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非遗舞蹈的春天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8:11:55 中国民族报 赵颖 参加讨论
今年4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在广州大剧院精彩上演“粤舞中华”系列之“舞阅岭南华南师范大学非遗舞蹈研创成果展演”。舞台上,传统艺术与现代手法交织、碰撞、融合,瑶族长鼓舞、梅州席狮、潮汕英歌、客家杯花等,一个个凝聚岭南历史的文化符号,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与激情,师生们用优美的身体语言阐述古老的文化,为非遗注入年轻的活力,让非遗舞蹈“活”起来。 整场演出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16个舞蹈作品,创作灵感源自广府、潮汕、客家、粤西等地区的原生舞蹈素材,以故事讲述结合采风视频的手法切入,综合展示了岭南非遗舞蹈的传承现状。 第一部分“风”,将悠久历史、古老仪式和民间传说等融入舞蹈,追溯岭南舞蹈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和岭南人民对祖先的虔诚崇拜。开场的《狮舞岭南》刚柔相济。它源自广东醒狮,寓意如意吉祥,其动作雄健威猛、步伐轻巧灵敏,追求“人狮合一”的境界。该部分的演出,既有表现对祖先崇拜的《舞火狗》、纪念盘古开天地的《鲤鱼舞》,还有以酒盅、盘子、汤匙为器,庆祝解放自由的《打盅盘》和传统祭祀舞蹈的《傩》。 第二部分“雅”,将日常用品、风俗习惯等融入舞蹈,展现了岭南人民的热情好客、纯朴善良和风趣幽默。从客家姑娘热情洋溢的《请茶歌》,到融汇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的《龙醉酒香》;从展现浓郁生活气息的《海椰林》,到诙谐幽默的《席狮逗趣》;从壮族少女歌圩场上纵情歌舞的《欢窝赶》,到记录客家迁徙历史的《金钱闹春》,一个个源自生活的非遗舞蹈,描绘了岭南大地热闹欢乐的生活景象。 第三部分“颂”,将生命感悟等融入舞蹈,以舞动的身体演绎人生的精彩,展现岭南人民对生命的热忱。首先是《布风马韵舞杨门》,伴随潮州大锣鼓雄浑厚重的声音,一群“马”儿奔腾而上,时而疾蹄驰骋,时而徐步缓行,变化出“长蛇开阵”“双龙摆尾”“闯跳四门”等队形,激烈中见柔情,塑造了杨门女将英姿飒爽的艺术形象。源自瑶族高台小长鼓的《祈鼓》,以鼓通天、以鼓敬神、以鼓祭祖,用以缅怀盘王先祖和祈愿未来生活。取自陆丰市甲子镇的英歌舞《甲子·传》,其动作以身体中段发力,舞姿雄壮、气势动人。取自梅州平远客家传统舞蹈的《月见陌乡》,其动作婉约优美、自然流畅,表达了书生的思乡愁绪。最后压轴的《汪嘟》,源自广东连南瑶族的“大长鼓舞”,舞者用背部模拟一座座瑶山,象征瑶族人民攀越一山又一山,S队形寓意祖先走过蜿蜒曲折的道路,展现了“鼓舞合一、鼓舞一体”的古老传统。 “舞阅岭南”汇聚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13年的研创成果精粹。作为全国首个开设岭南舞蹈专业研究方向,并把素材课纳入本科教学的高校,同时也是推动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先行者,2006年至今,该校舞蹈系在老一辈舞蹈专家陈翘先生的指引下,确立了岭南舞蹈研究的准确定位。舞蹈系教师以“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的教学理念,开启了对岭南非遗舞蹈教学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探寻之路。 从粤北山区到南海之边,舞蹈系师生用双脚丈量岭南这片红土地的山水,遍采岭南舞蹈文化之精粹,虔诚跟随民间老艺人、传承人虚心学习非遗舞蹈动作的原生形态,同时亲身体验原生场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将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岭南舞蹈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为国而歌》:找寻云南电影的新支点
- 下一篇:《十年寻羌》:苍凉而恢弘的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