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气度——评宋方金小说《清明上河图》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16 文艺报 刘开建 参加讨论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写作趣味和追求,有的乐于抒写晴天,有的钟情描摹雨天,有的善于揭露黑暗,有的愿意予人温暖。是什么造成了作者的这种不同?那一定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生存状态、审美趣味、精神追求。可以说,一部作品的气质就是这个作者的内在气质,一部作品的精神,就是这个作者的内在精神。作为一名读者,我的乐趣不仅仅停留在小说《清明上河图》的文本上,我更愿意去发现这部作品与作者个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作者当然需要有他的作品,一个作者被人认识当然需要通过他的作品,没有作品,如何称其为作者?这理所当然。但我认为一个作者需要有一个形式来呈现他的思考、他的观察、他的精神、他的表达,因此他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什么?可能是绘画、可能是音乐、可能是影像、可能是小说,还可能是建筑,作者只不过就近找一个适合他的形式来承载而已。他要借助这个载体来和自己对话、和世界对话、和过去对话和未来对话。这是张择端画作《清明上河图》的意义,也是宋方金小说《清明上河图》的意义。 小说《清明上河图》语言洗练、圆润,韵味十足,读之如清风拂面,念之若溪水潺潺。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使人忘记文字所讲的内容,而不自觉地徜徉在柔顺的文字中间。这是诗人出身的宋方金的功力。文字上的优美是很多作者的追求。宋方金的文字的难得之处在于,它优美而大气,开阔并高远,它的文字没有矫情和阴柔,而是透着温暖。文字上的诗性和温暖性是宋方金作为一个作者的特质。一个作者的特质不是凭空而来,必有其来源。宋方金生长于山东胶东农村,体味过苦味生活,因此比城市里走出来的作家更知人间冷暖,所以他常怀有悲悯之心。少年时代赶上文学繁荣时期,入了诗歌的道,因此他精神上洒脱、高远。人被他所处的环境塑造,人被他的爱好塑造。我想这是宋方金诗性和温暖性的来源。他的诗性和温暖性首先体现在文字上,其次体现在故事上,这一独特特质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中,从诗歌到小说、从电影到剧集。 小说《清明上河图》以起居郎左耳的视角,以左耳与王师师平凡的暮年生活为时间节点,通过倒叙方式再现左耳与王师师的爱情故事。在左耳与王师师的爱情故事中,画作《清明上河图》成为了一张网,把所有人物都网罗进去,他们的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故事在此基础上缓缓展开。与其他靠文字叙述情节的方式不同,作者借助温润的语言进行了“画面式”的写作,翻开一页页纸,如同翻开一页页画,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对话生动活泼,诙谐有趣。一代代的人们通过《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对历史进行充分的勾勒和想象,而这幅名画又暗藏了多少密码,预示着怎样的未来,古人又想告诉后人什么?作者穿越时空完成了他个人的想象,也完成了他个人的精神之旅。宋方金用他的笔写出了只有他才能写出的那份趣味和唯美。 我在小说《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了作者宋方金的精神和气度。最美的艺术,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作者“活成”一部作品。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生活趣味要先于他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