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祭献 一一《播火录》给当代中国人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05 中国作家网 沙林 参加讨论
在电视上做科学节目,在书刊上写科学文章,一般多是就科学论科学,就技术说技术,像大型图文册《播火录》这样真正从人类文化之思和渐入科学哲理的角度回视科学史的通俗读本,还不多见。 《播火录》是中央电视台同名节目的文字版。该电视片本就有一种恢弘气质,而她的图文册又增加了一些深邃的意味,让人在文字构成的往事上驻留得更久。 这种科学正史的宣说或许本应由国家层面来做,但却几乎凭借个人之力操刀完成,又在大台展播,弥补了国家科学史教化的阙如。这也说明,再宏大综合的人文工程,其实本质都是个人心灵史的美丽绽放。 国外资料图像覆盖全书,叙述、制作都一丝不苟的精致澄澹。态度是虔诚的,叙述是诗性的,资料是原生的,镜头是精美的,文字是雅正的…… 作者赵致真,原武汉电视台台长,在科普电视制作上跋涉了几十年的温煦长者,这个时候在以一身之力做着民族心灵史意义的事情。 此书最可贵的一点是弘扬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播火录》的前半部分,充满了人与自然万物及规律的悲壮碰撞,不管是极地的探险,还是在中古时期结束后人类对化学的最初探索,抑或是近代生物医学的发现过程等,无不充满着生命的祭献,归为一句话,就是人类对自然还非常懵懂的时候,只能拿命去换知识,换发现。 我们一直以为科学是专家教授的书架,对这种血肉的惨烈比较陌生,实际正是这种西方先贤的无声祭献,奠定了我们现在正在享用的现代科学的一切。 对这些、这些科学人,甚至整个科学界,没人说多么不容易,以血以命报人类云云,他们不会这种语式,没有人去邀功,只是照例让事情默默继续。几十年几百年过后,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东方作家赵致真静静叙述,才让我们蓦然发现,看似严谨冰冷的科学世界里竟然藏着这么鲜绝的人类活剧。 人类这一小撮,在他们所浇灌的世界文明万花绽放时,却藏在一个最不起眼的小角落里羞涩微笑,大功不言。 《播火录》有一个片断很打动我,关于氟元素的捉拿。氟作为卤元素个头最小、电负性最强的原子,化学性质超级活跃,几乎能和一切金属非金属剧烈反应,咬烂电极,撕裂容器,没有一种材料,耐得住它的腐蚀。氢氟酸的毒性尤其可怕,不仅吸入后会摧毁肺脏和软组织,只要接触皮肤,便能以小分子的灵巧身段钻进体内,甚至钻入骨里,破坏神经系统,造成肌肉麻痹和心脏停摆。 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洛克斯兄弟用浮石做容器,对氟化银和氟化汞进行电解,哥哥差点中毒身亡,弟弟三年卧床不起;1850年比利时化学家鲁耶特出师未捷,因吸入过多氟化氢而去世。 这种献身从来是倒下一个上去一个,法国化学家莫瓦桑挑起了大任,经过几次磨难遇险,终于一举擒住这个魔鬼元素。1906年他因此夺得法国第一个诺贝尔奖,但两个月后便在巴黎猝然病逝,年仅54岁。 因早期的化学实验而蒙难的科学家数不胜数,万花筒的发明者布鲁斯特因化学毒物进入双目而终身备受煎熬;太阳光谱吸收线发现者夫琅禾费长期研制玻璃透镜而铅中毒,39岁便英年早逝;碳14的发现者鲁本在实验事故中死于碳酰氯中毒…… 似乎什么学科都充满艰险,看似菁菁的生物学也暗藏杀机。巴斯德,创立了巴氏消毒法,他另一个造福于全人类的发明是狂犬疫苗。由于狂犬病毒非常微小而无法分离,只能从疯狗身上随时提取,年迈的巴斯德和助手们用套索将疯狗从笼中拖出按倒,在试验台上强力制服它狂躁的反抗挣扎,巴斯德伏下身子口衔着一根细玻璃管伸向狗嘴里,吸吮着白沫翻滚的疯狗唾液。 最令人惊悚的是,实验室桌上总放着一把左轮手枪,子弹上膛,伸手可及,别以为这是为击毙失控的疯狗而准备的,如果试验不慎失手,无论谁被疯狗咬伤抓伤或被手术刀划伤,同仁们将用这把左轮手枪将受伤者就地处决。 这项残酷预案是试验小组共同决定的,因为当时狂犬病完全无法救治,会死得异常痛苦。 后来,疯狂的巴斯德竟然决定让自己染上狂犬病,以试验疫苗的功效,想想也怵然,万一不成功怎么办?这时候恰巧有一个儿童被疯狗咬伤送了过来,巴斯德避免了可能的一难…… 读到这些,感受良多,这些从容赴死,没有上峰的耳提面命,没有金钱坐镇其中,只是为了发现物事的真相…… 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这种为了探明物事的真相而宁愿献出生命的勇气吗? 《播火录》给我的另一个深刻感受是比起那些科学先贤,我们缺少对事物本质无功利的、主动的探索精神,这种倾向连带体制、资源、氛围等,影响了我们整个基础学科的发展,导致了我们在西方万花筒般的各种创新后面,在最前卫的科学技术后面亦步亦趋。 其实道理很简单,命题作文式的科研和有感而发、真心喷发的创作灵思是大有不同的。 其实任何一门科学,她的发现和创立,以及在其之上的渐进积累,都会对这个世界有意想不到的旁枝斜逸的实际意义,其功效甚至超过了“命题作文”。 这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明白的,比如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逐渐演绎成军而薛定谔用波动方程分庭抗礼,汤姆孙发现电子,沃斯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澳本海默提出黑洞概念,卡提茶发现低温物理的超流体,萨拉姆发现核子弱相互作用……所有这些科学家当时都是仅仅沉浸在一场兴高采烈的发现中,而没有考虑到它的世俗作用和将要带给他们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实际这些发现影响了人类整整一二百年,以致还要往后延续上千年,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带来了不能以数记的千万亿元的经济效应,实际上也筑成了整个西方世界强势文明的基石。 所以别以为科研上的“直奔主题”最现实,其实另一种“无目的”的基础性研究更广大。 《播火录》给人的思考是全方位的,科学精神实质也是一种人类尽善的道德完美过程。 科学史一向是我们的一个弱项,我们有那么多帝王传记和朝代演绎,但很少有严谨热情的科学史说,或许廷闱宫斗总是诱惑更大,《播火录》却试想一搏,吸引一下心中自有风雨阑珊的人,总是耀眼的一颗星,划过了蓝墨的夜空。 前朝一位史家蒋廷黻曾经感叹,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其实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能。 《播火录》在演示着别人的历史,不过,以文化的自觉和睿智论,中华民族最终会成就一个创新和发现的巨大海洋的。那时候会有人写就另一篇美丽图文册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