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怎么写下去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4 天涯杂志(公众号) 杨庆祥 参加讨论
2019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其高质量的制作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让资本惊喜的利润,以至于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科幻时代的来临。但接下来2019年8月上映的《上海堡垒》却以其粗制滥造而让观众大跌眼镜,以至于网上流传着一句酷评:“《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大门,《上海堡垒》又把这扇门关上了。”因为《三体》获奖以及众多科幻作家的努力而开创的“科幻黄金年代”似乎正在呈现它的另外一面,固然国家意识形态的肯定和资本的逐利流入为科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外力支持,但实际上有思考能力的科幻从业者——其中主要以老中青科幻作家为主体——都明白,支撑“科幻黄金时代”的核心动力不是那些外部因素,而是扎扎实实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推陈出新的优秀作品,如果不能在既有的题材、主题、构想上展现出新的质素,科幻也就很难继续进步。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观感,而是一种普遍的感受。我在很多次活动上听到青年科幻作家言必刘慈欣,言必《三体》,然后我就很好奇地问为什么?因为在所谓的严肃文学圈,并没有青年作家言必谈莫言、余华这样一些经典作家。青年科幻作家的回答是,在科幻文学界,刘慈欣及其《三体》已经不是简单的经典化的存在,而是不可超越的高峰。在深圳参加的一次科幻文学会议上,青年作家私下和我交流是提到了一个观点:与严肃文学写作不同,科幻文学对于题材甚至是创意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往往是某一个题材或者“点子”被用过一次,就不可重复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题材和“点子”就变得非常困难。重复性的写作几乎没有意义,一些青年作家普遍表现出了一种“难以为继”的困惑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科幻怎么写下去”这样的问题,也许并不显得很冒昧。下面我将结合《天涯》这一期刊发的青年科幻作家专辑的作品来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讨论。 宝树的《退行者》处理的是科幻文学的重要母题——时间。从最早的“纸浆杂志”时代,时间就构成了科幻写作的一种装置,以致于我们现在一提到科幻,立即就会想起“时间旅行”之类的主题。在《退行者》里,宝树没有去描绘一种未来的时间,这是传统科幻的重要着力点,相反,宝树以逆行的方式,将时间的方向倒置过来,这种处理方式在他的《时间外史》中已经显现。在“退行”的时间里,主人公发现了“时间”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关于时间的思考已经接近哲学的反思和追问,“人”在时间里脱落,成为了书写的中心。这是对科幻文学唯技术论的一次反拨。 陈楸帆的《伪造者Z》处理的是人工智能与写作的关系。可能是受到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热的启发,陈楸帆在《人生算法》里已经开始实验人工智能与人类写作的合作。在《伪造者》里面,他更是直接设计了一个“伪造”的故事,以“不存在之手”来书写文学。写作仅仅属于人类吗?在陈楸帆这里答案显然不是,这部小说可以视作是关于科幻小说的“元小说”。我对陈楸帆的这种写作充满兴趣。 郝景芳的《积极砖块》是一部结构很精致的反讽小说。在一个类似于“美丽新世界”的小镇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不被允许的,只有“积极”和“快乐”才可以存在。但实际情况是,当“积极者”脱掉自己的面具,才发现内心的消极和沮丧,外表的光鲜并不能掩盖内在的腐败和恐惧。这部小说将反讽和童话结合起来,是很典型的“软科幻”的尝试。 飞氘的《奥德修斯之音》则设想了一个“大衰退”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放弃了改造和拯救的努力——这种改造和拯救曾经是科幻黄金时期的书写冲动。所有的人无所事事,在百无聊赖之中听着来自“奥德修斯”的“诵读”之音。对这种声音的解读,导致了不同的派别,但无论他们的理论如何,都无法改变文明寂灭的事实。飞氘同样使用了一种反讽,但是他的反讽不是情节性的,而是通过语言的夸张和游戏来完成。 江波的《魂归丹寨》像极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在一次回乡中听到了古老的召唤,他在迷醉的状态中见证了神话的“真实性”,于是他重新返乡,并找到了生命的价值。这部小说里有一种原始性的乡愁,同时又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原始性。如果说心理学实验带有某种科幻性,那么,将这种科幻性植入到原始神迹中去,是这部作品的探索。 张冉直言他已经很久没有写作了,个中的原因不详。但是他在此依然提供了一组别有意味的“科幻小品”《未世》(点击标题阅读)。《琴童》和《灯船》有古典的色彩,很明显借鉴了《聊斋》的笔法,如果要命名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科幻鬼小说”。《残钢》和《孤铁》则讨论的是人与物质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描述带有非常罕见的“人本主义”的温情。 从上述几位作家的写作来看,我们发现相对于刘慈欣、韩松等人,青年作家在写作的题材、处理的主体上呈现了一种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对技术的信任和不信任;对人和机器关系的确定和不确定;对物质和元素的可知与不可知;对文明世界的渴望和厌弃。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破壁,借鉴现实主义的、古典的、现代派的各种手法(典型、乡愁、反讽、笔记体)来激活科幻写作的多种潜能。毫无疑问,任何一种探索和实验都值得期待。对我来说,科幻怎么写下去的答案不存在于作家、批评家和资本家的规划,而是存在于这一部部具体鲜活的作品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缪尔看生态文学的影响力
- 下一篇:数学科普的华彩篇章