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代入、与重建——浅谈新版《荒潮》的改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23 “星云科幻评论”(微信 Mia 参加讨论
《荒潮(修订版)》 作者:陈楸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年8月 《荒潮》是中国新浪潮科幻代表作家陈楸帆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故事聚焦作者家乡汕头附近的小镇贵屿(小说中的“硅屿”)。现实生活中,从世界各地运到贵屿的电子垃圾曾催生了大量不合规范的垃圾处理小作坊。各类废弃的电子零配件堆积如山,造成了近乎不可修复的环境污染。小说里,作者以国际合作驱动的垃圾产业改革为背景,刻画了生态问题背后严峻的社会危机。在“硅屿”这个权力场中,当地宗族势力,境外资本势力,海外旅居华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对垃圾工人施加着“慢暴力”(注:Rob Nixon教授书中提出的慢暴力 Slow Violence,指代由气候变化、森林砍伐、原油泄露等环境相关问题带来的缓慢而无形的暴力。)。 风暴的中心是垃圾女工小米。二战时期的神秘病毒,宗族暴力,古老的神秘仪式,齐力将她变成了赛博格。她的身体成为后人类的寄主,并在反复的创伤中完成了精神与智识的启蒙。小米成为了“垃圾人”的领袖,在不断激化的矛盾之中,她试图找寻出路,化解危机,却最终迷失在科技、资本与人性共同编织的“幻象”之中。作者给小米安排了一个近乎自杀式的结局。当小米走向永恒的失忆与失智之时,“硅屿”也踏上了国际合作变革垃圾产业的未知旅途。 2013年1月,《荒潮》出版。2019年4月, 由刘宇昆翻译的英文版问世。2019年8月,经作者本人修订98处的新版《荒潮》将“硅屿”的故事再次带入中文读者的世界。在过去的六年中,全球生态危机持续加剧。都市不再成为现代性与造梦的工厂,而逐渐演化成一个个“异托邦”。由此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的变化也不断触发着我们对于人性与现代性在资本逐利场域下复杂演化的思考。 自2018年初,中国颁布“洋垃圾”禁令,24类外国垃圾第一时间进入环保“黑名单”。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部在今年3月宣布,出于环保考虑,截止2020年底中国将彻底实现洋垃圾“零进口”。回到《荒潮》故事的源起之地贵屿。在过去的几年中,现实中的“电子垃圾之都”也经历了产业升级。规范化管理下的环保经济园区,改善了垃圾工人的生存处境,也适度缓和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然而不止上述显性的、宏观政策上的变化影响着我们对生态问题的感知。过去六年中,更多看似隐性的、围绕着个体与跨文化语境互动的变化也在不断干扰着我们对于生态复杂性的理解。新版《荒潮》就体现了这些隐性文化语境的变化对作者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去语言表述上的适度润色与调整,98处修订之中较大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对核心人物的性别视角、科技参与下的暴力、宗族的复杂社会角色的阐释中。除此之外,作者进一步点明了“想象的乡愁”与身份危机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对这些议题的进一步思考都有意无意之间强化了生态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作者似乎想提醒我们去捕捉个体与生态语境的互动之中的细枝末节:哪些问题被遮蔽了,哪些问题被放大了,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因此,新版的《荒潮》对垃圾女工小米的形象有了另一个维度的挖掘,尤其体现在她与海外华人陈开宗的互动中。作者为两个人物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内心叙事。一方面强化了小米这个女性形象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将陈开宗带入更深层的自我审视与自我质询。 原版中的小米在经历了神秘病毒入侵、肉体的创伤之后,才被后人类“小米1”赋能。新版则在人物形象塑造之初,就留下诸多伏笔,强调小米对于情爱关系中女性独立精神的思考与认同。作者同时加入了更多小米对于“硅屿”权力场背后历史深度的感知。甚至在某些时刻,将她对社会其他群体的情感共鸣与历史零度视角直接对等。与此同时,陈开宗视角下的小米,也完成了某种升华。作者不再将其天真柔弱的形象与自己“想象的乡愁”关联,转而强调小米身上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对这种生命力的迷恋如何帮自己找到了归属感。这似乎是作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另一种解读。当众人诟病生态女性主义将女性与自然并置的行为同时将二者纳入弱势的一方,作者转而强调这种并置也可能强调二者共同具备的力量与可能带来的转机。 在这诸多改动之中,我看到了作者陈楸帆对于生态问题背后复杂语境的自我反思、代入、与重建。而这种保留更多未来含糊性的处理方式,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某种踌躇。在新版附录文章《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中, 陈楸帆坦承创作完成后,他很害怕再次回到贵屿。即使知道当地的问题已经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和解决,内心深处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度惶恐,对于个人力量在种种不确定危机下的无能为力,依然让他惶恐不安。 这种惶恐背后,也印证着作者对所处的这个时代最炽烈的情感。这种惶恐与炽烈的交织,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曾在某个时刻历经。我们身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如同《荒潮》里刻画的,科技带来的信息交互,帮助我们打破身体与智识的禁忌,让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我们也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生态的崩坏已近临界点,而我们并未找到,也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见证着政治正确发展到极端,成为了另外一种话语霸权。各种喧嚣嘈杂的声音,环保极端主义者的游行,沽名钓誉者的各式演讲让我们愈来愈看不懂一场场情感宣讲背后空洞的主义。 新版《荒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盛世与乱世交织的错乱感。作者强化了这种错乱感与技术、暴力,还有古老神秘仪式的共谋,如何激活了小说中的后人类“小米1”。这也暗示了故事之外的现实之中,科技、现代性、与人性之中的“怪兽”们,如何在人与周遭自然的矛盾激化之中,复活、苏醒、带人类进入更诡谲的未来。而此身此地,有人夜夜笙歌,也有人日日登顶。陈楸帆说,即便潮水的方向不能改变,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而即便连改变自己也成为了“囚徒的困境”,我们还可以如作者一样,如《荒潮》中每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样,贡献自己的一段“迷途”。 【作者简介】 Mia,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等待和寻找那面盾牌 ——有关流行病的科幻作品
- 下一篇: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