儿都穷得叮当响的晴隆农民,却有了积蓄,当农民破天荒地一次拿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现金后,声称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舍不得存入银行,鼓鼓囊囊地放在身上,想起来就数一遍。有时“钱瘾”犯了,哪怕当着很多人也要数一遍怀里的钞票。有人嘲笑他显摆,但也印证了当地民风淳厚,扒手和骗子少。
    如今晴隆的农户人均收入已达1.2万元。不说茶和烟,单是草场已有70万亩,晴隆羊的繁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存栏100万只,出栏120万只。这是本地湖羊综合澳洲白羊、杜泊羊和科尔索羊的优点,杂交繁育出的第五代“晴隆羊”。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晴隆模式”,“突破了中国南方8省石漠化地区451个县2.2亿人脱贫的困境,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岩溶山区治理石漠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读完这部书不由人心生感佩,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确有忘我的无私的好干部。当下世风败坏,贪腐之害严重,但社会仍在发展,生活能照常前进,恐怕跟有姜仕坤这样的基层干部,支撑着群众的信任和期待不无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