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谈《简爱》与《儒林》的女性意识


    本文《谈《简爱》与《儒林》的女性意识》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儒林外史》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之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一部涉及女性的伟大作品。
    《简爱》中描绘了一个阶层决定地位、财富决定尊严的社会,难能可贵的是,在那种不公平的社会,简爱仍然有一种平等意识。在罗切斯特试探简爱时,简爱说:“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人与人间的平等是实实在在的,简爱将自由、平等视若生命,证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但在《儒林外史》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成了男权社会里的附属品。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何成为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是她们人生的核心词汇。以色骗财的河伯妇连同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仅仅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悲哀的是她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沦落为为丈夫赚钱的工具。男人是她们的经济来源,在聘娘眼里陈木南就是她的依靠。她幻想着自己的情人能够当上大官,自己也能跃升为官太太,到最后美梦皆成空。
    在那个时候,不管是哪个国家,女性的地位往往不如男子。但简爱不愿遵循这个封建制度,坚持自己的梦想,她的抗争与叛逆,是对传统观念所发起的挑战,是对价值观念的攻击。在表兄欺负她的时候,她进行了反抗。爱上罗切斯特之后,她打破阶级观念,挑战世俗,和罗切斯特在一起。她的反抗与彭斯提出的“忍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儒林外史》中,杜少卿认为“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对他们来说,女性只是他们用来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更可悲的是,遭遇了这么大的侮辱,却没有人出来反抗。唯独在沈琼枝的身上,看到了在当时社会环境里,女子独立意识的萌芽。传统的礼教思想把“三从四德”这些标签紧紧贴在了女性的身上,如何定位女性,不仅是那个时代,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管是中外名著,还是小说散文,我们都应该学会理解它们的意境,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含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一部作品,都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春美姐姐说:视角独特,论证充分,写得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