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评论 >

《创造性:人类创新的科学》:科学透镜下的天机


    原标题:科学透镜下的天机
    文以成卷,书以载道。阅读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也是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充实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当我们因为疫情而变得困顿不安时,还好有书籍聊以慰藉。在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鸣奋“云上荐书”,讲述自己与枕边书的故事。
    ——编者
    推荐书目:《创造性:人类创新的科学》
    豆瓣评分:9.6
    
    正在写我关于科幻电影的第四本书,其中有以“创造性”为题的一节。本来只想和其他20节一样写两三万字便罢,没想问题复杂,居然写了近十五万字。虽然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将“创造性”作为范畴进行专题探讨,但事隔多年,必须回首这20余年的发展,以便为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确立合适的参照系。此时,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R.Keith Sawyer的专著《创造性:人类创新的科学》成为我的重要参考书。我手边的是该书的中文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由师保国等译自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作者在书中首先回顾了西方学术界在1950年所经历的重大转折,即心理学家开始摆脱先前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高智商论的影响,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提上议事日程,其标志是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吉尔福特所做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演讲。然后,作者将重点放在四大问题上,即个人意义上的创造性,团队意义上创造性,领域意义上的创造性,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他告诉读者:创造性不只是一种人格特征,而且是一种可以程序化的过程,甚至可以由计算机加以模拟,并从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创造性也不只是一种学术范畴,而是富有社会价值的重要议题,存在于各种团体、组织之中,占有文化地位与历史地位。如果想当艺术家,不论美术、文学、音乐或戏剧,都必须关注领域化的创造性;即使不想当艺术家,生活中处处有发挥创造性的机遇,从科学中可以获得提高创造性的方法。
    如果你想完全读懂它、恰当评价书中所谈到的大量研究成果的意义,需要至少十几门学科的预备知识,那是一件旷日持久、殊为不易的事情。但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创造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那么,阅读任务便简单多了,因为此书提纲挈领,勾勒了清晰的发展线索。倘若你对学术史没有兴趣,只是希望了解如何增强个人或团队的创造性,那此书介绍了相关的训练方法,附有大量思考题,照着做便是。
    我国古代没有“创造性”这个词,比较贴近的术语是“天机”。它们最初都带有神秘的意味,令人寻绎不尽。尽管如此,如今人们已经将它们置于科学的透镜之下,不仅逐渐揭开其面纱,而且试图找出提高自身创造性的途径。本书提供了我们自己无须实验室便能尝试的方案。当然,天机毕竟是天机,即使是由专业的科学家在精密设备支持之下做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本书的长处之一是既博采众长又留有余地,让读者通过思索进行再创造。你要不要来试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