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邓西:让孩子感受爱的力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29 海南日报 习霁鸿 参加讨论
“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状态中,生活亦有痛苦和悲伤。我觉得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看到生活的这一面。同时,作为儿童文学写作者,我希望能通过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和温暖、坚定向上的力量。”12月15日,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南省文学院联合举办的海南儿童文学作家邓西长篇小说《路过一棵开花的树》研讨会在海口举行,会后,海南日报记者对邓西进行了专访。 邓西 儿童和成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路过一棵开花的树》以20世纪80—90年代湖南的一个乡村为背景,讲述了女孩木小树从幼年时期到初中毕业的成长经历。因为父亲木子的创业,小树的家庭几经起伏,与此同时,村庄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小树的朋友秀米的家庭突遭变故,村子里流言四起,小树和秀米的友谊面临危机。小树从父亲和秀米那里汲取力量,又必须独自面临成长的诸多困惑……“小说以一棵每年都不屈不挠地绽放满树繁花的老树,来象征饱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村庄和主人公木小树同生活不断抗争的精神。”邓西解释道。 而小说的创作灵感则与邓西的童年与少年时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美丽村庄、创业的父亲、能干的母亲、儿时的好朋友以及童年趣事、人情世故等。2017年,邓西将自己的童年故事写下来,片段式地发表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后来朋友常常催更,说孩子很喜欢看。”邓西坦言,正是孩子们的反馈让她决定要将这些片段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一部复杂的、丰满而立体的长篇小说。 “儿童和成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在这部现实题材的小说中,邓西并不讳言生活的磨难和挫折,比如她在小说中写道:“没有人来安慰我,也没有人叫我回家。我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的影子倒映在田间浅浅的水面上,扭曲变形……我感觉恐惧、孤独,一种空虚的、无可依靠的孤独和绝望感吞没了我。”与此同时,邓西又通过书中的人物给小读者们带来希望:“当你经受失败时,想一想,那不过像汤木山上的太阳落下山去,就是那样,太阳总会出来的……” 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小说 《路过一棵开花的树》是邓西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其过去的短篇小说相比,这部小说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内容较为复杂。邓西将其定义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小说。” 好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部长篇小说耗时两年,几易其稿,花费了邓西大量心血。 “最大的困难在我改写第二稿的时候。我不忍舍弃那些看起来有用、实际上却多余的素材,我不知道小说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子,它是不是我要表达的东西?我那时候比较焦虑。” 邓西对于焦虑状态下修改的第二稿并不满意,“索性放了半年。”这半年里,邓西有意转移注意力,力图把自己从原本的思维框架中“拔”出来,摆脱这份桎梏。 半年后,邓西开始写第三稿。在这一稿中,邓西只选取了初稿中的一小部分素材,同时调整了“父亲”木子创业的故事,并融入了村庄的命运兴衰。为了让小说更具生活质感,邓西又细化了风景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几乎是推翻重写。”邓西告诉记者,在本书出版前几个月,自己又做了一遍修改,增加了一万多字。“直到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字,我才最终满意了。”邓西说道。 新作以海南渔村为背景 比如,看到雨后一朵花上的露水,她会不自觉地想到,这朵花可能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台风天里,风在窗外呼呼作响,是台风在“咚咚”敲窗、试图进入房间里;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衬衣后面鼓起来,她会联想到是风在衣服里跳舞;吃饭时筷子一头轻一头重,她说她不能用这双筷子,因为它会在她手心里翻跟斗……“我总是把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东西,这些想法自然而然就冒了出来。”邓西掩嘴笑道:“可能就是这一点火花,后期就构思出了一篇作品。” 而作为一名生活在海南的儿童文学作家,邓西非常看好海南的文化资源。这里的海洋文化、南洋文化、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等,都让邓西深深着迷:“这些文化非常独特,以此为根基创作的作品基本不会跟省外的作品内容‘撞车’。” 邓西介绍,自己目前已完成了一部以海南渔村为背景的小说。“内地很多村庄都已经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而海南还保留着很多比较完整的村落,因此村落中的文化也得以保留下来,这些也非常值得去深入挖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