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时秀娟、张婧祎、石锋:影响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几种因素——语音实验的证据


    一、引言
    汉语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一直备受关注,有关鼻音韵尾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学者们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汉语的鼻音韵尾做了细致的考察,包括不同类型鼻音韵尾的实际音值,/-n/、/-ŋ/相混的实质,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动因等。
    对普通话鼻音韵尾的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共时的层面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普通话的鼻音韵尾不是纯粹的鼻音。(王力,1955;吴宗济等,1986;许毅,1986:353-360)同时学者们也注意到作为“弱辅音”的普通话鼻音韵尾极具动态性,有不同的表现。(吴宗济等,1989:207)时秀娟(2010)运用鼻化度参量对普通话及汉语方言语音进行了研究,量化分析了口音、鼻化音、鼻音及边音/l/和/r/的鼻化度,并得出了各类语音分类的鼻化度参照标准(见图1),并以此为分类参照,对汉语普通话的鼻音韵尾做了初步量化分析,发现了普通话不同状态的鼻音韵尾有相应的鼻化度表现。
    
    图1 鼻音与非鼻音临界值示意图(时秀娟等2017)
    本文通过考察普通话鼻音韵尾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观察不同状态鼻音韵尾的主要分布区域及过渡区域、各种因素对鼻尾的影响程度及鼻音韵尾共时动态变化的表现,为汉语鼻音韵尾的类型、音系地位及历史演变提供语音学的证据。
    二、 普通话鼻音韵尾的鼻化度分布
    2.1 鼻音韵尾的鼻化度总体分布
    本文录音在北京语言大学语音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发音人用自然语速朗读发音字表,每个字读3遍。实验设备为美国Kay公司生产的Nasometer Ⅱ6400鼻音计。语音被分为口、鼻两个通道同步录入鼻音计。同时利用Cool Edit Pro进行同步的普通声学录音,以满足作相关分析的需要。共得到语音样品7650个。利用鼻音计提取语音样品的鼻化度数据,输入Excel进行初步梳理,利用SPSS的茎叶图法剔除离群值,得到的有效数据再做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并进行T检验。制作箱图考察每组数据的主体分部和极限分布。主体分布指箱体部分,极限分布即工字型的两端的范围,这两个分布可以观察鼻化度稳定及变化的区域。
    
    图2 鼻音韵尾/-n/、/-N/的鼻化度总体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
    
    表1 鼻音韵尾/-n/、/-ŋ/的总体鼻化度数据(平均值后括号里是标准差,
    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括号外的数值是跨度,括号里横杠前数值为分布上限,
    横杠后是分布下限,上下限之差即为分布跨度。下文同)表1是与图2相应的数据。

    结合图2和表1看到,/-n/、/-ŋ/鼻化度总平均值分别为87、92,/-n/的标准差都较大于/-ŋ/的。二者主体分布在80以上的鼻音区,/-n/的分布跨度大于/-ŋ/。/-n/的极限分布在67-97之间,跨度较大,下线已经到了鼻化音的区域,/-ŋ/的极限分布较小,仍在鼻音区。观察图2还看到,在40-80区间,/-n/有23个离群值;/-ŋ/离群值16个。/-n/、/-ŋ/的极小值分别为40和55。显然,鼻音韵尾的鼻化度数值波动较大,/-n/的波动性大于/-ŋ/。鼻音韵尾的部位不同,鼻化度的差异非常明显。下文分不同条件分别观察鼻音韵尾的变化。
    2.2 零声母音节中鼻音韵尾的鼻化度分布
    零声母音节中鼻音韵尾的主体分部和极限分布见图3,与图3相对应的数据见表2。(表2数据略)
    
    图3. 零声母音节中/-n/、/-ŋ/尾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
    (左为所有元音后鼻音韵尾的分布图,右为不同元音后鼻音韵尾分布)

    由图3和表2可知,不同元音对鼻音韵尾的影响非常明显,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的跨度也都不同。各元音后/-n/、/-ŋ/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都在80以上,但/-n/的离群值多于/-ŋ/的。/a/元音后/-n/、/-ŋ/的鼻化度与其他元音相比都是最小的,分布跨度也最大。/i/、/ə/元音后鼻尾的鼻化度均是最高的,/i/、/y/、/ə/、/a/后/-N/的鼻化度均高于/-n/的,/u/之后/-n/、/-ŋ/的鼻化度相等。
    2.3 通音声母音节中鼻音韵尾的鼻化度分布
    图4是通音声母音节鼻音韵尾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图。与图4相应的数据见表3。(表3数据略)
    
    图4 通音声母音节中鼻尾/-n/、/-ŋ/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及极限分布
    由图4和表3看到,鼻音声母音节中鼻尾的分布比零声母音节中的分布都集中了很多,显然鼻音声母有稳定鼻音韵尾的作用,非鼻通音声母/l/、/r/则使鼻音韵尾更加分散,特别是/-n/尾。
    2.4 清辅音声母不同声调音节中鼻音韵尾的鼻化度分布
    图5是清辅音声母不同声调音节中鼻音韵尾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图。与图5相应的数据见表4.(表4数据略)
    
    图5 不同声调清辅音声母音节中鼻尾/-n/(左)、/-ŋ/(右)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
    由图5和表4可知,/-n/、/-ŋ/的鼻化度主体、极限分布跨度都是去声>上声>阳平>阴平。带调音节中显然/-n/、/-ŋ/均是在阴平、阳平时较为稳定;在上声、去声时较不稳定。
    三、鼻音韵尾分布范围的比率
    本小节把0-100%鼻化度每10%为一个区间,计算鼻音韵尾在每个区间的分布百分比。如表5:
    
    表5 零声母及通音声母音节中鼻音韵尾鼻化度的分布区间的百分比
    由表5可知,在零声母音节中,/-n/、/-ŋ/尾鼻化度都是在90~100区间内分布比率最高,鼻尾音韵的鼻化度最多,80以下区间范围内所占比依次递减,/-n/为40-50区间无分布,/-ŋ/尾60以下区间无分布。/-ŋ/尾比/-n/尾更稳定。清辅音声母音节鼻尾鼻化度的分布区间的总均值比率见表6(数据表从略)及不同声调清声母音节鼻音韵尾鼻化度的分布区间的比率见表7(数据表从略)鼻尾分布比率的大小也都很有规律。
    各种情况下鼻尾鼻化度的分布比率与上一节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相吻合,分布比率较大的都在主体分布的范围内,分布比率较小的都在极限分布及离群值所在的范围内。由分布比率的大小也可以看到鼻音韵尾变化的程度。因此,结合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情况,可以确定正常鼻音韵尾的鼻化度在80以上,80-60是弱化鼻音韵尾的分布区域,40-60是鼻化鼻音韵尾的分布范围。
    四、鼻音韵尾共时表现与历时变化
    实验结果证实了前人关于普通话鼻音韵尾是“半辅音”和“弱化辅音”的研究结果;其次,清楚地看到汉语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共时表现有三种状态以及前接元音及声调对韵尾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也补正了已有研究的欠缺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1)普通话中的/-n/尾弱化的程度大于/-ŋ/尾,在各种条件下的分布都证明/-n/尾不仅有弱化,有的甚至进一步鼻化,直至脱落。鼻音韵尾三种状态的鼻化度范围直观展示了这一动态进程。(2)对于元音舌位对鼻尾的影响作用,已有成果虽有提到,但仅限于低元音和高元音的表现,未提到普通话元音系统中的其他元音。我们给出了系统的实验数据,看到低元音后的鼻尾鼻化度较小,前高元音后的较大,中元音后的居中,后高元音后的也较小。(3)声调的影响极为显著。去声音节中的鼻音韵尾弱化、鼻化甚至脱落的比率都很高,其次是上声,再次是阳平,最后是阴平。如果是韵腹为低元音/a/的去声音节,程度更甚。这也是之前研究未能清楚看到的。之前研究只是从不同声调音节中鼻尾本身的长短推测去声音节的鼻尾容易脱落。(吴宗济、林茂灿,1989:207;林茂灿、颜景助,1994)(4)音节组合结构的影响,不同辅音声母对鼻尾鼻化度的影响,特别是鼻音声母会使鼻音韵尾更稳定,边通音/l/和/r/使鼻音韵尾更不稳定。这是前人未曾论及的。
    总体上历时的演化和共时的表现密切相关。对普通话鼻音韵尾共时层面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部分与汉语鼻音韵尾的弱化规律相吻合。就语音上的实验结果来看,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弱化和鼻化虽然已经很普遍,但是其鼻化度的主体分布大都在80以上,是鼻音的分布范围,所以音系上鼻尾还是一个独立的音位。因此可以说目前鼻音韵尾的弱化及鼻化的程度还未达到改变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地步。鼻尾影响因素也有较合理的发音生理机制。
    五、结语
    通过量化分析看到影响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鼻音韵尾的发音部位。/-ŋ/尾的鼻化度高于/-n/尾,且稳定性好于/-n/。韵腹元音的舌位。(2)韵腹元音的舌位。元音不同,鼻音韵尾鼻化度的主体分布、极限分布也有不同。/a/后的鼻音韵尾弱化、鼻化的程度较高,元音/u/后的鼻尾不稳定,较容易弱化,还未大面积鼻化。(3)声调。阴平音节的鼻音韵尾最稳定,阳平次之,上声再次,去声最不稳定。(4)音节组合结构。鼻音声母有稳定鼻音韵尾的作用,/l/、/r/声母则使鼻音韵尾更加不稳定,特别是/-n/尾。
    从实验的量化分析看到鼻音韵尾弱化、鼻化的路径:最先由低元音带前鼻音韵尾且为去声的音节开始,然后依次是韵腹为后高元音、前高元音及中元音的上声音节、阴平和阳平音节,如果音节的声母是/l/、/r/则鼻音韵尾的弱化、鼻化的进程则会进一步加速。后鼻音韵尾的弱化、鼻化的进程可类推,只是时间上可能晚于前鼻音韵尾。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由附录表1和图1(此处从略)可知,声调与元音对鼻音韵尾的交互影响非常明显,去声音节中低元音所带后鼻音韵尾的弱化及鼻化进程和幅度甚至大于非去声音节中非低元音后的前鼻音韵尾,时间序列上可能会早于这些音节中的前鼻音韵尾,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可见,低元音及去声对鼻音韵尾的影响力比较大。总之,普通话鼻音韵尾的量化分析可以为方言及民族语中的鼻音韵尾研究提供借鉴,也为鼻音韵尾的听感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作者:时秀娟 张婧祎 石锋)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5期
    参考文献
    时秀娟 冉启斌 石锋 2010 《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当代语言学》第4期。
    时秀娟 2017 《鼻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力 1955 《汉语讲话》,文化教育出版社;载《王力文集》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吴宗济 林茂灿 1989 《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宗济等 1986《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许毅 1986 《普通话音联的声学语音学特性》,《中国语文》第5期。
    林茂灿 颜景助 1994 《普通话带鼻尾零声母音节中的协同发音》,《应用声学》,(1):12-20。
    Ohala, John Jerome 1975 Phonetics explanations for nasal sound patterns, in C.A.Ferguson et al.(eds.).Násalfest: Papers from a Symposium on Nasal and Nasalization, Stanford: Language Universals Project.
    作者简介:
    
    时秀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音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实验语言学、汉语语音学、语言教学及病理语音学研究。出版论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含合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十年来研究涉及汉语元音、辅音、声调、语调的声学及听辨等方面,主要致力于鼻音与鼻化研究和汉语儿童腭裂术后语音的实验研究。
    
    张婧祎,女,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师从时秀娟教授,研究方向为实验语言学。
    
    石锋,南开大学退休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南开语言学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语言学、语言演化、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已出版著作18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