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科学的圆融——评马传思少儿科幻小说《奇迹之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55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公众 姚利芬 参加讨论
在少儿幻想文学创作领域中,马传思是入行较晚、起点较高、创作正盛的一位作家。从《海盗船长女儿的夏天》《你眼中的星光》到“野孩子系列”,再到后来的《冰冻星球》《水母危机》《奇迹之夏》,他自如地在科幻、奇幻、童话等幻想文类间游弋切换,塑造了疯癫雀跃,怀揣小小梦想,在找寻之途不断发现惊喜的“野孩子”王玥,邂逅章鱼形外星人的少女小凡,冰冻星球上的小小少年塞西。乌鸦、山猫、章鱼、鲸鱼、海鸥等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被赋予了纷呈各异、活脱有趣的性格。马传思的作品以奇异瑰丽的幻想、浓郁的传奇色彩、变幻有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汁液饱满的“儿童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奇迹之夏》也因此摘得2017年“大白鲸”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最高等级的“钻石鲸奖”和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 《奇迹之夏》是一部很“标致”的儿童科幻小说,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讲述了在一场地震过后,光芒闪耀雾灵山,在时间的裂缝里,各线交汇,奇迹丛生:恐龙头骨、变红的井水、盘旋的金雕、四亿年前的盾皮鱼……少年阿星在雾灵山探险,带回一只虎崽,引来母剑齿虎与一位穿着怪异、脸上有新月疤痕的少女寻虎上门,在阿星施予救助、探寻真相的过程中,生命的深度和刻度也随之潜滋暗长。这部小说蕴含了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讲述了倘若时间线交汇、古今交叠,不同时空的人、物、事邂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奇迹之夏》(大连出版社,2018年3月) 无论是奇幻还是科幻,马传思的作品皆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情感真挚细腻,描写纯美诗意。马传思是有丰富阅历的作家,他曾在非洲工作过两年,像他在“野孩子系列”中所写到的那位乘坐气流“归国”的乌鸦先生一样,也曾历经千山万水,却不失朴实直率。他就像你的儿时伙伴,带你去童年的洞穴探幽,看似无路可走的当儿,他又变戏法似的豁出一道口子,亮出一片蓝莹莹的海,一头会唱歌的鲸探出头来……这种漫无边际、汪洋恣肆的“想象范儿”很像庄子。这部《奇迹之夏》也不例外,作者将神话思维与科学思维做了很好的对接,承袭了古典科幻小说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叙事特征,科学考证严谨,人物刻画生动。 刘慈欣认为科幻是当代神话。20世纪末期,新神话主义潮流渐起,它是现代性的文化工业与文化消费的产物,在价值观上体现为反叛西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生活,要求回归和复兴神话等幻想世界,集中体现于童话、魔幻、科幻等文类的创作上,是世界性的文化寻根运动。神话思维即作家认识到神话内在的人类文化基因及其间的诗性智慧,拟通过神话为人类指明返归自然的航向与能力。最有启示性的是生态观和生命价值平等理念,例如,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应是悲观的,而应将其看作一种必需的转化和更替。马传思一直有着书写当代少儿神话的宏志,这种“神话”涉及童话、奇幻、科幻等形式。他亦是一位对生死极为敏感的作家,表现在其创作中,经常会设计一位老人/长者,再佐以一个“顽童”,构成参差对照的形象组老人/长者最后无一例外地走向消失/去世,由此引出“顽童”如何对待亲人死亡或是离开的问题。马传思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住在山上的鲸鱼》《你眼中的星光》《奇迹之夏》均是这一形象组搭配模式。《奇迹之夏》中的赫拉婆婆,其名取自希腊神话,她是阿星的引路人,是达观得近乎圣哲的一类形象,“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把一件你觉得复杂的事情说清楚”。集中体现作者对待死亡态度的一节是“病房”,作者通过赫拉婆婆的“教谕”传达了他想告诉少年儿童的话: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我们要学会施爱、倾听、包容,也要学会与那些曾陪伴你的人告别……马传思小说深处的东西,其实是形而上的,到了结尾,抵达一种飞升的境界,无生无死,近乎通透。在少儿类作品的创作中,深浅的把握极考验作家的量度,浅了易流于表面的“闹腾”,归于肤浅,深了又不易被小读者所体悟,难得他在这点上拿捏得很到位。除了生死观的寄寓与引导,《奇迹之夏》还表现出生命价值平等的理念。余敏与阿星经历了洞穴探险之后,她对阿星说:“我从刚开始就把她们当作研究的对象,而你,是在用心把她们当作朋友。”传统的价值观都是以人类为中心,衡量的标准是对人类是否有益,而未把人类体系以外的生命体与自然界纳入价值观的讨论。在神话思维中,人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而是和谐地居于其间的。马传思借余敏之口对过度膨胀的人类中心主义给予了提醒,这是一种人类神话思维状态下的谦卑,也是生命多样性与生命一体化所决定的价值观念。 可以说神话思维的悠远决定了这部作品的深度,而严谨的科学思维决定了它的质地。小说在科学性上下足了功夫,对盾皮鱼、剑齿虎等史前生物的描述禁得起科学层面的推敲,而所写到的关于智人、穴居人的战斗也一样不无科学依据。例如,文中写到盾皮鱼的形态:“纺锤形的身体,头部覆盖的那层显眼的硬壳,嘴里那两排像锉刀般的牙齿。”中国志留、泥盆纪地层盾皮鱼化石极其丰富,小说的描述完全符合古生物学家考证的盾皮鱼样貌。马传思的小说经常以海和山为依托来构拟环境,常萦绕着神秘古老、类似宗教般的气息。《奇迹之夏》中的雾灵山在现实中亦有同名版本,位于北京密云与河北兴隆交界处,为燕山山脉高峰之一,是南北动物的走廊和许多南方动物的分布北限,号称“活的自然博物馆”。作品将科幻故事建立在大量的古生物学知识与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幻想故事有了现实的根基和科学的意义。 事实上,马传思的科幻小说还可以被更加简单的两个词概括,就是“继承”和“建构”。换言之,马传思将科学性、文学性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思想性也能做到自然彰显。他将儿童科幻文学引向了积极的建构方向,而这种建构又与科幻小说本身的经典价值一脉相承。新中国的科幻创作始自儿童科幻,早期的儿童科幻文学偏重科普性,一些小说先有科学构思再有故事大纲,往往忽略文学性。而受娱乐化时代的影响,近年来出现的许多儿童科幻小说又容易滑向另一个误区,即一味地猎奇、搞怪和炫酷。还有的作家为了顾全小说的教育价值,淡出小说情节,硬生生地做所谓价值观的植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功能如何通过故事的讲述做到圆融一体,是每一位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应当思考的命题。从这一意义来说,马传思在少儿科幻小说的创作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标致的范本。 作者简介 姚利芬,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科幻创作。 本文转载自《科普创作》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