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之旅的多重背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19 文艺报 尹汉胤 参加讨论
在去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评审会上,我便读过钟二毛的作品,其中写回乡情节的短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百年来书写故乡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一部源远流长的中国心灵史。在对故乡如丝如缕的思念中,不仅呈现着中华各民族悲壮的迁徙背影、民族变迁融合的历程,更蕴含着我们多元一体国家形成的文化内涵。然而直至上世纪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处于封闭的二元城乡结构社会形态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大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中国大地,迅速改变着中国的旧有面貌。然而,随之出现的一个壮观景象同样震惊了世人,那便是每年春节几千万人的城乡大流动。原本繁华喧嚣的大都市,瞬间变得异常安静,而各地沉寂的乡村一下又恢复了原有的生气。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发展至今的中国城市化,是建立在城乡间如潮汐般人员大流动上形成的,中国的乡村与城市其实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这种城乡大迁徙的社会现实,便构成了钟二毛《回乡之旅》小说创作的生活基础。 我认为《死鬼的微笑》是这本小说集中的一篇代表作。小说构思巧妙,人物鲜活生动,尤其在篇中展现出的精神指向,深刻地反映出了农民工的内心世界。而那位“死鬼”的妻子,在奔来城市领取了丈夫的丧葬费后,所实施的告慰是其丈夫未实现的三个梦想——吃澳洲大龙虾、住五星级大酒店、找一回小姐,耐人寻味地暴露出了潜藏在一些人灵魂深处的人性基因。小说的这一情节初读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然而掩卷沉思却为钟二毛的这一故事情节击节叫好。在中国古老的丧葬仪式中,一直延续着为逝者制作纸糊的美女、车马、房子……等陪葬品的风俗。其妻子在吃过了龙虾、住进五星级酒店、找到小姐后,将准备好的丈夫照片放在小姐身上……钟二毛通过其妻子的这一郑重其事的“祭奠”方式,让21世纪的国人,再次看到了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国民性表现。然而,钟二毛在写下这一情节后,将笔锋一转,又精彩地写出了其妻的下一个举动:立刻打电话给正在学校准备填写高考志愿的儿子,告诉他学费已经有了,叮嘱其一定要去读民办大学本科……钟二毛在小说中塑造的这位妻子形象,无疑是一个具有典型社会意义的文学形象。 钟二毛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虽各自怀抱着不同的生活梦想,但都拥有着共同的出发地——乡村,从而让我们通过他的小说,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当下的这些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钟二毛,在其民族血液中天然遗存着对山川、大地、祖先割不断的精神联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如梦如幻的“月拢沙”景象,我想就是其构建的一个令人憧憬的民族魂象征。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现代信息科技日益消弭着地域隔绝的今天,人类古老的民族出发地,将唤醒渐行渐远的民族记忆,鼓励民族文学书写。从湖南大瑶山走出的钟二毛,经过在大学法律系的学习,从事过警察、记者等工作,拥有深入了解观察社会的多重视角,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历使他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敏锐地捕捉各种人物的心理,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那些往返于城乡的打工者,他则更具有着感同身受的切身情感,和写出他们不为人知内心情感的创作动力。故此,他笔下的那些丧失了故乡旧影,内心充满焦灼感的漂泊者,似曾相识又内心陌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回家种田》中的我,便是他以漂泊者的心态对故土的一种无奈回望。 “说来可笑又可疑,我每晚的梦里都装满了大片大片的稻田。这个时候,稻田已经落败,未割尽的禾根,在雨水和冷风的侵蚀下,近乎朽掉,人一脚踩上去,它们化成泥水。”这种荒芜的村庄景象,在中国各地随处可见。而钟二毛在小说中要告诉人们的是,这些背景离乡进入城市的农民,虽已在城市打工多年,其中的一些人已在城市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在内心深处却始终感觉自己与城市有着一道隔膜。失去了与山川大地宁静相依的内心环境,他们就像心灵失去了依托。然而,回到了故乡,又发现曾经那么依恋的故乡也陌生了,从而陷入了更深层的一种孤独痛苦中。这种双重陌生感,使这些人成为游离于城乡的一群没有归属感的灵魂。 钟二毛的小说人物,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奔波于城乡间的打工者的内心世界、现实生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会诞生出更多的新的文学人物形象。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将不可逆转地继续进行下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千百年来人们世代居住的乡村故居,将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渐渐失去古老的身影,成为情感寄托的一个心结,存活在文学中。 《回乡之旅》便是以文学的回望,在寻找故乡旧影的同时,唤醒着人们的集体故乡记忆。然而每年春节来临时,遥望着川流不息于回乡之途的重重背影时,会让人在心里不禁默问,是回到阿Q的故乡,还是回归到屈原、陶渊明高贵清洁的故乡,将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