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模因论视域下网络流行语及其文化阐释


    摘  要:模因论是一种主要用于阐释文化的进化过程与规律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严格意义上说, 其本身就是模因。青年是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主体, 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催生了具有挑战精神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催生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催生了具有角色定位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催生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的娱乐性催生了具有戏谑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流行语;青年流行文化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用特征对句子生成机制的影响” (12CYY051)。
     
    网络流行语最初出现于网络世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百姓生活。从模因论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来龙去脉,也能为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这一新的语言现象提供理论支持。
    一、模因论概说
    模因论是主要用于阐释文化的进化过程与规律的新理论,这一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模因论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就曾对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说:“从蜘蛛那儿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儿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那儿我们学会了唱歌……模仿是人类创造的根源。”[1](P19)在模仿学说的基础上,学者们不断地进行研究,直到1976年研究有了突破,这一年牛津大学的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第一次提出了“模因”这个概念,他认为模因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2] (P99) 在学者们的努力下,模因论广为传播,“模因”一词也被大家熟知,并收录进了各种词典。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模因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关于模因论,学者们各有各的看法,因此整体上看,模因论似乎比较庞杂,但是核心理论并不复杂。
    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主要观点如下:1.模因最为本质的特征是成功地实现了复制与传播。模因只有被复制与传播出去才是真正的模因,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模因。2.模因作为被复制与传播的对象,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物体、行为、思想、格调甚至表情等所有的东西。3.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类似病毒。病毒寄生在某些人身上,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与其原理相似,模因被某些宿主同化并存入大脑之后,会想尽各种办法把模因向其他宿主复制与传播。4.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有些模因保持不变,有些模因则会在保持精髓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5.模因可以进行横向复制与传播,也可以进行纵向复制与传播,模因和基因一起助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6.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要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及传输等四个阶段。
    模因优胜劣汰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1.模因是强还是弱,关键在于模因本身是否具有优势、传播的时空条件是否适宜以及宿主是否愿意接受。有些模因因为各方面条件较为优越能不断地进行复制与传播而成为强势模因,另有一些模因因为各方面条件不适宜复制与传播而成为弱势模因,甚至逐渐走向消亡。2.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有时会相互转换,强势模因因为各种条件的变化可能变为弱势模因,同样地弱势模因也会因为各种条件的改变而成为强势模因。3.落后的模因在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去,而优秀的模因在这一过程中则继续保留。这也就是说,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模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模因都处于动态演变中,并遵循着进化规律不断朝着先进的方向发展。
    “自模因论问世以来, 对模因论的研究很快就被引入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其中, 语言与模因的关系尤为密切。模因是文化基因, 被寓于语言之中, 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另外, 模因的复制、传播又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从模因论的角度看, 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 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3] (P55) 由此,我们可知模因论可为语言研究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
    二、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特点
    “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 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不是很多, 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 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 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4] (P41) 这些在竞争中胜出的模因就是强势模因,那么强势模因有哪些特点呢?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认为强势模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长寿性。长寿性是指模因存在的时间长。每个模因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模因的复制次数与传播范围影响着生命周期的长短。模因复制次数多,传播范围广,则意味着该模因的生命周期长,反之则短。第二,多产性。多产性是指模因出现的频率高,即模因被众多宿主广为传播。强势模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多产性,越强势的模因,拥有的宿主越多,传播范围越广,反之则拥有的宿主越少,传播的范围越窄。第三,高保真度。高保真度是指模因在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对原版的高度保留性。模因的高保真度这一特性有利于其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网络流行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是强势模因,这是因为它符合强势模因必须具备的三个指标,即长寿性、多产性及高保真度。如“确认过眼神”,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一篇微博文章。2018年2月15日,微博网民发布了一篇内容为“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东人”的博文,这一博文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因此由这篇博文而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确认过眼神”被广大网民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大量地复制与传播。但是无论如何被复制与传播,其语义没有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情况下表示“确定”的意思,这充分体现了“确认过眼神”的高保真度。这种保真度高的复制与传播方式又加速了其扩散的速度及扩大其扩散的范围,百度搜索中输入“确认过眼神”可得相关结果将近两千万条,这又见证了“确认过眼神”的多产性。“确认过眼神”本身复制次数多,传播范围又广,再加上青年流行文化的助推,这为其长期存在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推测其能够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再如“蓝瘦香菇”,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一位广西男子的自拍视频。2016年10月初这个广西男人,因为女朋友不在身边,为了排遣寂寞,在家玩自拍,并把视频发布到网上。视频很快引发了众多网民的围观,有人将该男子广西版普通话“难受想哭”转换成“蓝瘦香菇”,这之后被大量网民复制与传播。在大规模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中“蓝瘦香菇”的意思与形式没有改变,这充分体现了其高保真度。随着网民的持续关注,其复制与传播的次数越来越多,百度搜索输入“蓝瘦香菇”可得几百万条,这又说明了其多产性。“蓝瘦香菇”幽默诙谐,被众多网民喜欢,至今在网上还大量使用,甚至有人以“蓝瘦香菇”为名注册公司,由此可见其长寿性。
    三、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模因具有病毒一样的传染性,它通过宿主之间的复制与传播而生存。弗朗西斯·海拉恩 (Francis Heylighen) 认为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同化。所谓同化是指模因引起宿主的关注,进而激发宿主去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认同感而接受的整个过程。同化的第一阶段是宿主因为模因非常特别或似曾相识而产生强烈的兴趣被吸引过来,然后在兴趣的驱动下宿主对模因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与模因产生共鸣,这样宿主自然而然就把该模因存入了自己的脑海中。这之后,宿主会依据某些标准对这些模因进行筛选,把一些模因留存于大脑里,同时把另一些模因遗忘掉,这样便完成了模因的同化过程。第二,记忆。记忆是指模因长时间留存在宿主的脑海中。模因进入记忆阶段后,又开始新的筛选。宿主的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不可能长时间记住进入脑海中的所有模因。在这个阶段只有三类模因能够被长久留存下来,一是负载重要信息的模因,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模因,三是与宿主认知结构适应性比较强的模因。经过本阶段的过滤,留下来的模因不多了。第三,表达。表达是指宿主将模因转换成能够被其他宿主理解的形式。本阶段宿主在转换的过程中有时会融入自己的主观意念,这样就使模因在保留精髓的同时会有所变化。第四,传输。所谓传输是指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递到另一个宿主或更多的宿主,即模因在不同的宿主之间进行复制与传播的过程。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是模因能否成为模因的关键所在,模因只有被宿主复制与传播出去才是真正的模因,如果无法在宿主间复制与传播则不能称其为模因。模因要实现快速而广泛的复制与传播,媒介极其关键,发达的媒介可加快模因复制与传播的速度。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也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如“确认过眼神”,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刚刚出现时,由于结构形式简单, 语义表达又独特新颖,而且“确认过”和“眼神”还是宿主脑海中已有模因,具有似曾相识之感,自然很快就受到部分宿主的关注。这之后,在越来越多的宿主的使用过程中而逐渐被认可,于是“确认过眼神”完成了其同化过程。接下来便进入记忆阶段,就标准汉语的角度来看,“确认过眼神”与基本的语言规范相悖,但是它表意非常传神,充分满足了宿主的表达诉求,而且“确认过眼神”只有五个汉字组成,容易记住,这所有的优势使其被广大宿主长时间留存于大脑中。这之后语言模因“确认过眼神”在网络的推动下,吸引过来的宿主越来越多,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被传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于是“被确认过眼神”“把眼神确认过一遍”“已经确认过眼神”等模因变体纷纷出现,这样便完成了它的表达和传输阶段。再如“蓝瘦香菇”,汉语里没有“蓝瘦香菇”这一表达方式,这是网民根据广西话“难受想哭”谐音造出来的。由于这一表达方式特别新奇,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网民的注意力并被他们复制与传播,在使用的过程中网民逐渐认可“蓝瘦香菇”,这样就完成了其同化过程。由于这一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的表达需求,而且其本身结构简洁,因此容易被广大网民记住,这样又完成了其记忆过程。这之后“蓝瘦香菇”不断被大量复制与传播,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心情难受,至此便完成了其表达与传输过程。
    四、网络流行语模因的文化阐释
    苏珊·布莱克莫尔 (Susan Blackmore) 认为模因得以成功复制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模因宿主对信息的感悟和选择,以及导致宿主做出选择的环境因素,这里涉及人作为主体的心理意向,即要由他来选择要复制的信息,同时涉及到他在选择复制信息时所处的各种语境条件, 即流行语流行之前,是人的心理意向和当时的语境条件决定选择某一信息来推广和传播,当人们对信息引起共鸣时,就会参与复制、仿效、加工,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说法;二是模因自身的特性和表现方式为模因的被复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4] (P15) 结合苏珊·布莱克莫尔 (Susan Blackmore) 的观点再反观网络流行语模因,我们可知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模因,除了与其自身条件和网民的意愿有关,更与当前的青年流行文化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所谓青年流行文化是指诞生并存在于青年群体里,具有叛逆性、娱乐性同时又极富个性的文化。网民中青年群体占据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模因基本都是这一群体创造并传播的,他们是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主体。年轻人叛逆性强,想象力丰富,为人处世稍显幼稚,他们在网络上创造各种符合其群体特点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并于不知不觉中把这些网络流行语模因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这个角度看,青年流行文化对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催生了具有挑战精神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的主体是年轻人。这一群体人数比较庞大,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正值青春期,高亢激昂,同时又嫉恶如仇,他们试图突破来自各方面的束缚,通过各种方式挑战某些非正义的观念或者做法,其中方式之一为网络流行语,即他们从语言符号的层面表达自己的心声。
    网络流行语模因“躲猫猫”的形成与当前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躲猫猫”的原义是指捉迷藏的游戏。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于云南一个看守所内发生的死亡事件。2009年2月12日云南玉溪人李荞明在看守所死亡,当地公安部门解释为李荞明玩“躲猫猫”游戏时出现意外而引起死亡。这一荒唐的死因解释立刻引发了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怀疑。这些网民用“躲猫猫”对其不负责的行为进行讽刺,“躲猫猫”因此很快吸引了大量网民跟风,并在大家的快速复制与传播中迅速成了非常火爆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网络流行语模因“欺实码”的形成也与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一次交通事故。2009年杭州市一男子在市区飙车并造成人员伤亡的后果。事后杭州交警通报肇事车速为70码。这在网络上掀起了巨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民认为70码不可信,并用谐音词“欺实码”表达内心的愤慨。最后,杭州公安部门在网民的监督下重新启动调查,并实事求是地公布了肇事车辆超速行驶的事实。此外,“涨系列”网络流行语模因也与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有关,这些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物价的大幅上涨。网民们根据这一民生情况,利用谐音规则造出“蒜你狠”“豆你玩”“鸽你肉”“姜你军”“油你涨”等大量网络流行语模因。这些网络流行语模因看似幽默风趣,但是饱含了网民对物价上涨过快的抵制心情。
    (二)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催生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创新,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跟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青年群体本身创新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不拘泥现成的事物;二是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年轻人创新提供了极好的条件。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为青年群体首创新事物或者最早接受最新出现的事物,如新的表达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思潮等。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催生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英语词语或字母进入网络流行语模因。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不少。如“XX style”,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韩国歌曲《江南style》,随着这首歌曲在中国的爆红,“XX style”也悄然走红。“hold住”,源自中国台湾一档节目《大学生了没》,节目中一个名叫Miss Lin的女性以另类的风格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网民,其口头禅“hold住”也因此走红。“XX ing”,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英语的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做某事,如“读书ing”表示正在读书。第二,网络流行语模因剥离原有汉字意思。年轻网民想象力丰富,根据字形赋予汉字新的意思,如网络流行语模因“槑”“囧”等。“槑”,原义为光明,因为从字形上看似乎是两个傻傻的人并列站着,创新思维强的年轻网民就根据字形赋予其傻、呆等意思。“囧”字,意思为光明,网民绕开其本义,根据字形赋予其郁闷、尴尬等意思,因为从字形上看像一个人的脸,这张脸眉毛倒立,似乎有些窘迫。
    (三)青年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催生了具有角色定位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年轻网民从年龄上看为16-30岁之间,这一群体处于第二断奶期,他们内心世界很丰富,各种想法比较多,但是认知能力不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相对感性,同时他们又非常希望能在外界找到身份认同感,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与肯定。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年轻人由于阅历与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认可度并不是很高。他们对这一情况也基本了解,于是为了排遣这种认可度不高产生的消极情绪,他们创造了一些具有角色定位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以自嘲。如“屌丝”,年轻人正处于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最大的时期,同时收入又有限,社会地位不高,“屌丝”正是对自己这种处境的自嘲,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身份的审视。另有一些网络流行语模因如“高富帅”(有钱又长得帅)、“白富美(有钱又长得漂亮)、“官二代”(出生高官家庭)、“富二代”(出生富豪家庭)等,言里言外饱含着对这类条件优越者的羡慕,这也从侧面说明这种条件不是人人能拥有的,大多数年轻人处于“屌丝”状态。
    (四)青年流行文化的娱乐性催生了具有戏谑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的娱乐性指该文化具有轻松愉悦的属性。年轻人由于倾向于感性思维,他们有时会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审视周边的事物,用短视的眼光打量着整个世界,他们不注重精神内涵,不进行痛苦地思索,只要能够消遣,能够娱乐自己即可。青年流行文化的这一娱乐性催生了不少具有戏谑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方言谐音而造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比较多,如“顶你个肺”“额滴神啊”“木有”“内牛满面”“小盆友”等,这些网络流行语模因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的语境下显得幽默诙谐。第二,自创的无厘头网络流行语模因。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偶有出现,如“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百度贴吧的一个帖子,其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似乎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这句话儿时常常在耳畔响起,能引起大家对童年的回忆,同时又轻松风趣,能让人在娱乐中暂时逃离快节奏的生活而得到些许的满足。第三,通过对经典作品改编而形成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以改编古诗词为主,这种改编在一定的语境下能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第四,对汉语意思进行异样理解而形成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较为常见,如“白骨精”(形容非常能干,是白领、骨干、精英的缩写)、呕像 (呕吐的对象) 、可爱 (可怜没人爱) 。
    (五)青年流行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催生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青年流行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指该文化正面而乐观。目前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的利益不可避免会有所不平衡,各方利益有时很难协调。但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很多年轻人依然对生活抱着积极的态度,相信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这种阳光的生活态度催生了不少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如“正能量”,这是指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及行为。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2012年的奥运会。2012年奥运火炬传递之时,年轻网民为表达他们对奥运会的支持在网上传播“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等网文,之后被很多网民跟进而走红。再如“最美”,这一网络流行语模因源自浙江嘉兴人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一个约两岁的小姑娘从10楼掉下来,吴菊萍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接,小姑娘得救了,救人的吴菊萍却因此受伤了。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感动着千千万万的网民,她被网民们称为“最美妈妈”。“最美妈妈”勇敢救人的行为很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与网民们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也相一致,因此受到广大年轻网民的热捧,“最美XX”也因此走红。
    五、结语
    自然界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语言模因也如此,强势语言模因被广泛传播,弱势语言模因淘汰出局。网络流行语模因具有强大的表意功能同时又暗合宿主的心理需求,并在当前正热的青年流行文化的助推下,很快得到广大宿主的关注,进而被广泛复制与传播,从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最终成为强势模因。就当前的文化语境来看,网络流行语模因将在大范围内长时间存在,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模因会从网络走进现实生活中,并纳入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为现代汉语这一开放系统的发展注入生机。正因如此,我们应对网络流行语这一新的语言现象采取包容的态度,使其更为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57.
    [2]庄锡昌.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4] 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